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行動指南

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方向榮

這次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總結原有經驗和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立足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在改革的力度、廣度、深度上又有新的突破,標誌著我國教育綜合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在改革力度上,由「立柱架梁」進入「內部裝修」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多次強調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教育系統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著力把握改革的時機、力度、節奏,蹄疾步穩地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批標誌性、引領性改革舉措梯次接續、前後銜接,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質量,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意見》在堅持改革主體框架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教育現實問題,從體制機制層面提出了施工路線圖和時間表,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解決辦法,標誌著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已從「立柱架梁」進入「內部裝修」的新階段。

——在改革廣度上,由「重點突破」進入「系統推進」新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從教育體制入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85年《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1987年《關於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都側重在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上進行改革。始於2001年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始於2005年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始於2010年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瞄準長期困擾教育科學發展的難點問題和社會充滿期待的熱點問題,集中力量進行重點突破。以此為基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改革,這必將掀起又一場全面性的改革和系統性的重構。

——在改革深度上,由「試點帶動」進入「全面深化」新階段。通過試點探索取得示範經驗,再全面推廣和深化,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條成功經驗。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等六大領域改革為重點,推行十大教育改革試點項目,作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從專項改革試點、重點領域綜合改革試點和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三方面展開。經過共同努力,改革試點取得了巨大成功,發揮了示範、輻射和引領作用。《意見》在充分借鑒和吸收已有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著眼長效機制的構建,著眼教育體制機制的健全,著眼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破解,著眼當下能辦即辦的事,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積厚成勢、攻堅克難、集中推進、全面深入,標誌著改革進入到全面深化的新階段。

《意見》著力於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堅持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系統思維促全面、以辯證思維解憂難、以底線思維定方略、以法治思維圖善治,貫穿了科學的改革思維。

——堅持戰略思維,著力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見》堅持戰略思維,強調改革要有大格局,要謀全局、謀長遠,抓管根本的事。「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最根本的問題。《意見》抓住了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在指導思想上明確提出,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系統思維,著力全面布局各級各類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意見》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注重與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銜接,持續推進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擴大教育開放等領域改革的深化,又進一步強化了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引領作用,協力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對教育體制機制的系統建構,這些體現了鮮明的系統思維。

——堅持底線思維,著力明晰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改革策略與路徑。《意見》堅持底線思維,強調推進改革要精準、要有序。在改革策略上,《意見》重視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把地方和學校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上升為國家性的改革舉措。在改革路徑上,堅持梯次接續、前後銜接。比如,針對解決義務教育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提出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明確了分步實施的目標和步驟。在投入保障上,《意見》明確提出,要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一般不低於4%,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

——堅持法治思維,著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治理現代化。《意見》堅持法治思維,用法治來引領、推動、規範和保障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從完善標準體系、健全評價制度、完善督導體制、完善立法和實施體制等方面,統籌謀划了教育治理新體系,強調通過綜合運用標準、法治、評價、督導等多種手段,不斷提高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比如,在完善教育標準體系方面,《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完善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在健全教育評價制度方面,《意見》提出,要建立貫通大中小幼的質量監測評估制度,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在完善教育督導體制方面,《意見》提出,要促進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職能,落實督導評估、檢查驗收、質量監測的法治職責。在教育法治建設方面,《意見》提出,要完善教育立法和實施機制。

用辯證思維和系統方法理解貫徹《意見》

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文華學院院長 劉獻君

學習《意見》,深受教育和啟發。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意見》從「以人民為中心,著眼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出發,緊緊抓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運用辯證思維、系統協調方法,著眼綜合改革,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教育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隨著計算機革命、互聯網的發展,科技革命的深入,以及「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形成,學生的學習內容、方式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因而教育理念、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等都將需要變革。當今,人民群眾對接受優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因而教育的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也將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必將帶來新的問題。

以高等教育發展為例,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高等教育,通過規模發展、分類發展、重點發展、特色發展、協同發展和創新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同時,高等教育發展也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如大眾化發展進程中的量與質、發展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同與異、成人的無限目的與適應競爭需要和經濟生存等有限目的的重與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資源配置公平的取與舍、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理念的移與借等。《意見》進行充分調查研究,抓住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如:學生的關鍵能力培養不足,學校的體育美育薄弱,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協調,校企合作機制不順,科研成果評價重數量、輕質量,不重視學生個性化教育,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擇校難,高等學校同質化傾向嚴重,終身學習制度未能形成體系,師德建設缺乏長效機制,教育標準體系不完善等。

辯證唯物主義關於聯繫、發展的觀點認為:各種事物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形成系統,構成運動,事物便在運動的過程中發展。教育亦然。從人的發展看,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過程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前一個階段該發展的內容發展好了,後一階段才能順利發展。從人的素質結構看,素質結構包含德、智、體、美等,這些因素相互聯繫,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從品德結構看,任何品德都包含知、情、意、行四個因素,只有這四個因素都充分發展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三個基本要素構成,而這三者的關係又是動態的、變化的。從教育影響看,家庭、學校、社會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因此,解決教育問題,必須運用辯證思維以及系統、協調的方法。

《意見》正是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從系統思考出發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例如,針對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和親和力不夠的問題,提出要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針對學生關鍵能力培養不足問題,提出要將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相結合。針對不重視個性化教育問題,提出要實施靈活的學習制度。針對終身學習未能形成體系問題,提出要以拓展知識、提升能力和豐富生活為導向,健全促進終身學習的制度體系等。

總之,我們要運用辯證思維以及系統、協調方法去學習《意見》,理解《意見》,貫徹《意見》。

把握機遇全面提高職教質量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馬樹超

《意見》的出台,對於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高質量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意見》精神,把握機遇,全面提高現代職業教育質量。

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是職業教育全面提升質量的新機遇。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增長動力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驅動轉向依靠創新驅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顯著變化,迫切需要技術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撐。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是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新基礎。近年來,國家財政加強投入,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著力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在中央財政專項投入引導下,地方財政加大經費投入,職業院校基礎辦學條件明顯提升。職業院校對專業建設和課程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呈現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建設的重要特徵。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立足於解決教什麼的問題,要充分體現國家對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建設適應發展需要、具有時代特徵的專業課程體系與優秀教材,加強和改進課程教材建設。

評價體系逐步完善,是職業教育提高辦學質量的新動力。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工作開始形成督導評估、學校診斷與改進、發布質量年度報告等多措並舉、相輔相成的新體系,成為職業院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動力。職業院校作為辦學主體,正在實施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位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這要求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與完善提高。

《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這是新形勢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定位,也是國家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深化產教融合、改進校企合作,強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意見》提出,改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改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是職業教育全面提高質量的重要路徑,當前要特別重視健全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體制機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業企業人員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需求對接;明確企事業單位承擔學生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的職責義務及鼓勵政策;充分發揮行業部門的指導、評價和服務作用,支持行業組織推進校企合作、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育教學、開展人才質量評價。推進管辦評分離,防止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政策落空。根據《意見》精神,要健全教育宏觀管理體制,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增強評價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要完善教育督導體制,依法加強對地方各級政府的督導,建立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制度;依法加強對學校規範辦學的督導,堅持綜合督導和專項督導並舉,實現學校督導常態化;強化督導結果運用,推動公開監督和行政問責。

《意見》也對各級各類教育誰來管、誰來辦、誰來評,以及怎麼管、怎麼辦、怎麼評等問題作了部署。管辦評分離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政府評價」制度架構和政府規制架構進行的改革,是制度改革的重大舉措。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處理好政府、學校、社會之間關係,有助於破除權力缺乏有效約束的體制機制弊端,有助於解決職業教育發展政策難以落地的深層次矛盾,發揮社會評價的公示性作用,減少對行政管理者和學校辦學者的干擾,從而使制度、體制和政策環境等有助於職業教育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得到有效激發和維護,並保證它們切實發揮作用。

建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是首要目標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政策法規處處長 劉雲生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的主要目標。很顯然,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被擺在了定嚮導航的顯要位置,是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要搭建的「四梁八柱」。

所謂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就是在教育制度中居於基礎位置,能夠起到制約、派生或影響其他制度的原生性行為規則體系。《意見》之所以把「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作為2020年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要達成的主要目標設定下來,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幾個考量: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目標所在。到2020年,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必然要在建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上有所突破,否則,就難以完成「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的改革任務。

二是教育深刻變革趨勢所在。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重要階段,教育還不完全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破除教育科學發展的障礙,建立新的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更為迫切。

三是現代教育制度變遷所在。黨的十八大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角,「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成為新時代的教育任務,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從「有」到「優」,為世界提供教育制度的「中國範式」,成為中國教育的新追求。

四是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需求所在。教育制度尤其是教育基礎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內生需求,是必須夯實的基層基礎。正因為如此,《意見》確定改革的主要目標時,在「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的表述前,特別寫明「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我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建設的主體是誰?答案很明確,只能是黨政,即「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這是由基礎性制度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因為基礎性制度是基於國家主權、政權和治權的,具有原生性,是其他制度派生的根基;具有支撐性,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公共性,是黨政必須履行的基本職責。這也是由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因為教育具有公益性,教育基礎性制度是黨政必須給予人民群眾的公共產品;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教育基礎性制度也只能由黨政來提供,其他一切社會機構都沒有這個權力。具體來說,如何建設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呢?《意見》也作了方向性的明確。

一是系統設計。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是教育制度體系的基石和骨架。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骨架不好難以鼎立。系統設計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十分關鍵。這裡的系統設計,既要有整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的設計,就像《意見》一樣,對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的框架、輪廓進行勾勒,也要有對每一個局部進行統籌設計,如對育人制度、辦學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等板塊的設計,還要有對每一個具體的基礎性教育制度的設計,《意見》就對入學、考試等制度進行了設計。

二是改革推進。改革推進是建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的工作手段。《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健全教育改革統籌決策、研究諮詢、分工落實、督查督辦、總結推廣的改革工作鏈條。」要健全教育改革決策機制,充分發揮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籌謀劃職能,完善省級教育改革領導體制。要健全決策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的作用,加強教育研究機構建設,提供決策諮詢。要健全教育改革試點機制,鼓勵各地各校因地制宜開展試點,寬容改革失誤。要健全督查機制,定期發布監測評估報告。要健全改革推廣機制,將成功做法上升為國家制度和政策。

三是實踐博弈。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雖然是由黨政主導設計和制定的,但在現實世界中的建立,並不是簡單地按照文件這個「圖紙」施工,而面臨著實施過程中制度參與人的博弈。制度設計者不得不考慮制度參與人的合理訴求和建設性的意見及建議。這些訴求、意見和建議同樣是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建立的力量來源。

四是立法固化。建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要於法有據,如果要作出與法律法規不一致的制度安排,必須先修法,或者經過有關程序暫停現有法律法規的實行,或在某個區域內實行。當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的建立在改革推進過程中取得了積極進展和良好效果以後,通過立法的方式將行之有效的制度固化下來,大力實施。正因為如此,《意見》要求完善立法和實施機制,提高法治化水平。

五是持續完善。儘管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具有穩定性,一旦建立,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大體不變,成為教育運行和發展的基本支撐,但穩定不等於一成不變。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不斷完善,使之更好地為教育事業發展服務。正因為如此,《意見》明確要求健全教育改革試點、容錯、督查、推廣機制。當然,如果這種「小修小補」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新的形勢,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就面臨調整、重構和升級了。這必將開啟新一輪的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建設征程。就這樣,一輪又一輪的轉型升級,推動著教育制度向前發展,推動著教育事業向前發展。

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航圖

江西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 巫志剛

《意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是注重人民立場。《意見》始終關注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教育新期盼、新希望,堅持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貫穿文件始終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在形勢判斷上,鮮明地提出,教育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還不完全適應。在教育體系上,不僅關注學前教育,還關注繼續教育、職業培訓、終身學習,也關注老年教育。在服務面向上,不僅關注在校學生,而且關注離校學生,努力為每一位公民時時可學、處處可學探索基本制度保障,創造初步條件。在具體舉措上,始終做到圍繞學生、服務學生、關注學生,提出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實施靈活的學習制度」等,特別是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要堅持「三個傾斜」,並在改變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薄弱面貌、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融合發展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務實舉措。

二是注重問題導向。針對德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德育體系。針對學校體育美育薄弱問題,提出加快完善體育、美育機制。針對「入園難、入園貴」和「小學化」傾向問題,提出創新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幼兒園質量監管。針對學生課外負擔重的問題,提出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合理設計作業內容與時間,建立健全課後服務制度,改善家庭教育,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針對義務教育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提出統一城鄉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製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加快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國家基本裝備標準的要求。針對擇校難題,提出學區化管理、集團化辦學、學校聯盟等管理模式,統籌設計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招生辦法等。

三是注重協同開放。《意見》落實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遵循教育規律,注重構建內外聯動、協同推進、合力育人的體制機制,避免關門辦學、單打獨鬥、落不下去等現象。在立德樹人上,著眼於「系統化」,從「大中小幼一體化」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再到「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街道、社區、鎮村、家庭共同育人」,做到全程、全員、全方位覆蓋。職業教育必須「學中做、做中學」,需要「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要與有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繫起來,深入推進協同育人,促進協同培養人才制度化。教育資源擴充上,提出政府購買服務。教育治理體系上,強調第三方評價、教育立法和實施。

四是注重接續創新。繼一批重要文件後,《意見》對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再次進行了綜合性頂層設計,從立德樹人到各級各類教育,再到教師隊伍、教育經費、宏觀管理等方面,其中不乏新提法、新措施。《意見》新提法最為顯眼的是改革目標上,明確提出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要「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提供製度支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彰顯了教育自信;最引人關注的是「完善教育標準體系」,將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部署的20餘項標準集中,又突出重點、體系式推進。人才質量上,在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同時,提出「強化學生關鍵能力」,細分為認知、合作、創新、職業能力,既契合新形勢需要,又發展了「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內涵、外延。師生關係上,將傳統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具體為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從而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係」。「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雖與「課業負擔」只有一字之差,但指出了當前的新矛盾、回應了新問題。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這一新興事物,既要審查資質、規範內容,又將其作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體現出政策的彈性與包容。投入機制上,繼續強調「4%」,提出兩個「只增不減」,彰顯了黨和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決心與堅守。

接下來,我們要把貫徹落實《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抓落實。及時組織學習傳達,通過研討交流等,統一思想、深化認識。督促江西各地各校領導幹部做到親自抓部署,親自協調調度,抓好落實。

二是制定具體意見抓落實。徵集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拿出有江西特色的教育改革方案,確保改革舉措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三是完善工作鏈條抓落實。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改革台賬,做到每一項改革任務落實都有時間表、路線圖,跑表計時,到點驗收。理清工作鏈條、責任鏈條,努力使各項改革都能落地生根。切實發揮好教育督導的「利器」作用,加強對教育改革工作的督查督辦,及時回應和指導各地各校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打通改革落地「最後一公里」。完善考核激勵機制,調動基層積極性,增強教育改革的持續動力。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8日第1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六色童年」才沒有缺憾
少年兒童快樂指數的22個發現
我「考」上了女兒的那所大學
新生代父母敢放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