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子科大融入產業生態圈「大循環」

電子科大融入產業生態圈「大循環」

記者昨日獲悉,天府軟體園創業場電子科技大學服務站掛牌成立。該服務站將以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政策為依託,為電子科技大學創業鏈提供孵化對接服務,扶持有創業意願和能力的在校師生到天府軟體園創業場落戶。

天府軟體園創業場電子科技大學服務站只是電子科技大學持續深化「一校一帶」行動計劃的一環。據悉,電子科技大學已與成都高新區共同打造中國版「斯坦福+矽谷」,與雙流區共建電子科技大學研究院和電子科大產業園……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建設,成都已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共築「一校一帶」 打造中國版「斯坦福+矽谷」

電子科技大學和天府軟體園的交集已久,天府軟體園內孵化的許多成功創業者都來自這所大學,如咕咚運動創始人申波、極米科技創始人鍾波、中聯信通CEO羅蕾等。

從電子科技大學到成都高新區,從校園起步到園區孵化……每年,眾多電子科大學子都會從電子科技大學步入成都高新區,這條路,正是成都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攜手推進實施「一校一帶」計劃的物理空間距離。而從校地協同創新的視角而言,這條路,正是成都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中,需要打通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

2015年9月,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大力實施「一校一帶」計劃,共建成都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深化「一校一帶」行動計劃,今年2月,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舉行了合作共建國際菁蓉創新中心簽約儀式暨奠基儀式。此次合作將探索「斯坦福+矽谷」的校地合作模式,打造新一代信息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和創業高地,力爭到2022年底,在電子科技大學周邊形成1000億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帶。

根據協議,成都高新區和電子科技大學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通過工程化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與轉化,通過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區域創新的有機融合,聯合國內外有關資源,催生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引領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此外,電子科技大學還啟動了「一校一帶」創新基金。一方面電子科技大學每年自籌2000萬元,建立創新創業種子基金,支持在校師生項目孵化;另一方面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投集團、成都技術轉移集團、四川發展基金、聯通創投基金等社會資本聯合組建產業引導基金。目前,已完成第一期100個項目立項,投入經費1794萬元,重點支持涉及先進無線通信及其相關行業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項目。

破除科研「蠶房」+吸聚人才資源

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

在毗鄰電子科技大學的中電昆辰公司,CEO朱曉章正對著高精度電子屏,反覆手動試驗公司研發的定位晶元。朱曉章透露,一家大型手機生產商已將定位晶元用於生產線當中。每部手機在生產中都安裝定位晶元,那麼以往經常出現的產品泄密、產品遺失等情況就可以避免。這項可以在客戶的任意廠區實現精準定位監控的技術,朱曉章團隊已做到全球領先。

3年前在電子科技大學留校任教時的朱曉章,所在的研究團隊就拿到了「鷹眼」室內定位技術的知識產權,如果不是遇到成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三權」改革,這項技術還躺在實驗室里睡大覺。而今「鷹眼」室內定位的精準度、速度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市場發展勢如破竹,公司估值已達4億。

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電子科技大學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果完成人可申請與學校共同作為成果所有權人,根據實際情況,可享有成果50%—90%的所有權。值得一提的是,以技術轉讓或實施許可方式轉化的,學校還將成果轉化收益的70%獎勵給成果完成人及團隊(在「一校一帶」中實施轉化,比例最高可達73%),20%設立科研發展基金,用於成果完成人及團隊的後續科研活動。

依託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2013年,電子科技大學與雙流區共建電子科大研究院和電子科大產業園。依託電子科技大學在電子信息領域技術、人才、項目資源,打造技術創新、產業發展、金融服務一體三翼、三資深度融合的創新架構,重點聚焦「大(數據)智(慧信息系統)移(動互聯網)雲(計算)金(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領域項目,開展項目研發、攻關及成果轉化。目前,電子科大研究院及產業園一期已投運,電子科大產業園二期將於2018年投運。

延伸閱讀

推動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

創新生態鏈加速形成

昨日,成都高新區科園南路的海創葯業有限公司,四川大學教授、海創葯業董事長陳元偉正忙碌著。「公司自主研發的治療前列腺癌症藥物HC-1119是國際首創,正處於臨床一期,預計會在2019年上市。」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加速噴涌,正是我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同產業發展有機融合的一個縮影。

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本月,12家單位在蓉成立成都市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聯盟。該聯盟將著力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搭建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交流平台,構建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服務平台,加快建設創新創業載體,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對接機制,推動校院地協同創新,促進高校院所高端創新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構建校院地協同創新合作體系,成都高校院所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我市已與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財大、四川農大、成都理工大學及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簽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構建校院地協同創新的框架體系。同時深化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域外高校戰略合作,引進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創意設計等高端產業10餘個,聚集科技創新企業200多家。

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我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企業提需求+高校院所出編製+政府給支持」的聯合引才模式,市校企三方合力面向海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和世界500強企業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人才支撐。同時制定實施《成都市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資助管理辦法》,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推動高校院所人才服務企業,支持企業培養創新人才。

本報記者 宋妍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日報 的精彩文章:

vivo 首款全面屏手機面世
路易威登 來蓉開設特別限時店

TAG:成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