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隻蛐蛐動輒上萬甚至上十萬,「蟋蟀經濟」是豪賭還是「志怪」現實主義?

一隻蛐蛐動輒上萬甚至上十萬,「蟋蟀經濟」是豪賭還是「志怪」現實主義?

斗蛐蛐,即鬥蟋蟀,亦稱「秋興」、「斗促織」,即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活動,在民間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而山東寧陽剛剛賣出去的這隻蛐蛐,成交價居然高達11萬。雖說山東是傳統的蛐蛐產地,但是這種價格也明顯不符合市場規律。那我們能不能這麼猜測,一隻原本沒有什麼成本、也不存在什麼收藏價值的蛐蛐,俗稱「百日蟲」嘛,能活到冬天就算賺了,突然被炒到這種程度,背後會不會藏著什麼圈外人不知道的故事?

通過媒體得到的信息,我們大概捕捉到了這麼幾個而關鍵詞:「蟋蟀經濟」「賭徒心理」和「輸贏」。媒體了解到的花了大價錢的買主,沒有一個只是為了靜靜地聽個蛐蛐叫,甚至沒有一個只會自娛自樂斗著玩。沒有人花大價錢是為了虧錢,花錢的,都想讓錢生錢。

斗蛐蛐已經變質成了賭博行為嗎?其實推論到這一步,邏輯上完全說得通,就差一個實錘。然而,媒體在調查中發現,名為斗蛐蛐、實為賭博的這個圈子,行動十分隱秘,組織也十分嚴密,沒有一個長期的卧底過程,很難跟他們混熟。

媒體獲悉,每年中秋節前後,山東的幾個蟋蟀主產地都彙集了來自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地的客戶。在寧津縣收購蛐蛐的香港客商方先生:今天來了第六天(您買了多少只了)四十多隻了,在這裡買了六天了,在上海還會買其他的,我一年要買100多隻。

事實上每年一到「蟲季」,蟋蟀主產地的男女老少都會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奔赴田間地頭抓起蟋蟀來。對他們來說,把握好這兩個月的時間就能賺個四五萬塊錢,這可能比辛苦一年換來的報酬還要可觀。寧津縣柴胡店鎮的尤清林抓了30多年的蛐蛐,他說捉蟋蟀靠的是運氣,有的時候百八十畝地里沒有什麼好蟋蟀,有時候莊稼地里這一趟就好多條,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賺好幾千塊。

有從業人士表示,蛐蛐這個東西始終在讓人摸索研究,他千變萬化的。開句玩笑,你能看透哪個蛐蛐能斗能贏,你可以拿個麻袋去背錢。一隻蛐蛐一萬多很正常,文明說是斗蛐蛐玩,不好的說他是賭具,花重金買蛐蛐肯定是賭博的。

另外還了解到,去年有位上海玩家在寧陽花萬元買了一隻蛐蛐,回上海後放到賭場上,戰無不勝,為這玩家掙了300萬,蛐蛐死後,他特意火化並親自送它回山東「老家」入土為安。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聊齋志異》里,那篇叫做《促織》的故事。志怪小說可以是「滿紙荒唐言」,但要讓志怪小說變成了現實主義預言小說,就真有點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界最熱點 的精彩文章:

蘋果遭舉報壟斷,80多家APP開發者不再沉默!

TAG:商界最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