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民工的孩子還是民工?斯坦福經濟學家告訴你驚人的真相

為什麼民工的孩子還是民工?斯坦福經濟學家告訴你驚人的真相



作者:辛上邪,來源:決策(ID:juece2015),經授權發布




"63%的農村孩子,根本沒上過高中,一半的農村兒童,智力發育遲緩"羅斯高說道。




日前,美國經濟學家

羅斯高

在一席發表了一場

關乎中國命運的演講




這次演講是他多年主持的團隊研究的數據統計結果分析。




這些分析並非剛剛獲得,之前他已經在斯坦福學報、美國之音、財新網等多家媒體上進行了闡述,但都未引起社會足夠的關注。




羅斯高是斯坦福的高級研究員、教授,從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以來,長期駐守中國,與中國學者合作,關注中國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進行相關研究。



他從12歲開始學中文,熟悉中國文化,被朋友們稱為「比中國人還中國」。







他是中國社科院首位獲得批准進行研究學習、搜集資料的外國人,獲得中科院頒發的「國際科技合作獎」和中國外專局的「中國友誼獎」。




每年三分之一的時間,羅斯高都待在中國。他下基層,做田野調查,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




他揭示出中國農村社會貧窮的根本原因、決定孩子智商的基因以外的主要因素,警示了高速發展的外殼下可怕的危機。






  • 這些決定著中國未來的事實,與每一位國人都息息相關。





美國經濟學家羅斯高和中國農村兒童



、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過著無可奈何的低質量生活




羅斯高在鄭州考察蘋果公司的代工工廠時發現,應聘流水線的工人入廠要進行智商測試。




令他吃驚的是,與一般的智商篩選相反,這裡不要智商高的工人。




理由很簡單,流水線作業非常無聊,智商稍微高些的人很容易厭倦,那樣就容易引發辭職。工廠希望穩定,因此只要智商偏低的人。




更讓羅斯高吃驚的是,符合條件的工人不難招聘到。




這真是去年獲得雨果獎的小說《

北京摺疊

》的提前到來。




故事中說,未來北京由於人口稠密,將居住者根據階層分為三個等級,居住在環境迥然不同的三個空間中,分享48小時。




第一空間的500萬高尚階層住在大地的一面,2500萬的位於第二空間的中產階層和5000萬的第三空間的底層勞動者住在另一面。




第三空間的人只能享受晚上10點到下個早晨6點的8個小時。就是說,他們見不到白天的日光。




在黑夜中,他們做著極其低等的勞動苟延殘喘,用血汗錢支付昂貴的物價渾渾噩噩。











現實社會中的流水線工人們每天高強度、長時間的機械作業,下班後在嘈雜、凌亂的居住地滿足於吃吃喝喝、休息睡覺,常見的娛樂方式是電玩、賭博等,他們沒有任何追求和進取心。




工資不多,日常開銷後所剩無幾,這樣他們必須繼續努力工作。




沒有技術,也沒有勇氣,更沒有眼光去構想,所以也沒有更好的地方去求職——只能是從一條流水線換成另一條流水線。




談不上發展,工作和生活可選擇性非常狹窄。




生活上重複周圍人、前輩的軌跡,草率結婚、早早生養孩子、把孩子丟在老家,自己再出來打工。攢了錢蓋房子,為了是給自己的孩子娶妻生子。孩子們長大了沒有別的出路,只能是做農民工出來打工。




中國農村父子兩代都是農民工的家庭很普遍。




滾滾的民工潮支撐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而他們卻始終過著勉強溫飽的日子。











、63%的農村孩子,根本沒上過高中




這個怪圈為什麼能維持幾十年並且日益擴大?




原因很簡單,

一大半的農村孩子沒有念過高中。




羅斯高有一套區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方法。




他不關注一直以來經濟收入高的發達國家(

歐洲,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

),他關注兩個群體——五十年來,越入高收入的國家和地區,及處於「中等收入」的國家。




他將「中等收入」稱為「

中等收入陷阱

」。




中等收入國家的普遍特徵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已經70年了,它們一直都是中等收入。




這些國家跟地區往往不是很平穩,經常是又革命了,又犯罪了。一旦恢復穩定一段時間,經濟又會開始上漲。




而且你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其實都在這個中等陷阱裡面。




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有個明顯的不同。

前者的勞動力中的75%是高中畢業生,後者的勞動力中33%是高中畢業生。




就是說,前者每四個勞動者中,三個是高中畢業生;

後者平均是每三個勞動者中,一個是高中畢業生。




而在中國,是四個勞動者中,只有一個上過高中。







為什麼?




教育制度使然




比如加拿大和中國。




加拿大的義務制教育是從學前班倒高中畢業共13年。如果成人後仍不能完成高中畢業,還有專門的成人高中,對居民幾乎是免費。




中國的義務制教育是9年。




加拿大的高中畢業條件是學生修滿20門課,其中包括一門勞技課、一門體育課,其他為語言、數學、科學(

化學、物理、生物

)、地理、歷史、職業規劃等等,並為社會服務最低30個小時。




13年和9年的差距,還不止是多餘的4年的課程。




更在於,如果學生從一開始進入初中就知道自己不再讀高中,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僅不增長,有的還會負增長。




羅斯高的調查表明,從初一開始,不想上高中的學生的學習基本就是負增長,到了初二更明顯。




負增長意味著學生們把小學學的東西都忘記了。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2013年,中國城市高中入學率為93%,比美國還高出一個百分點,但農村的高中入學率只有37%。




一面是GDP飛漲、城市大學生的畢業數量每年劇增,一面是農村孩子越來越趨向於文盲。







、一半的農村兒童,智力發育遲緩




逐本溯源,羅斯高發現,

從小學開始,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就有差距




農村孩子的健康存在著問題。





我們給他們抽血,看看是否貧血,是不是營養不足、缺鐵——如果你貧血,你腦子不會轉,想學都集中不了精神。

第二個,我們檢查他們的大便,看裡面有沒有寄生蟲。第三個,我們篩查,看看有多少小學生近視可是沒有佩戴眼鏡。




對13萬學生展開調查後發現,27%的農村孩子貧血,33%感染寄生蟲,25%眼睛近視。





今天,中國農村2/3的孩子生病了。難怪他們學不好。







美國經濟學家羅斯高測試中國農村幼童的認知能力






但這些現象如果通過免費營養配餐、提高衛生意識、凈化水源、免費配眼鏡等等物質輔助手段並非難以解決。




真正難以解決的、也是羅斯高最擔心的,是他的調查發現,

農村孩子從小學就學習不如城市孩子好的主要原因是

智力問題




從2014年起,羅斯高的團隊給中國農村0-3歲的孩子做智商測試。




陝西、河北、雲南、北京、河南、城市中的農民工社區中的測試結果是類似的——45%到53%的人智商不足85,低於正常水平。




而無論北京、上海、蘇州還是倫敦、巴黎,城市中智商不足的孩子的比例是15%。




一半的中國的小孩在農村,那麼以後就有三成的勞動力智力發展緩慢。這些智力偏低的人,他們念完或者念不完初中,即使念完認知程度也維持在小學畢業之下。




而遲緩的智商、不健康的身體導致他們小學又能學多少呢?




這些人的未來的最好的可能性,就是流水線和低端勞務市場。




一旦這些地方被機器代替,他們又能何去何從?




《北京摺疊》中5000萬被黑暗隱藏的第三空間就是這樣慢慢形成的。




但現實世界是不可能摺疊的,這些不會被隱藏的低端勞動者正在逐漸拉大中國的基尼係數。











、父母的養育方式,非常有問題




不是農村的父母不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羅斯高的調查數據是,「95%的農民希望孩子上大學,但是現實里只有8%的農村人上大學。」




更令人傷感的是,17%的媽媽希望孩子將來讀完博士,可初中里三成的孩子輟學。




輟學的學生除了家庭經濟因素,很多是自己不想學了。




因為學得沒意思、學不懂、學了也沒用,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看不到學習的希望。這就是智商發育遲緩帶來的直接後果。




影響智商發育的因素除了基因,就是

後天養育

後天養育包括營養和教育。




首先,農村父母顯然不具備足夠的營養觀念,3歲以前貧血的孩子佔了農村孩子的一半。貧血會直接影響身體發育、大腦的發育。




大腦的絕大部分在三歲之前逐步定型、完善,那麼一半的農村孩子的大腦會受到貧血的影響導致發育不良。




羅斯高說,「現在你去浦東看,我們可以讓農民從農村出來,可是他喂孩子養孩子還是用農村的辦法——饅頭、米飯、鹹菜。」




為什麼搬入城市的農村父母還是用饅頭、米飯、鹹菜餵養孩子?因為認知不夠。




不懂得繼續讀書、學習、查資料,沒有與時俱進更新知識的意識,只能依靠老輩子傳下來的方法,這就是

死循環




而農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是乏善可陳。




羅斯高調查的農村家庭中,

只有10%的家長頭一天和孩子說過話;4%的成年人給孩子讀過書;70%的家庭沒有書或僅有1本書。




一部分農村媽媽外出打工,把孩子丟在家裡讓老人照顧,老人不具備給孩子讀書的能力。




而留在家裡的媽媽們也許可以識文斷字,但是她們沒有給孩子讀書的意識。




吃飽、穿暖、不磕碰就好了,她們除了忙於家務、農活,日常的生活可能是打牌、打麻將、聊天等等。因此有的孩子最早學會的字是「碰」。







五、這是關係國家未來的大事




放眼望去,中國農村約半數的嬰幼兒智力發育遲緩,這意味著未來4到5億中國人可能會有永久性的認知障礙。

」這是不是非常痛心疾首呢?




對兒童智力的開發不僅需要父母的重視,也需要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因為這關係到十年、二十年後的國計民生。






  • 韓國是少數幾個從中等陷阱升入高收入的國家之一,秘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們的勞動力就幾乎是100%的高中畢業。




因此,羅斯高在調查中發現,畢業後進入工廠的女工,20年後可以成為會計、辦公室白領,她們的受教育程度、認知程度能讓她們不斷提升。




墨西哥的勞動力的高中畢業水平和中國一樣。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墨西哥兩極分化嚴重。




沒有高中畢業的低端勞動力的出路只有三條:





一個是打雜工,做玉米餅啥的,這些工作是沒有福利、沒有未來的;


第二個就是跑到美國去,很快他們就不能跑了(特朗普要修牆了);


第三個就是參加犯罪組織,現在犯罪組織100%的人是沒有高中畢業的。







中國希望什麼樣的未來?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諾貝獎獲得者詹姆斯

·

赫克曼指出:





在0-3歲,你投資1塊錢,有18塊錢會回來;


3到4歲投資1塊,是7塊錢的回報;


小學是3塊錢;


大學裡投資1塊錢是1塊錢的報酬;


成人是負的。




「中國政府對

0-3歲的孩童投入

是多少呢?」




羅斯高教授說,「

零。




而在美國,10%的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花費了40%的教育支出。




政府意識到必須要幫助這些人進步,否則他們會犯罪、吸毒、失業、暴亂,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美國的智力發展緩慢的人群佔12%,按照美國3億人口計算,這個數值是3600萬。中國未來的這個數字是4-5億。




中國人要怎麼辦?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保證自己家的孩子的營養攝取、認知培養的同時,我們也要關心親友、尤其是農村親友對孩子的養育方式




即使不能給與物質上的幫助,至少也給予理論上的建議。




有條件的可以多參加相關公益活動,比如魏文傑堅持了7年的Mantra太陽鏡買一捐一活動,為農村孩子捐助眼鏡;




鄧飛倡議創辦的免費午餐活動,為農村孩子捐助免費營養餐。




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羅斯高教授的調查和結論,引爆全社會的關注。




在此,對羅斯高教授及其團隊多年來艱苦卓絕的辛勤工作表示誠摯的感謝。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

」讓我們一起為中國的富強努力。




END


關於農村教育,
說說你的所見/所聞/所感?



(點右下「寫留言」)




作者信息:辛上邪,棄商從文的博士、學者,定居加拿大後專職寫作。主張視界才是世界;提倡人生不易,要以積極的心態自娛自樂。主持公號決策(juece2015),分享經驗,為您做好選擇助力。



      心 理 嚴 選       


  婚姻|育兒|職場|治癒  






推薦閱讀




你是不夠好啊,可那又怎樣呢




晚上幾點睡,竟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推拿」竟被晃成「腦癱」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看看你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嚴選 的精彩文章:

你的世界為什麼越活越小?
「我不離婚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你的完整是湊人數嗎?
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
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這些女兒控的爸爸,真是又萌又暖又帥!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