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醫的三種境界,值得深思

醫的三種境界,值得深思

  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則說透了為醫之道,將「醫」字,用「大」「精」「誠」3個字來解讀。這3個字實際上濃縮了眾所周知的三句話:醫者,易也;醫者,意也;醫者,藝也。

  「醫者,易也」。醫易相通。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醫之大道,本於陰陽。故清代名醫章虛谷說:「易為大道之源,醫理、儒理俱在其中」。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中醫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母體。

  「醫者,意也」。這句話出自《後漢書·郭玉傳》:「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礙言也」。大意是說,醫生看病需要聚精會神,才能明察秋毫。日·吉益東洞《古書醫言》則認為,「醫者,意也」當源於《子華子》:「醫者,理也;理者,意也」。「意」,就是要精益求精,格物致知,匠心獨運,傳承創新。「李鴻章硬要把中醫的「意」說成「臆」:「以『意』進邏病機,憑虛構象,非實而得其真也」,說中醫不究病理,全憑主觀想像,這是顛倒黑白,強行潑在中醫頭上的髒水。國醫大師干祖望的解釋十分精當,他認為醫者意也是治病三步曲:一是回憶《靈樞·本神》中所謂的「心有所憶謂之意」,「把你過去讀過的包括經典著作在內的醫藥文獻好好地回憶一遍」;二是思維(意用),「把眼前的病和固有的技術綜合起來思考斟酌」;三是決策(意斷),「從攻從補,取溫取涼來制訂你的治療方案」。

  「醫者,藝也」。中醫是技術也是藝術(人文),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儒、釋、道、兵息息相通。醫學是「人」學,有兩個支撐:一個是技術的醫學,另一個是人文的醫學。醫乃仁術,醫家人文思想、人格魅力、仁心大愛是醫生成為最美、最高尚、最神聖的職業之一的原因。筆者認為,醫者藝也蓋出自宋代沈括《良方》序:「醫誠藝也,方誠善也,用之中節也,而葯或非良,其奈何哉!」沈括原意是治病五難中的別葯之難。最早將醫和藝相連的可能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他說:「醫學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包括疾病、病人和醫生三者。醫生是藝術的僕人。醫患要同心協力抗擊病魔。」耐人尋味的是,希波克拉底所說的「醫生是藝術的僕人」與《黃帝內經》所謂「病為本,工為標」完全一致,真是「英雄之所見略同」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