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小米、樂視辭職後,這是我出海創業之路的心得體會

從小米、樂視辭職後,這是我出海創業之路的心得體會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文 / 廣絡科技 牛磊

【騰訊創業按】如今,互聯網創業門檻降低,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不再滿足於國內市場,想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海外市場中去,卻苦於不知從何做起。本文的作者從樂視離職後,便開始了海外創業之路,文中詳細介紹了作者在海外創業的種種經歷,對有志于海外創業的創業者來說,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牛磊,前Dolphin Browser國際版 & 小米MIUI瀏覽器核心產品經理,前樂視手機EUI產品負責人 。

突然一晃離職創業快半年了,但感覺已經走了很遠的路,恰巧校友邀請做分享,順便總結下一路的心得體會,希望對有志於第一次出海創業的後來者有幫助。

為什麼選擇出海創業

3月份從樂視出來,有朋友問為什麼創業,我調侃地回答:感覺公司要倒閉了,老闆要跑路了,找不到工作只能創業了…..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居然很高…...真實原因是之前一直對海外市場比較關注,畢業就開始做海豚瀏覽器國際版,然後在樂視全球化的一年也多次出差,系統的分析過美國互聯網市場情況,看到了一些機會窗口,具體體現為

1)、北美數據網路的再一次跨越式的革新創造大量新的應用場景

2)、國內科技從業者競爭力的極大提升,Made In China現象將在互聯網科技行業再次發生

先說第一點,過去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創業期都和網路設施條件的變化密切相關,從家庭聯網撥號到WiFi,到手機聯網2G到3/4G。接下來美國正在進行一次新的跳躍,就是Unlimited Data的出現,去年開始美國主流運營商都推出自己的無限流量服務爭搶用戶,今年更是越演越烈,最終表現為的用戶端場景就是,從平均每人每月1G流量,到平均每人每月20G流量(目前各家20G左右 LTE封頂更多會變為3G),很多用戶場景和需求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換言之,再過兩年,在新的數據流量和速度下,用戶很多使用場景和服務跟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而這些新的場景和服務誰來提供,這就是更為敏捷的創業公司的機會點和窗口期。

第二點更為明顯,經過國內市場的多年廝殺和人才雙向流動,國內開發者和從業者的素質和能力已經大幅提升,同時因為國內消費水平相比美國要低很多,使得市場競爭中,國內開發者可以提供更低成本的等值產品,這個不就是前些年中國製造佔領美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嗎?同樣的趨勢和現象會在互聯網行業再次出現。且在一些產品服務理念上,國內已經超越美國,有些眾所周知的例子很說明問題,比如Facebook最近在大力推一個產品,叫做Messenger Bot,名字雖然高級,但是去仔細研究下,這不就是微信公眾號嗎!對於國外開發者,這都是新玩意還在摸索,中國開發者太熟悉了!早就有兵法和完善的套路了,什麼可做什麼可成了如執掌,覺就像坐上時光機回到幾年前買彩票一樣。

最後說回自己,為什麼選擇創業,可能是自驅力驅使,也可能是職業發展考量,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選擇,我相信我跟很多人一樣都幻想過自己創業,但是總感覺離得自己太遠不敢邁出第一步。回過頭來,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勇氣,而勇氣則來自經歷過樂視這樣的一個從零到一的複雜環境和大起大落後,突然有種莫名自信,感覺什麼樣的從零到一和大起大落自己以後都能受得住了,很多底氣確實來自奇特的經歷和曾經的磨礪。

前期準備

上面這張圖是能力升級的四個階段,相信很多人聽說過,為什麼提這個其實想說,對於第一次創業的人來說,很難說做好什麼充分準備,很多時候你以為你知道了,其實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也算是給大家的鼓勵吧,不要妄自菲薄以為自己不知道的太多而放棄創業,因為那些看上去什麼都知道的初次創業者,其實和你差不多。

當然回過頭來,最重要的前期準備還是家人的支持,包括心態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創業肯定是一段時間沒上有收入的,而且肯定不會一帆風順的,家庭條件是否允許?在我想出來之前,家屬也在樂視,不可控風險很高,所以我們做了個決定,一旦她找到新的工作,我就馬上出來創業,後來感謝海均老師,介紹認識了Castbox的小雨,家屬7年海外運營市場經驗很匹配。後來家屬拿到Offer的當天,我提了離職如願安心踏上創業之路。特別感謝海均老師的臨門一腳。

做什麼?怎麼做?

就像能力升級的四個階段提到的,最開始你一定面對很多未知,未知帶來的就是不知道第一步怎麼走,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選擇一個最熟悉的容易下手的,不管大小,可能有些人會告訴你市場前景一定要大,個人總結 創業成功率 = 市場需求量 x 對應市場熟悉度,如果你的市場熟悉度是0,那麼需求再大跟你個人無關,當然創業是個累積發展的動態過程,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的積累的發展,不斷調整和更新自己業務市場的定義。

怎麼做對於產研人員,最熟悉,但是其實也最危險,產研人員創業容易有個誤區,就是先做產品,然後再琢磨市場,營銷推廣和營收,這種思維模式在賣方市場,或者行業發展的初期可能有點適用,但是對於互聯網行業,已經早就過了這個時機。串列的工作很容易產生巨大的時間成本和脫離市場的產品,市場窗口的變化和有限的啟動資源,都是創業團隊不能輕易承擔的。

產研人員創業需要思維模型升級,並不是說一開始就要花很多時間在推廣和變現上,而是要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欠缺和學習曲線,從第一天開始kick start這個學習過程,特別是推廣和獲客,大家都知道MVP和快速迭代,但這都是建立在有用戶的基礎上,創業面臨的問題,特別在當下,是產品上線你可能沒有任何用戶給你做反饋,那怎麼迭代?而且脫離了市場等考量,你真的只有P,很難稱得上M和V。

有關流量&渠道

上面提到推廣,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買量,美國的一個下載已經2刀,10萬下載就是20萬,100多萬軟妹幣,還不考慮轉化,對於創業團隊這是不可想像的,怎麼辦?回歸問題本質,推廣,關聯說法用戶流量和渠道,顧名思義,用戶如同水,流量怎麼來,流量不是無中生有,一定是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那麼問題就簡化了,原來水在哪裡,目標用戶池在哪裡你的渠道就要建到那裡,然後引流過來,北美用戶在哪裡,這個答案很明顯,下圖是美國排行前十的APP,接下來你就要考慮如何把用戶引流過來

《The Airbnb Story》這本書裡面講到一個他們Hack流量的故事,當時最大的房屋出租用戶聚集地是Craigslist,Airbnbd創始團隊當時做了個機制,就是在Airbnb平台發布的尋租信息會自動同步到Craigslist生成一條帖子,然後點擊一個預訂link就自動跳轉會Airbnb觸發預訂,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實對於現在來說,類似的思路更好做了,各個社交平台提供了豐富的API,可以用於二次開發,要知道Craigslist當時甚至都沒有API!

藉助這個思路,同時利用了一個叫Zapier的工具,我們做了一些社交賬號Bot發了出去,然後瞬間流量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驗證了這個引流量模式後,我么你自己搭建了一套內部系統,所以我們現在大概有上百個賬號,還在不斷增加,突然我們每天可以reach到成千上萬的美國用戶了,給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市場數據和流量來源,重點是還免費。

有關成本

對於純互聯網項目來說,初期創業成本基本可以分為包括:產研成本,市場成本,公司基本運營成本。

先說產研成本,開始基本就是設計和開發人員的人力成本,特別對於產品經理創業來說,又得找設計又得找開發,開發又得有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很容易感覺開始的時候不融很多錢就搞不下去的預期…但其實並不一定如此,回頭來看我總結下面幾點

1.如上面做什麼怎麼做裡面提到的,不要一開始陷入產品思維裡面,要先以跑通業務為目標思考,不是能做什麼,而是能不做什麼,比如是不是兩個客戶端都要做,甚至最開始都不一定要做客戶端。

2.克制以產品為中心的思維定勢,轉向以流量為中心的思維模型,有了流量才有數據,才有定量的分析,才能優化投入產出比。

3.如果創業者自己不是設計師,就不要YY靠設計取勝,如果不是靠設計取勝,就不要花時間糾結設計,可以直接找些現成的模板使用。

4.你的產品方向和業務方便都會變,不要一開始花時間糾結你的公司logo和官網設計

5.一開始最好找有全棧能力的技術合伙人。

這樣,研發的人力成本控制到一到兩人,非設計師創業的項目設計成本最好砍掉

再說市場成本,如上面流量和渠道一段,如果你做了客戶端,買量真的不現實,你肯定買不過大公司,雖然說Google FB的後台會不斷提醒你去買廣告,但是效果真的不會好,如果真的想試,一次花錢不要超過幾十塊人民幣,按照天來嘗試,不要設置超過一天的廣告。展示的廣告基本就是送錢,下載的廣告基本就是搶錢,Twitter的廣告不要碰。

這麼說的話為什麼有市場成本?有,你要花在建立推廣體系上,比如說上文提到的社交賬號Bot的維護這種長期投入上,包括有條件的話還是要本人去當地走訪了解真實的市場情況。

最後是公司基本運營,辦公設備能租就租,能買二手就買二手,當然大頭還是辦公地點租用費用,這個問題包含兩個層面,第一是否必須,第二整租還是共享。如果不是自制力非常非常強的人,盡量不要選擇在家辦公,就像上學時候總有種回家會學習的假設一樣可能不一定如你所想。還是要創造一些正式的環境,把意志力留到更重要的地方,個人認為這個錢是應該花的。當然一定要選擇性價比高的地方,什麼樣地方性價比高,非高檔寫字樓,交通便利的地方,創業一定會到處跑,如果在地鐵站附近既會省錢也省時間。

創業其實也是一個學會如何正確的花錢的過程,新聞裡面你可以看到一個信息,就是不管融資多少錢,都有一年年花光然後解散的, 從某個層面來講,並不一定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創業更重要的是通過創造力和執行力找到一種可持續的方式,持續試驗,持續學習,持續建造,持續積累,到一定程度會迎來量變到質變。

有關融資和BP

對,最開始我也覺得自己的點子碉堡了,但是回過頭來看是怎麼樣,突然理解了愛迪生上面圖裡的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要覺得自己『點子』很好被抄了怎麼辦,因為真的不重要,天才的點子都只佔1%,更何況我們的....初期的點子真的不具備競爭力,真正的競爭力是在實現點子的執行過程,特別在初期,一定要懂得『借智』,一個人的看問題的角度有限,特別在初期知識局限,一定要通過別人的批評角度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路,補充看問題的角度。恰恰因為這個原因,BP不要亂髮,因為這個時候你的BP一定很原始和初級,和做產品一樣需要反饋,如果只是草率的發出去,很可能錯失了收集反饋的機會。一定要厚著臉皮找人去講,只有當面講的時候才能有效爭取到對方的時間和智慧。這些資源如果換算成『在行』上的花費都可以讓你成為金牌會員了!創業更多時候不要自戀自己的點子,而是整合更多人的智慧和點子並轉化成有價值的產出。

當然創業者自己的時間成本也需要控制好,一定要找有相關出海經驗的人聊,不然你會發現很多時間是在做科普,又很難獲得有效的反饋,而且一定要聊一段悶頭做一段,個人經驗聊十個左右再往後邊際收益就非常小了,這時候就要悶頭做一段業務,做到一定時候再出來搜集反饋,再往下一個階段走。

其他竅門和重點

海外的很多服務收費還不便宜,不過基本都有一個月的免費試用期,多搞一些郵箱,試用期到了重新註冊。

YouTube的Trending Tab是了解各地區文化動向的靠譜渠道。

Facebook上有各種話題和地域相關的Group,可以搜索加入在裡面發些帖子,還是可以得到很多反饋的。

如果想做Messenger Bot的話,海外有些三方平台,可以幫助你快速實現如Manychat和Chatfuel。

海外的任何三方平台用之前一定要熟讀開發者政策Developer Policy。

以上是這次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有志海外創業和在路上的夥伴有幫助。

彩蛋:

企鵝數錢小程序已上線!

用最洋氣的姿勢掃遍國內外融資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創業 的精彩文章:

滴滴式代練火了,日流水超千萬,為你揭秘遊戲代練地下產業鏈
騰訊副總裁馬曉軼:為什麼騰訊遊戲是行業第一?
《王者榮耀》運營總監:曾收穫大量負面反饋,兩個月完成大逆襲
「背靠」阿里,連年虧損的百世物流成功上市
螞蟻金服參投,永安行共享單車獲新一輪8.1億元融資

TAG:騰訊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