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聖人故事,教你人生大智慧

聖人故事,教你人生大智慧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1、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鄉裡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

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2、孔子問禮老子,辭行時,老子對他說:「富貴之人送人以財,仁義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貴,就竊用仁人的名義送你一句話吧:頭腦聰慧、洞察一切反而瀕臨絕境,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別人醜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寬則得眾,苛則失人。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才會學富五車。

3、孔子向襄子學琴藝,一連十天都彈同一首曲子。襄子讓他換首曲子,孔子說:「我還沒有掌握彈琴的技法。」一連三番,孔子都以「沒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為人」為由繼續彈奏同一首曲子。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終於說「我知道作曲者的為人了,他皮膚黝黑,個頭高挑,目光遠大,像個統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

襄子深拜孔子說:「我老師曾說過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間一切事業、學問、技能、德行,如果不能專一堅持,就不會有所作為,所以孔子說「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4、顏淵做人,大智若愚。

孔子說:「我跟顏淵說一天的話,他也沒有問難的話,好象很傻的樣子。等我回頭暗暗觀察他的行為舉止,發現他足以發揮我所教誨的道理,這才發現他一點兒也不傻。」

人往往被小聰明限制住了視野,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總將目光投向他的事業,沉默著奮鬥,而不在乎身邊的一些小爭執。

5、宰我問道孔子。他說:「對於有仁德的人,別人告訴他井裡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會跟著下去嗎?」

孔子說:「為什麼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人,卻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騙,但不可能被迷惑。」

君子做事情的時候,要從符合理性精神的現實邏輯出發,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決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別人。

6、孔子在路上聽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說:「我叫丘吾子,我有三個過失,晚年而自覺,追悔莫及:我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回到家裡,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長事齊君,君驕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

遂投水而死。孔子感慨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引以為戒啊!」

聽了孔夫子的教導,學生們告辭孔子而回家奉養父母的有十三個之多。《論語》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丘吾子的遺憾警示我們:行孝不能等!

7、子路有一次問孔子:「君子也有憂愁嗎?」

孔子回答說:「沒有。君子追求道義,有終生的快樂,無一朝之憂。小人汲汲於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憂慮之中。」

仁者不憂,是一門大學問。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在於他的所作所為里,承載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濟天下的人海闊天空,胸懷廣大。小人關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長久以往便「長戚戚」。

8、孔子困於陳國和蔡國之間,還斷絕了糧食,弟子們都餓得渾身無力,站不起來。但是孔子仍然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

子路很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厄嗎?」孔子說:「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動搖,小人困厄就胡作非為了。」

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講「飽暖思淫慾,饑寒生盜心」,無論面對順境還是逆境,能不失所守,這就是一種修養,就是一種高貴的心。

9、孔子的侄子孔蔑向孔子請教為人處世的方法。孔子說:「知而不做,不如不知;親近而不信任,不如不親近。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頹廢。」

孔蔑問:「我自己應該怎麼做呢?」夫子說:「設法改掉自己的缺點,儘力彌補自己不具備的才能,不要因為自己修養不夠就去懷疑別人,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才幹而看不起別人。每天說話不給自己留下後患之憂;每天一舉一動,也不給自己留下隱患。那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夠做到。」

如果不培養內在的德行,那就是自己的過錯,培養了道德,名聲自然就會樹立起來,不求名利,名利也自在其中了。

10、叔孫武叔沒有做官的時候受到孔子的弟子顏回的接待,顏回對手下人說:「以賓客之禮接待他。」

武叔很喜歡揭示別人的過失並親自品頭論足,顏回說:「您的這種做法肯定會自取其辱,您應該聽從我的勸告啊。我聽孔子說:『說別人的缺點,並不能因此而美化自己;說別人行為不正,並不能使自己的行為端正。』因此君子只批評自己的缺點,不攻擊別人的缺點。」

小人好搬弄是非,諷人之長,隱己之短;君子善於坦白自己的缺點,批評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只改正自己,正人先正己,為人處世,不可不知。

11、仲孫何忌問孔子的弟子顏回:「如果說一個字,對仁德、智慧都有好處,你能不能說給我聽聽?」

顏回說:「說一個字對智慧有好處,莫過於『預』字;說一個字對仁德有好處,莫過於『恕』字。這就是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所謂「預」就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明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所謂「恕」就是包容與豁達,恕可以讓家庭祥和,也可讓社會和諧,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尤其需要我們多多遵循恕道。

12、孔子說:「自從季孫贈送給我千種粟,我又用來送給朋友們後,我跟朋友們的關係就更加親密了;自從南宮敬叔讓我坐上車後,我的話就更加受歡迎了。所以,道雖然很重要,但也必須等待一定的時機才會被人看重,有了一定的大勢才能實現。如果沒有季孫和南宮敬叔贈送財物給我,我的道幾乎就要湮滅了。」

「道雖貴,必有時而後重,有勢而後行」,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因人因時,借力借勢而行,而不能一味強調單幹,成功也需要別人的支持。

時和勢的出現,也是一個積跬步以致千里的過程,作為開創者,尤為艱難,但是只要堅持下去,終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13、一次,孔子在東遊途中,被一位童子擋住了前行的去路。孔子從車中探身出來,詢問童子姓名。童子答曰:「項橐」。孔子也自報了家門。

當小項橐得知面前這位老先生乃是孔子時,決定出一道題,考一考這位博學者。

項橐問:「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地上有多少五穀,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搖搖頭,說:「實在慚愧,我答不出來。」

項橐得意地說:「我來告訴你,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穀,人有黑白兩根眉毛。」

孔子敬佩眼前這位童子,於是下車向他行了禮。孔子對弟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個人,不論位階有多高,學問有多大,都要時刻保持謙虛,不要因為他人年齡幼小而心存輕視。普通人需如此,管理者和成功者更需如此。

14、一日,孔子弟子子貢與衛國大夫棘子成聊天。棘子成說:「君子具有好的品質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儀式有什麼用呢?」

子貢說:「真遺憾,夫子您這樣談論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本質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質,兩者同等重要。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是一樣的。」

人注重自己的外表,既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這一點,經常遊走於交際圈的朋友,尤其應當注意落實。因為,人的言談舉止,有時可以決定你事業的大小,功業的成敗得失。

15、魯國大夫臧文仲曾在家養貴重的動物——玳瑁,孔子批評他玩物喪志,不務正業。

孔子還曾把臧文仲說成「竊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身居高位,卻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

孔子批評他:「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聖之和者」,懷中摟著女子而沒有產生非分的想法和舉動,被譽為道德楷模。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個賢人,卻不對其提拔重用。

一個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對於身邊有才幹的人,不應心存嫉妒,要大膽提拔任用,不應當壓抑有才幹之人。當身邊下屬都非常強大的時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養也會得到提升,這是水漲船高的道理。

16、仲弓向孔子問仁。孔子回答說:「自己所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在朝廷做官的時候不要讓人怨恨,在城邑做官的時候也不要讓人怨恨。」

仲弓聽後對孔子說:「我雖然遲鈍,但也一定會按照您的話去做的。」

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不願意被人戳到痛處,那麼與人交往的時候,也不要對他人毫無顧及。在職場交際中,要避免踏入言語的雷區,避免觸碰到別人的隱私和傷痛。否則,不但交友不成,還可能帶來禍患。

17、子貢問孔子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忠誠地勸導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在人倫關係中,朋友交往講究的是一個「信」字,這是維繫雙方關係的紐帶。對待朋友的錯誤,要開誠布公地勸導他,推心置腹地講明利害關係,但他堅持不聽,也就作罷,否則就有可能自取其辱。

這是交友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一種藝術,同時又是對別人的一種承認和尊重。

18、葉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管理政事。孔子便對他講:「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歸附。」

此話貌似平淡,卻意義深遠。近悅遠來,最重要的是依靠什麼呢?依靠良好的道德修為。

對於領導者而言,只有使周圍的人敬佩、開心,使遠方的人歸附你、稱讚你,才是你的真正成功!

19、孔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去,與弟子們走散了,一個人站在城郭東門下。一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個人,額頭像堯,脖子像糕陶,肩膀像子產,從肩往下比禹矮三寸,狼狽不堪的樣子像條喪家狗。」

子貢說與孔子,孔子笑著說:「說我長得像古代聖賢,不像吧。喪家之狗,倒是很像的。」

敢於正視自己的落魄,敢於正視自己的真實處境,是一種大境界。每個人都應當由聞過則喜的胸懷,敢於承認自己,才能認識自己並剖析自己。凡人當如此,成功者更當如此。

20、一次,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正事。孔子對他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欲速則不達」,貫穿著深刻的辯證法思想,說明對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轉化。欲成就一番大事業,切不可急功近利,否則就無法達到高遠的目的;也不可貪求小利,否則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一個最終走向成功的人,必定是張弛有度、拿捏有準、冷靜理智而目光犀利的人。

21、有一回,魯國一個簡樸吝嗇的人,用陶器煮食物並自認為很好,就把它送給了孔子。

孔子高興得像接收太牢祭品一樣。子路不以為然。孔子說:「好吟詩歌的人能想到國君,吃到美食的人能想到親人。我不是注重器物本身啊!」

俗語言:雪中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對待不同的人,應該用不同的標準。

富人幫助你一百元與窮人幫助你一元,儘管數額不同,其愛心是相同的,不可區別高下。這個道理,高高在上者,更應當清楚。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重溫先賢智慧,傳承中華文化
孔子:我們都曾活得像條狗
藏在傢具里的儒家文化
53種最美《詩經》植物手繪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