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報《兩地書》今日推出「家國」特刊

遼報《兩地書》今日推出「家國」特刊

在國慶節即將來臨之際,遼寧日報大型新聞策劃《兩地書》也迎來了新的一期——家國。

去年12月9日,《兩地書》在中國近代郵政發祥地營口正式起筆。一年來,報道組以廣泛徵集所獲得的逾萬條線索為基礎,奔赴全國各地深入採訪,近百位人物的家書和人生故事變為一篇篇生動的新聞報道,在遼寧日報的平台上被展示、被傳播。

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歷史名人,有的是當代大家,也有時代楷模,更有戰鬥英雄,但絕大多數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的經歷或轟烈或平常,他們的命運或跌宕起伏或淡然如水,卻同樣藉由一頁小小信箋生髮出觸動人心的力量。

11個月、9期特刊、111塊專版,呈現的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情感,講述的是同一種情懷——對家的眷戀,對國的熱愛。

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治國先齊家」。家,作為社會的細胞,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國,由千千萬萬個家庭集合而成,國家好,民族好,每一個家庭才會好。

家與國,不可分,分不開。對於中國人而言,尤其如此。翻開《兩地書》的每一期特刊、每一個版面,您都會從中讀到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它是對自己國家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

家國情懷是中國人共有的情懷,因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今天與大家見面的「家國」特刊,便用十餘封寫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書信集中詮釋了中國人的家國之思——

解放前夕,袁學群和李若茜倒在敵人的槍口下,近百封通信記錄了這對革命伴侶對光明的追求;志願軍戰士張恆志把戰場上收到的每封信一筆一畫地抄在了筆記本上;1974年上大學的三個王建國,不敢辜負父母為他們取名「建國」的深意,奉獻、奮鬥是他們人生的關鍵詞;恢復高考讓王興眾的命運發生轉變,努力做個優秀接班人是他們那一代的共同理想;福建人林祥坤在瀋陽生活了67年,對他而言,只要國家需要,哪兒都是自己的故鄉;鞏國威用兩個37年讀懂了父親鞏天民,讀懂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執著與奉獻;國畫大師馮忠蓮,為國作畫盡職盡責,對家人的無私付出更是令人肅然起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島晨報 的精彩文章:

遼報《兩地書》今推出「家國」特刊
毛皮協會為大連公益捐贈10萬元
門上貼「請輕敲 baby睡覺」快遞敲門引發矛盾 你站誰?
結婚後發現,原來婚姻里最傷人的就是這4個字…
大連人注意,今天出現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它在提醒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TAG:半島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