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字,你欣賞不來

我的字,你欣賞不來

金農《為馬曰琯作畫詩》(局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文人墨客當中總有那麼些文風奇特、桀驁不馴、狂妄不羈、行為怪誕、怪癖加身的「奇人異士」。如狂草名世的懷素,愛美人更愛臭腳的辜鴻銘,不修邊幅的王安石,豪放瀟洒的李白……有的遺世而獨立,有的被世人組隊冠名,如竹林七賢,江南四才子,吳門四家……當然還有赫赫有名的揚州八怪。而這八怪之中,又以金農為怪誕之首。

金農,字壽門、司農、吉金。出生於清朝康乾盛世。他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他的怪首先表現在給自己取的別號上:冬心先生、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飯僧,還有什麼稽留山民、十九松長者、二十六郎、蘇伐羅吉蘇伐羅……筆名之多先不說,讀來繁長拗口,跟當代中年大叔隔三差五換些「愛拼才會贏」之類的網名有的一拼。

再來看看他的自畫像。青絲全無,長須滿腮,素衣一身,手執一桿。頗有不問世事,只求一世清凈的修道人之風。

金農《自畫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當然與他本人信仰道教有關。金農一生受禪宗思想影響很深,所以其創作與佛也多有關聯。

金農《蕉蔭羅漢》

金農設色佛像 天津博物館藏

上圖是金農74歲高齡時所作。畫中佛像身著紅色寬大僧衣,鬢髯濃重(這髮型胡型也是真的很奇特),低眉閉目。所繪人物線條粗重,有抑揚頓挫之韻律感,頗具金石筆法。佛像周圍書有長題兩段。

因個性放浪形骸,有人將其歸結為一種「狂禪」的體現。有一次,他在金陵與袁枚、沈鳳等人一同畫梅花,期間袁枚自詡讀書何其多何其精,金農便以「君藏書在櫝,我與佛同龕」報之,狂傲之氣可見其中。

也正因為他個性狂放不羈,率性自如,才促成了他在書畫上自成一體,個性鮮明的藝術特色。書法和繪畫,是金農的兩大主要成就,但其書法成就超過了他的繪畫。詩第一,書次之,畫又次之。50歲前的金農,基本不多談繪畫之事,書法才是他的主攻方向。

金農《相鶴經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上幾幅書畫之中,都有好似隸書又非隸書的行文。講真,乍一看像是書寫端正、一筆一划描出來的中學生字體。橫得不彎不曲,豎得筆直有力,撇得傾斜有度。似乎除了筆直的線條,沒有其他圓潤的弧度可加以修飾。因筆墨線條寬度有力剛勁,更像是用一把漆刷刷出來的字……這書法,哦,這字體,在康乾盛世以清代帖學為榮、講究柔糜之風的時代,是為世人所不理解的。

金農《墨說蜀人景煥立軸》 揚州博物館藏

但金農就是一個「怪人」啊!他似有意「駭俗」,另闢書法之蹊徑,獨創出了隸書的變體,號稱「漆書」,為金農「怪」之最。所謂「漆書」,就是把點畫破圓為方,橫粗直細,筆劃方正,稜角分明,墨色烏黑光亮,像用漆帚刷成的,是指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

如《陶秀寔清異錄》軸,其書法師漢魏南北朝石刻書跡,大膽變體,創方厚凝重的「漆書」。

金農《陶秀寔清異錄》軸

故宮出版社《故宮書畫館 第一編》

他說「漆書」得力於《禪國山碑》及《天發神讖碑》二碑。一反「中鋒」古訓,以筆為刀,純以側峰而行,切削蠶頭雁尾,使筆畫兩端齊整,橫粗豎細,拙中藏巧。

從以下幾幅圖中,可看出金農漆書的變化過程:

1721年 隸書《游禪智寺五言詩》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1730年 行書《硯銘冊》冊頁 現藏廣東省博物館

1737年 隸書《梁楷論》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1758年 漆書《節臨華山廟碑》 現藏上海博物館

金農的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結構規整且用筆樸素。其楷書沒有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圓潤的轉折用筆,更沒有提頓中的波挑。其行書從早期開始就不走尋常路了,隨心所欲,用筆率真。到了他五十多歲極負盛名後,就特立獨行創造了漆書。並自稱其為「渴筆八分」。「渴筆」即用少量的墨,字中有「飛白」;「八分」則指成熟期的隸書。

金農《漆書盛仲交事迹》 南京博物院藏

對這個神乎其神的書法形式的創新,狂妄的金農自是十分得意。他在《外不枯軸》的落款中寫到:「予年七十始作渴筆八分,漢魏人無此法,唐、宋、元、明亦無此法也。」對於自己異於他人的自負溢於言表。同樣的落款也出現在了他的《鶴賦》中,想以此昭告後人之意不言而喻。

金農《外不枯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農《鶴賦》(局部) 吳湖帆舊藏

不過這種書法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欣賞得來啊!在康乾時期,更是如此!不僅與當時社會上普遍的書法風格大相徑庭,還與幾位皇帝偏好的口味截然相反,皇帝們推崇董其昌和趙孟頫。「帖學」的飄逸、柔糜才是當時文壇的主流寵兒,且當時「館閣體」獨霸書壇,這種粗糙、古樸、渾厚、有力的風格實在是格格不入,棄之有餘。漆書這種「碑學」的創新性與挑戰性無疑是一條孤獨的路,但金農走得依然很自我,很坦蕩,很趾高氣揚。

他曾直接將矛頭指向「帖學」始祖王羲之,作詩一首,霸氣側漏:

會稽內史負俗姿,

字學荒疏笑騁馳,

恥向書家作奴婢,

華山片石是我師。

金農《漆書七言聯》

「漆書」——中國書畫界的一朵奇葩,看起來粗狂簡單,毫無章法可循,實則著眼大處,蒼古奇逸,魄力沉雄,氣韻磅礴。是金農大膽創新、自辟蹊徑的標誌,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樂Harmony 的精彩文章:

寒暑平,順天時
鋦瓷無痕,滴水不漏
北宋文人的浪漫一刻
《千里江山圖》,別人家的十八歲
看,那個金屋藏嬌的小子叫漢武大帝

TAG:和樂Harm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