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一個傳統作家對網路文學的擁抱,不過,早了

這是一個傳統作家對網路文學的擁抱,不過,早了

1999 年,榕樹下舉辦第一屆網路文學大賽,作家陳村策划了評獎與頒獎活動,還利用自己的人脈,請來了王安憶、阿城、賈平凹、王朔、余華、蘇童、余秋雨等作家來擔任評委——這個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一開始,傳統作家是不以為然的,最極端的要屬王朔。「中國的文藝獎大都是扯蛋,一群低級趣味的人在那兒挾私自重,沐猴而冠,一個網站也搞評獎更是資本家和年輕人的胡鬧。」在一篇名為《這之後一切將變》的文章中,王朔這樣描述自己在接到陳村邀請時的心情。

然而,在經歷過整個頒獎儀式之後,王朔說自己受到了衝擊,「他們那麼年輕,那麼自信,而且自成一體——活活是我們之外的一股強大勢力。有記者問:你對網路文學和這些網路作家怎麼看?我說他們年輕,有年輕人的所有優點和缺點,說網路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達自我的會徽,使每一個才子都不會被體制埋沒,今後的偉大作家就將出在這其中。」

儘管王朔對網路環境下的文學發展寄予了厚望,但最早的這一批在網路上成名的作家卻並不希望背負著網路作家的標籤。在日後,他們選擇了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與網路作家的身份告別。

寧財神、邢育森轉型,成為了職業編劇。李尋歡則恢復自己的本名路金波,成為了一名出版人。他曾經說:「我在文學的道路上,還確實處在門外觀望的地方。所以我希望屬於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的李尋歡消失。」

繼續寫作的人也拒斥被稱為網路作家。當時還叫安妮寶貝的勵婕在採訪中曾說:「我 2000 年就離開了網路。對網路不感興趣,不關注,與其無關。」《此間的少年》在網路上爆火以後,江南也轉向了實體出版。他曾發布微博表示:「雖然我很認可網路文學,但我確實不是網路作家。」

陳村覺得自己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態。一部分原因是經濟上的,當時在網路上寫作根本賺不到錢,還有盜版的危險。但更多的,陳村覺得要求被承認的心態是促使網路作家走向傳統寫作的重要原因。「一個人寫成了總是希望被承認,像文學家認為它是一個比較好的寫作者,這些心理都一樣的。」

同樣的情況第二年再次發生,2000 年網易舉辦的網路文學大賽後,莫言、王安憶等人都曾先後表達過失望之情,因為網路文學並沒有展現出與傳統文學不同的藝術手法和審美觀念。用陳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傳統文學批評認為)藝術上,所有的通俗作品都是消費了我們以往的那些文學觀念,它沒有創新。」

陳村沒有離開。

2009 年新版榕樹下重新上線,陳村參與活動時在簽名牆前的合影

1992 年,陳村花了 6000 塊錢,差不多兩年的工資,買了第一台 286 電腦,後來還配了台二手的印表機。這位在 1980 年代憑藉著發表在《上海文學》雜誌上的短篇小說《兩代人》、《我曾經在這裡生活》而成名的作家就這樣開始在電腦上學習打字,然後寫作。

1999 年,陳村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榕樹下創始人朱威廉的邀請,出任藝術總監一職。陳村在榕樹下建立了一個名為「看陳村看」的個人主頁,並負責管理一個名為躺著讀書的論壇。從那時候開始,看帖子、讀用戶的投稿成了陳村的日常工作。

陳村的加入讓當時網友很是興奮了一陣。在他們看來,這意味著傳統作家對於網路文學的認可。

1997 年,陳村出版長篇小說《鮮花和》,正是在此之後,陳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網路文學

到 2001 年,僅僅 2 年之後,陳村就在榕樹下的一個帖子里寫:「網路文學最好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標誌當然是網路作家的「出走」。

陳村是作家裡的前輩,但更重要(也更擰巴的)是他成了為數不多還願意和「網路文學」站在一起的人。不過,正如王朔在《這之後一切將變》中所展現的那樣,與其說這些傳統作家是認可網路文學的價值,倒不如說是帶著一種提攜後輩的心情來擔任評委的。

「他不一定喜歡網路文學,」陳村在談及 1999 年邀請傳統作家擔任評委時這樣說,「但是我覺得我們作家有個非常好的,就是說對年輕人的事情,儘管有時候他也不一定很理解很什麼,但是他支持年輕人的一些文學的訴求,很願意幫年輕人做點事情。」

陳村感慨,在網路文學發展的早期,成名的作家全部逃跑,「等於像給他剃頭一樣剃光了,然後再來一批再剃光,網路文學就沒有任何積累」。而商業恰恰解決了陳村的憂慮。

2002 年,榕樹下被貝塔斯曼收購,陳村也順勢告別榕樹下。同一年,起點中文網正式成立,並在次年推出了付費閱讀模式,讓整個網路文學行業找到了未來盈利的可能性——陸陸續續十幾年裡,盛大、騰訊、百度等大公司開始介入網路文學。他們整合、收編網路文學,並以此為中心,塑造了新的網路文學創作方式、閱讀平台、以及評價標準這一完整的體系。

這個體系,準確的說法是這個體系帶來的收入變化,為陳村憂慮的人才積累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起點實行 VIP 付費閱讀制度僅僅一年多以後,以都市玄幻類小說《我就是流氓》成名的網路作家血紅就能夠拿到超過 100 萬元的稿費。

隨著近年來 IP 概念的興起,遊戲、影視改編也為作者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根據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的統計,連續五年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的年收入從 3300 萬元暴漲到 1.22 億元,新增的部分中絕大多數就來自於影視、遊戲改編方面的收入。

2017 年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

在解決了網路作者沒有收入,不得不被傳統出版收割的問題以後,網路文學網站也加大了打擊盜版的力度。去年 5 月,網路小說盜版的重災區百度貼吧開始整頓,大量的盜版網站關閉,這也解決了網路作者們的後顧之憂。

至此,網路文學已經成為了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系統。作家寫作可以獲得收入,可以看到讀者的評價,因此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這個行業,而非像以前那樣隨時準備逃離。據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 3 億的網路文學讀者,而 2016 年網路文學作者超過 160 萬。

陳村一度對商業保持警惕。在 2008 年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陳村曾說:「寫作本是安靜的事情,在網上寫容易浮躁。在商業網站介入以後,網路文學馬上商業化,文學價值的判斷標準由藝術變成了商業……文學作品的點擊量高是好事,至少作家的作品被很多人看,但很多人愛看的東西未必就是文學的東西。」

現在,陳村認為商業是一種救贖。「在鐵板一塊的時候,只有商業能打動鐵板。」陳村說,「我就覺得在商業的情境下,商業還是給人活路,因為它能賺到錢的話,它就會支持,甚至如果能賺到大錢,他就會冒險支持。」

當然,商業模式帶來的變化不會僅僅局限在商業領域,它也重新塑造了網路文學的樣貌。為了獲得更多的讀者,娛樂性、可讀性更強的類型小說就成為了主流。迎合女性讀者的言情小說,衍生出了總裁文、耽美文、宮鬥文等多個子類型。男性讀者喜愛的打怪升級,也出現了玄幻、靈異、末日等幾個大類的設定與背景。

陳村理解類型小說大行其道的原因:「在中國本身因為通俗文學一直受歧視,而且官方有時候會故意打壓的,像金庸的書很長時間是不讓出版。到網路文學時代,它就變成了有一個空間。」

但是在陳村對文學的審美體系中,類型小說的地位卻算不上有多高。在被問到最近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作品時,他回答沒有,然後說道,「整體上我對網路文學藝術性的評價不高。」然後,他特意補充,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繁花》最早也是作者金宇澄發表在網路上的作品。

陳村形容現在的網路文學被商業化的力量做「瘦」了,以往的網路文學還有詩歌、散文、長篇、短篇,現在基本上只剩下了長篇類型小說。

當然,這個「長篇」也不是他原本認知的「長篇」。

長期以來,起點中文網主導的千字三分的付費模式,導致了網路文學變得越來越長。在許多作品下面,都會有讀者抨擊作者在文字中惡意灌水,撐字數,來獲得更高的稿酬。

傳統意義上,超過 10 萬字的小說就可被認定為是長篇小說,但在網站上,前幾十萬字很可能都是免費閱讀的章節。於是,對於現在的網路小說來說,幾百萬字再正常不過。起點中文網一部名為《重生之妖孽人生》的作品,從 2009 年開始更新,目前已連載超過 7200 章,總字數超過 2100 萬字。

有趣的是,就在這兩天,起點中文網上已經無法搜索到這部小說。該截圖來自於百度快照。

對此,陳村也能表達出他的理解:「就是說,你《收穫》雜誌再好,你只有這幾頁。你這個不可能無限地給你登下去,對吧?」

2014 年,在上海作協的支持下,上海網路作家協會正式成立。陳村是上海作協副主席,也參與到了網路文學的發展歷程當中,因此就被選舉成為了上海網路作協的第一任會長。

網路作協的日常工作包括以下幾項。2014 年,網路作協推出了一份《網文新觀察》的電子雜誌,試圖效仿文學評論,建立一套評價體系。「(這件事情)有困難。你不能讓人去讀幾百萬字的作品,寫幾千字的評論,然後拿 2000 塊的稿費。」陳村說。另一項工作則是和靜安區文化局聯合在陝西北路舉辦了一個網文論壇,每月邀請網路作家來進行對談,探討網路文學。

他說傳統作家圈子「並不理會」網路文學,但是「心理上比以前接受」。「就以前說起來,『這有什麼好看的,有什麼好說的』。但現在可能對這個要寬容一些,就覺得『也許裡面也有什麼好東西吧,但是我沒看過,就這樣』。」

在網路文學行業,起點中文網的創始人吳文輝和陳村,都被稱為「網路文學教父」。

這位今年 63 歲的「教父」,「平時是不怎麼閱讀網路小說的」。

題圖:upslash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是他們造就了一個詩意的中國,一生只做一件事
V&A 在上海展出 180 雙有故事的鞋,主辦方是興業太古匯
以撲翼機為靈感的玩具,會讓你對飛行的細節上癮
全球動植物大多面臨滅絕,海龜的數量卻在增長
建築師如何利用互聯網介紹自己及作品?這事甚至有個獎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