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1新智元報道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9月14日,由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投資機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真格基金髮起的「AI 雙城記」在北京啟程。本次以AI為主題的參訪旅程包括北京和矽谷兩個城市,在北京段,團員深度探訪了今日頭條、清華姚班、科大訊飛、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前沿公司以及機構的 AI 實驗室。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 周逵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帶隊參與了北京段的參訪行程。他說,組織這一場活動,初衷是給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的AI領域成員企業提供實際有效的幫助,為此主辦方為每一站活動主題都盡量做了細化、聚焦,希望令所有參與人的興趣點更加集中,溝通更有效率。

另外,在參觀這些國內外領先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並了解其技術進度的同時,周逵也希望同行創業企業CEO/CTO們能藉此與參訪機構建立聯繫,為未來的合作打下基礎。

事實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今年已舉辦了6、7次類似的投後服務活動。周逵說,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是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通過這些高質量的交流活動,幫助CEO了解到產業核心企業的動態和想法,認識行業最牛的人,做最準確的業務判斷。

崛起中的今日頭條:系統彷彿會自我發育

在位於中航廣場的新辦公大樓里,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和頭條AI Lab負責人、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博士進行了分享。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 張一鳴

張一鳴介紹,對於今日頭條來說,AI在創作,互動和分發三大環節都發揮了作用。AI理解內容,做好推薦,還幫助內容的創作更高效,內容管理更方便。

他對AI的思考是:AI技術本身具有網路效應,越多人用越好用,用得越久越好用,信息越多,模式識別得足夠多,就越是準確。

他認為,AI在商業變現方面也非常有吸引力。拿推薦系統和廣告來說,只要更新一個模型,就可能會帶來幾個點的利潤。

另外,我們也了解到,今日頭條不僅是AI技術研發者和AI產品輸出者, 公司內部的管理也使用了不少AI技術,比如招聘用AI 來篩選簡歷等等。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今日頭條副總裁兼AI實驗室主任 馬維英

作為今日頭條AI實驗室的負責人,馬維英博士從AI實驗室在今日頭條中的角色和作用等角度進行了分享。談到AI,他形象地稱,頭條在AI技術的使用上是「殺雞就用牛刀」。很多人都認為簡單的閱讀推薦其實用不到太多AI技術,但是他們通過深度的挖掘,在AI 技術的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巨大價值。目前,今日頭條也開始在視頻內容上發力,每天有海量視頻上傳。所以,用AI技術來識別視頻,理解視頻內容或者做相關的推薦,也成了要解決的一個技術點。

今日頭條現在已經在使用基於智能演算法的寫稿機器人,馬維英博士介紹,人工智慧現在已經可以在財經報道、體育賽事報道等領域自動創作,內容完全可以媲美人工編輯。

作為在微軟有過多年搜索技術研究的老兵,他說,他很早就意識到,狹義搜索的戰爭早就結束了,谷歌和百度成為了勝利者。但是,現在和未來,一定會有新的搜索形式出現。

清華姚班:與國內AI產業的聯繫非常緊密

「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由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於2005年創辦,致力於培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競爭力的領跑國際拔尖創新計算機科學人才。

姚期智是圖靈獎唯一的華人獲獎者,也是世界現代密碼學、理論計算機科學、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奠基人,現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他於 2004 年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並開設了國內首門計算機理論課程,從根本上夯實了國內計算機本科課程的理論基礎。隔年又創辦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姚班」,培養出了一大批中國計算機科學的頂尖人才,其門生早已遍布國內外 AI 產業和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各個關鍵領域:中國計算機編程第一人樓天城,還有曠視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印奇、楊沐、唐文斌都是姚班走出來的學生。今年二月,他與楊振寧一起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清華姚班,大家討論的主要話題是金融與AI。四位教授:徐恪、唐平中、李建、徐葳圍繞AI與金融話題分別進行了分享。在分享中我們了解到,清華姚班與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的聯繫非常緊密,與BAT、滴滴在內的大公司都有合作,大多以合作項目的形式完成。

其中李建教授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騙子掌握人工智慧的驅動力其實非常高,因為他們用這一技術來獲取利益的回報會比較可觀。這也對風控的技術難度提出了要求。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清華姚班四位教授:徐恪、唐平中、李建、徐葳

科大訊飛體驗:可見可聽可感受的AI

學習了一天的技術之後,團員們在14日晚走進了科大訊飛北京分部。在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研究院院長王士進分享之前,大家實地感受了科大訊飛的產品,「觸摸」到了AI:訊飛的閱卷系統和智慧醫療系統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團員們也從自身經驗和公司業務出發,提出了結合自身實際的問題。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隨後的技術報告部分,王士進院長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報告中,除了介紹人工智慧的最新現狀、科大訊飛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以外,還重點談論人工智慧深度應用的一些建議。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研究院院長 王士進

他認為,人工智慧現在有一種趨勢,就是關鍵技術硬體化。體現在人工智慧晶元定義了AI產業鏈和生態圈的基礎計算架構,具有戰略地位。包括谷歌、IBM、英特爾、英偉達、百度、華為、中科院都在布局人工智慧晶元。

另一大趨勢是技術方法集成化,這體現在單一AI計算理論和方法不可能包打天下,將多個模型、方法與技術在不同層面上有機集成,在實戰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還有一大趨勢就是開源。雖然各大公司都在花大力氣做開源平台,但王士進副院長的觀點是,對於一家AI 公司來說,如果公司業務做大,個性化需求會越來越多,平台自己構建的話更容易擴展,開源平台則更適合學術研究和交流。

針對科大訊飛在市場上的發展情況,「AI雙城記」團員們提出,為什麼科大訊飛在語音市場上起步那麼早,並且技術也相當領先的情況下,當下還有很多以語音技術為核心的創業公司出現?王士進回答說,因為市場足夠大,所以允許有許多同質的公司出現。並且,從技術本身來說,一家公司的技術別人做不出來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保持自身的商業價值,就只有結合自己的業務場景不斷地優化,保持持續的領先優勢。

具體到語音技術,王士進副院長提到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他認為,自然語言處理的本質其實是形式與意義的多對多映射,核心困難在於知識不足。而知識不足的原因又在於語言本身是複雜的、有歧義的,而且語言是不斷演變的。進而他認為,解決這一困難的辦法就是,利用知識來進行約束。

在現實中,人們所感受到的語音技術並不太好用。王士進認為,這有三個原因:1.每次的語音輸入是有差別的;2. 影響語音識別效果的不少因素在實際應用時是不可控的,比如麥克風的型號、環境噪音、語音、語速等等;3. 語音識別技術內部本身就是屬於概率體系的。

他認為,要有效降低人工智慧技術難度有四招:首先,忘卻技術,通過多種手段組合降低對人工智慧的技術依賴;其次,給技術提供更多信息,減少候選或預判的結果傾向;第三,延遲決策,讓技術有更多的機會判斷效果好壞;第四,監督限定,也就是對於人工智慧這樣的複雜黑盒系統,很多場景下用戶需要監控狀態。

騰訊AI Lab:視野不局限於騰訊內部

當天下午騰訊AI Lab之行非常吸引人,團員們都十分期待能看到騰訊的人工智慧力量。在騰訊北京辦公室,團員們見到了騰訊AI Lab負責人張潼,他是一名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在分享課程上,張潼向大家講解了AI技術爆發的產業背景,並介紹了騰訊主要的AI技術和業務。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騰訊AI Lab主任 張潼

張潼認為,AI技術應當主要是四大領域,包括遊戲AI、內容AI、社交AI和平台型AI,主要關注其在四個大方向上的發展:首先是基於AI技術交互的全新智能硬體,其中以Apple公司的一系列產品為代表;其次是與產業的結合,比如無人駕駛,智能醫療等;另外,則是連傳統企業都開始重視的大數據;最後,也是騰訊很關心的,在雲服務中,從硬體的底層往上,如何把AI技術嫁接上去?

張博士介紹說,目前他所帶領的AI Lab團隊是研究和應用的結合,70多位研究科學家會在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而300多位應用工程師則快速實現研發的產品轉換。他補充道:科學家會更偏學術一些,發很多文章,比如頂級機器學習會議ICML和NIPS,我們今年共有13篇文章入選,在國內企業位居前列,而應用上,我們的技術已被騰訊上百個產品使用,包括QQ、微信、天天快報等。另外,他提到強化學習等技術是他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騰訊目前給到實驗室的是一個優越的工作環境,例如提到AI Lab的考核指標時,張潼說,其實還是相對比較寬鬆,主要會關注paper的發表和產品的應用。另外他自己對行業會有一定嘗試,希望與產業能保持連接,讓視野更為開放。

團員問及,騰訊內部的資源如何統籌。張潼說,騰訊內部也有其他AI的技術應用,會以合作關係共同推進。在應用層面,目前AI Lab在內容AI產品的應用比較多,包括微信里的看一看功能和QQ瀏覽器的內容推薦、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兩款App,是基於大數據分析之後的推薦功能輸出;也有QQ app中的圖像濾鏡和騰訊視頻中視頻濾鏡等,是歸屬到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應用。

阿里巴巴AI Labs:推出首款試點產品

「AI雙城記」北京段第二天首場,阿里巴巴人工智慧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團隊——AI Labs、iDST和阿里雲大數據的核心研究員分別向大家介紹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最新動態。

阿里巴巴近期較為有代表性的人工智慧產品便是不久前推出的天貓精靈X1,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產品及運營總監釋空(花名)對其進行了介紹。他說,天貓精靈是阿里巴巴AI Labs的第一個試點產品,體現了阿里的硬體整合能力。

阿里巴巴iDST的視覺技術團隊資深專家啟磐(花名)介紹了拍立淘產品及視覺技術在雲端的應用。阿里雲大數據團隊的通貫(花名)在接下來的分享中特別提到了阿里與創業公司的位置, 他說,阿里與創業公司之間並非競爭關係,阿里要做的是賦能創業公司,一起把市場做大,讓更多的合作夥伴都能參與進來。

「深度」中國頂級AI Lab探訪:今日頭條、訊飛、阿里、騰訊、姚班都在做什麼

阿里巴巴iDST資深演算法專家&技術總監 啟磐/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產品總監 釋空/ 阿里雲大數據業務高級專家 通貫

下一站,矽谷

在AI 雙城記北京段的行程中,帶著問題而來的30餘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真格基金成員企業的創始人和高管們,與走在人工智慧技術最前沿的AI實驗室和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零距離」的接觸:從今日頭條到科大訊飛,從騰訊到阿里巴巴,以及與產業有著緊密聯繫的學術重地「清華姚班」。在這一段全程高能的旅程中,大家保持高度專註,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集中在應用與技術的結合點,將自身的業務與這些巨頭公司和機構進行比較,尋找異同,提出問題,也討論潛在的合作點,可以說相當務實。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歷來重視投後服務與資源對接,通過這次活動,他們順利承擔起了「搭橋者」的角色。據了解,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一直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並在從Pre-A輪開始就投資了諸多 AI 及相關領域的創業企業,包括安防領域的依圖、格靈深瞳、明略數據;金融領域的第四範式、京東金融、百融金服、Ping++;傳媒/信息領域的今日頭條、快手、秒拍、新智元;生活服務領域的美團點評、餓了么、達達、匯納科技;汽車/交通領域的蔚來汽車、滴滴出行、摩拜單車、Pony.AI、瓜子二手車;醫療健康領域的推想科技、Voxel Cloud、森億智能;硬體領域的大疆創新、Ninebot、地平線、出門問問;以及技術層領域的雲智慧、智慧芽、神策數據,可以說,這樣一個AI投資圖譜,已經有效呈現了當前人工智慧商業化的幾乎所有領域的關鍵場景。

「AI雙城記」團員們在隨後一周中與谷歌雲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李飛飛教授、滴滴信息安全戰略副總裁、滴滴研究院副院長、Didi Labs負責人弓峰敏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I實驗室負責人Pieter Abbeel教授、 Y Combinator 總裁Sam Altman、斯坦福大學機器人實驗室Oussama Khatib教授、Coursera公司聯合創始人吳恩達教授以及Cerebras Systems創始人兼CEO Andrew Feldman等多位業界大牛進行了交流學習,他們還深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斯坦福大學兩大「魔法學校」面向未來AI 人才進行了校園巡講,更有與斯坦福大學商學院Jonathan Levav的跨界對話。國內創業者與矽谷AI精英們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請見即將發布的」AI雙城記」 矽谷段報道。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職位詳情,期待你的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周志華深度森林第二彈」首個基於森林的自編碼器,性能優於DNN
「Bengio一人署名論文」提出「意識RNN」,用4頁紙進軍通用AI
傳特斯拉與英偉達分道揚鑣,英特爾成特斯拉車載多媒體系統新晶元供應商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