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的世界為什麼越活越小?

你的世界為什麼越活越小?







作者:黃啟團  來源:團長說心理(nlp_cn)  


主播

:海童   






01




《莊子·秋水》中寫過一句話:"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這句話後來演變成千百年來婦孺皆知的成語"井底之蛙",描述待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卻認為自己擁有全世界,現在多用來比喻人目光短淺。



其實人類也和青蛙一樣,更願意待在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的環境,在之前的文章里,團長曾經說過,不安全感吞噬了人太多的能量,讓我們把精力和焦點放在求生存的狀態里,從而忘記了生活。




今天團長就想圍繞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大家聊一聊,

對安全感的追求是如何局限我們的人生的。







02




佛教教義中認為世界萬物都有生滅變化,因為世間一切無一是常住不變的,因此有了"無常"這一說法,並認為這是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的真理。在西方,希臘哲學家也說過"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一觀點。




雖然變化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未知和恐懼。可是當我們在打遊戲和追電視劇的時候,卻很喜歡變化。



打遊戲通關時,每一次未知都能極大的調動我們的求勝欲,每一次互動體驗都能帶來屬於自己的挫敗感或成就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樂此不疲,即使熬紅了雙眼也要繼續玩下去,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個關口等待著你的又是什麼樣的挑戰。




追電視劇也是一樣,團長最近也在追劇,我追的是正在熱播的歷史大劇《軍師聯盟》,這部劇主要講述司馬懿的生平故事。




雖然三國的歷史故事團長早已爛熟於心了,但這部劇卻講述了很多團長不了解的歷史細節,既有司馬懿一生保國安民的豐功偉績,也有殘酷卓絕的明爭暗算,電視劇演繹了一個團長不了解的司馬懿,功過兩齊偉,智謀冠天下。緊張的劇情,精湛的演技,讓團長欲罷不能,一集追著一集把它看完。但如果提前知道了劇情的結局,我也許就會瞬間索然無味,沒有動力追下去了。



影視劇的創作中,會留下"懸念",也叫"賣關子",目的是讓觀眾對劇中人物命運的遭遇,未知情節的發展變化保持一種急切期待的心情,這種表現技法,是吸引受眾觀看的重要藝術手段。




只是團長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消遣娛樂中,我們不願意知道未知的情節,我們總是聚精會神的去探索和發現,一旦知道了,興緻就會大大減少。但對於自身的命運,我們恨不得能一探究竟。正是因為這樣,才催生了一個古老的職業——算命。






03




戰國竹簡中記述,算命起於先秦。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生下來,這一生要做什麼,是成為農民,官員,還是商人等等……而運,是指人在世界上所經歷過的各個時間段,例如說:你今年運勢如何。很多人會通過算命,讓自己提前知道一年的"劫數",要是在此基礎上還能知道屬於自己命中的最大富貴,快速走向成功彼岸,更為上上之策。




可是,

提前知道自己的未來,真的好嗎?

團長給大家分享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很多年前,我認識了一個道教女師傅,她是我前半生所認識的人中,算命算得最準的一位。有一天我們一起吃飯,她看了我一眼,說:"團長,今年可能你會退財,或者有親人會離開你。這一劫你是躲不過去的。"我問她有解嗎?她說無解,但願只是退財,親人不要有什麼問題。




當我知道這個事情,而又無解的時候,那段時間心裡很不是滋味。偏偏沒過多久,我母親就在家裡跌倒,病危入院。那段時間我好擔心,整天惴惴不安,因為那位女師傅的預言一遍遍地在我耳邊迴響,令我寢食難安。



就因為我提前知道了這件事會發生,所以那段時間我對母親的病情一直很悲觀。幸好,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公司電話,說有一單業務被騙了二十多萬,以往我知道這個消息也許會怒不可遏,但那一刻我瞬間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因為按照預言,我退財了,我的母親就有希望了,後來她的病情果然慢慢的穩定了下來。




那位師傅的確算得很准,但自從經歷這件事情後,我就有意識地躲避她,不想再和她碰面,不想再劇透自己的人生,因為我害怕又知道那些未來讓我無能為力的事情,

與其提前去知道那個果,不如先種好當下的因。




當你知道未來某些事情必然會發生,而你又無法扭轉的時候。你提前知道這個事情就毫無意義,還不如把焦點放到現在,去享受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那份挑戰。










04





只是生活中,大部分人並不會像團長這樣想,很多人還是想提前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因為如果未來無法掌控,就會讓人沒有安全感,這種不確定性會讓人感到恐懼,

而恐懼感會讓人選擇退縮到一個安全確定的範疇,即使這個範疇會越來越小。




在真實的生活中,人們並不會像玩遊戲那樣,喜歡那些未知的刺激。恰恰相反,因為對安全感的需求,人們往往會去追求可控性,對於可控的環境,你會感到安全。




例如你回到家裡,你很清楚房間的每個角落擺放的是什麼東西,哪裡是廚房,哪裡是客廳,哪裡是卧室,在這樣一個自己極為熟悉的環境里,你會感覺到相當的安全。而當你離開你熟悉的地方,比如說出國,陌生的環境就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於是

很多人為了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會一直待在一個熟悉的地域里生活。




這種屬於地域範疇的安全感,是有形的,在生活中,對於不確定性還有無形的範疇。例如我們在生活中會和很多人打交道,而那些我們熟悉其性格,了解其節奏的朋友,我們就會對他很有把握。於是為了讓自己更有安全感,

很多人會把自己的社交圈,限定在一個更為熟悉的人際關係範疇里,而不願意去和陌生人接觸。表層是不願意,深層其實是不敢。




地域如此,人如此,我們所做的事情也是如此。當我們面對需要創新和挑戰的事情時,很多人會選擇避免冒險只願做自己習慣的事情,其實那些事情並沒有讓你有多少成就感,你之所以會一直做一份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有多喜歡它,只是因為你覺得它安全、可控而已。







為了感覺到安全,人們會追求可控性。不管是對環境、人際關係,或所從事工作的選擇,總會停留在熟悉的範疇,只是在不知不覺中,這個範疇會慢慢縮小。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的世界會越活越小的重要原因。







05




但同時,我們總會發現有另一些人,他們的生活越活越精彩,他們週遊世界、和不同的人交往、事業越做越大……你以為他們的能力比你強很多,

其實他們只是比你多那麼一點對不確定性嘗試的勇氣罷了。




如何才能走出自設的牢籠呢?或許可以試試從那些不確定的事情開始。




當你玩遊戲時,你喜歡打怪通關的不確定性;當你看電影時,你也喜歡劇情發展的不確定性,可是生活中,你為什麼一定要追求確定性呢?




俗話說,人生如戲,人生何嘗不是一部電影?或者一場遊戲呢?

你是希望這場遊戲一切都是確定的?還是希望它充滿變化和很多未知性,讓你玩起來更有樂趣?我想,對於很多朋友來說,答案一定是後者。因為當你用玩的心態去活你的人生,這樣生活會變得更有趣。




佛陀教化我們"一切皆無常",所以我們要學會和無常相處,不要嘗試去固化一些東西。學會享受你的人生,對未來發生什麼保持好奇。要知道,

當你追求確定性的時候,你正在讓自己畫地為牢。




當然,如果你坐井觀天,卻又樂在其中的話,也未嘗不可,只是不要抱怨自己的世界太小就行。






作者簡介:

黃啟團,專註於應用心理學領域20年,是一位集導師與投資人於一身的心理學專家,將心理學理論成功運用於企業管理、經營、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領域。投資創立中國最大的心理學平台壹心理,中國NLP學院、睿智人生、大成心理學校、武漢心齋等心理機構。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團長說心理,ID:nlpteam,若要轉載,請在後台留言申請授權。




主播:

王海童,中國時代之聲演講團著名演講家、中國演講與口才協會理事、聲音魅力塑造專家。曾被中國日報、新華網、 南方日報等數百家媒體報道。


      心 理 嚴 選       


  婚姻|育兒|職場|治癒  






推薦閱讀




你是不夠好啊,可那又怎樣呢




晚上幾點睡,竟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推拿」竟被晃成「腦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嚴選 的精彩文章:

「我不離婚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你的完整是湊人數嗎?
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
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這些女兒控的爸爸,真是又萌又暖又帥!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