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馬遜玩起了海外音箱價格戰,國內廠商看了笑而不語

亞馬遜玩起了海外音箱價格戰,國內廠商看了笑而不語

國內智能音箱風口,各家巨頭和創業公司甩出了無數「人工助手」,但出了國界,消費自己智能語音助手就三個名字:Google、Alexa、Siri。

三個語音助手背後分別站著 Google、亞馬遜和蘋果三家巨頭。Google 有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亞馬遜有 Echo,蘋果有今年 6 月份發布的 HomePod。但對於新智能硬體來說,誰先發布就意味著誰將面對更大的市場空間。藉助下自家在電商上的優勢,亞馬遜的 Echo 在美國市場的智能音箱份額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昨天亞馬遜發布了第二代智能音箱家族:Echo、Echo Plus 和帶屏幕的 Echo Spot,分別針對入門需求,智能家居需求以及桌面端的智能音箱需求。

第一代的 Echo 售價 179.99 美元起,著實不便宜,在這一代 Echo 智能音箱上,亞馬遜全面降低了售價,算是希望靠售價進一步刺激美國的智能音箱消費者市場需求。亞馬遜稱,由於支持杜比音效,新款產品的音質遠遠好於第一代 Echo,這意味著亞馬遜 Echo 將在市場上與 Sonos Play:1 ,甚至蘋果即將發售的 HomePod等智能音箱產品展開更激烈的競爭。蘋果計劃在聖誕銷售季前發售 HomePod。

要知道,儘管之前亞馬遜 Echo 被不少人稱作是最好用的智能音箱,但是在音質上,亞馬遜 Echo 確實不能與 Sonos 這種相對專業的音箱廠商抗衡。而對於智能音箱來說,播放音樂是非常主要的一個功能,音質不佳就面臨著用戶體驗會打折扣的情況。

新款 Echo「骨架」為金屬材質,整個機身外面包裹有一件織物「外套」,亞馬遜將提供不同的「外套」供用戶購買,一旦「外套」損壞了,或者用戶想讓 Echo 改變穿衣風格,買件不同的「外套」就好。谷歌就為其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提供不同顏色的「外套」,亞馬遜採取了與谷歌相似的策略。

亞馬遜給 Echo 定了 99 美元的售價,算是對美國入門級智能音箱市場的又一次試探。當然,反觀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售價幾乎已經被玩壞,小米推出的 249 音箱幾乎一下子把智能音箱帶入了價格戰之中,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購買智能音箱的目的本來就是個嘗鮮行為,一旦被體驗不好的智能音箱傷害,那麼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智能音箱之後的市場發展。

Echo Plus 的定價是 129.99 美元,比  Echo 性能更強,並且集成了智能家居的控制功能,適合家中使用。亞馬遜還在逐漸培養智能家居的生態,鼓勵用戶去使用以智能音箱作為控制中樞的智能家居,所以所有用戶在購買 Echo Plus 時,亞馬遜還會附送一隻飛利浦智能燈泡。

除了這些,亞馬遜還發布了售價 129.99 美元的 Echo Spot,帶一個 2.5 英寸的圓形屏幕,可以用來顯示一些信息和視頻聊天,適合放在桌面。

用三款設備覆蓋幾乎家庭所有場景,性能提升售價降低,亞馬遜 Echo 算是完成了一次對 Google 和蘋果的圍剿。

儘管美國市場的智能音箱競爭看起來沒有像國內那麼火熱,但實際上三家巨頭之間的較量一直都在進行,前兩天亞馬遜公司周二表示,其智能音箱 Echo Show 可能無法再播放來自 YouTube 的視頻,因為 YouTube 母公司谷歌已經停止支持這項服務。這也算是兩大巨頭近些年罕見的一次公開爭執。

畢竟智能音箱簡單來說不是個很複雜的使用邏輯,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智能音箱是連接語音指令和機器控制或者是網路內容的橋樑。一定內容被切斷了,智能音箱的體驗就會受影響。這也是爭端的源頭。

市場研究公司 eMarketer 的數據顯示,亞馬遜 Echo 系列設備的銷量要好於谷歌Google Home。亞馬遜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目標:讓人們使用語音控制計算機變得平常化,並使用語音在其購物平台上下單。

而對於廠商來說,他們其實深知搶到第一次購買需求的重要性,因為智能音箱對於用戶來說大多數嘗鮮,目前也很少有人會願意一年或者兩年就換個音箱,而一旦長時間用一個產品用下來,用戶粘性就會因為智能音箱所附帶的服務所提升,當這個用戶在更新自己的智能音箱硬體時,就更難選擇其他的品牌。

不過國內的消費者先坐穩了,亞馬遜 Echo 和 Google Home 的爭奪其實在另一個市場,目前僅能用英文作為語音控制指令,而語音指令背後的內容生態,也和國內完全不同。

回過頭看看國內,還是希望國內的大公司和硬體創業者們,先把產品的最基礎體驗打造好,被把價格戰先擺在首位,不然即使搶到了市場,消費者也會因為體驗不佳而拋棄智能音箱,玩壞這個行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16萬億大健康市場,這家葯妝品牌靠什麼分羹一杯?
試駕全系 3款SUV,我大概懂了林肯的中國之道
這兒有一份最新的互聯網行業薪資報告,你敢看么?
北京將嚴控人口至2300萬,樂視改了個新名兒也是省力
阿里成立遊戲事業群,泛娛樂化為什麼不能少了遊戲?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