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陰的故事 憶釣蛤蟆

光陰的故事 憶釣蛤蟆

作者簡介

鄒向滔,QQ昵稱「曠野的呼聲」,1982年出生於新化洋溪大橋邊,2003年大學畢業,現就職深圳佳登萊科技公司。從小愛好文學,有文學作品發表於大學校刊。願結交洋溪同好人士,為本土文化發展盡綿薄之力。

憶釣蛤蟆

鄒向滔

小學五年級開始吧,就學著鄰家的孩子釣蛤蟆了。

釣蛤蟆必須製作一套工具。首先要找一根細長順手的竹竿;然後花兩毛錢買一卷絲線,把絲線纏在竹竿的最末梢,留出一段跟竹竿齊平稍長寸許;再去挖幾條蚯蚓,用狗尾草的莖系在絲線的末端做引針,把蚯蚓纏在絲上,拉緊系成一個圓圈;再拿個套上鐵圈的蛇皮袋,釣蛤蟆的全套工具就備好了。

那時候一到放暑假,幾乎是天天去釣蛤蟆。從家附近的稻田裡、池塘邊,到稍遠些的山溝中,再到十幾里外的蒼溪泥潭山裡,都去過。 因為天天釣,天天要挖蚯蚓,家附近能挖的都被挖了,有時還很是為挖不到蚯蚓頭疼!

最喜歡吃食上鉤的是土蛤蟆。那是一種很小的、顏色灰暗的像癩蛤蟆一樣的蛤蟆。我們最不屑釣這種,只有實在沒有什麼收穫的時候才釣幾隻。土蛤蟆在紅薯地里最多,最貪吃,就算第一次脫鉤了,沒有釣到,第二次還會吃食,真是蛙為食亡!

青蛤蟆,是我們最愛釣的;不僅個頭大,而且看著很健康的樣子,能賣個好價錢,換幾個零用錢。青蛤蟆比土蛤蟆精明,要是被驚動,就不吃食了。第一次沒有釣上它,它受了驚嚇,一般不再吃食。青蛤蟆喜歡呆在有水的地方。茂密的稻田,涼快的池塘荷葉上,山澗里都有大個的青蛙出沒。

還有一種,是我們最愛釣的,就是俗稱「靈幫」(泥蛙)的。「靈幫」也是土灰色, 大大的個頭。與土蛤蟆不一樣的是,「靈幫」嘴角帶一點綠色,吃起食來蹦達的很厲害,稻禾都會弄的好大動靜,讓人心情激動。「靈幫」也是價格最貴的,要是釣上幾隻,那可就樂了!

當然,還要提一下比較少見的「背達」蛤蟆。這種蛤蟆細細長長亮黃亮黃的,像穿個背心, 所以我們叫「背達」蛤蟆。我不太喜歡這種蛤蟆,那顏色覺得有點恐怖,呵呵。它們在紅薯地里出沒的比較多點,我只在我外婆家後的紅薯地釣到過幾隻。釣上了這種蛤蟆,就接著,不會刻意去釣它。

稻田裡、山溝邊、池塘里,不僅有青蛙,還有魚啊,黃鱔啊,也是常順帶釣起來的。有一次堂哥在別人池塘釣到一隻大魚,直接回家了,嘿嘿。

當然,除了釣上上述那些好吃的,也可能釣到癩蛤蟆,四腳蛇(蜥蜴),甚至大蛇啊! 四腳蛇和癩蛤蟆是很貪吃的,任你怎麼釣它,甩它,它都還要吃,真是不要命的傢伙!我那時最害怕釣到這些。有時往往提桿的動作太快,把四腳蛇和癩蛤蟆釣進了袋子里,就叫苦不迭了。若是他們仍然還吃著食還好,直接拉出去甩了。若是在袋子里脫鉤了,就只好想盡辦法把他們趕出去。此時只好哀嘆「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不過搞笑的是,有一次四腳蛇被我釣到袋子里並且脫鉤了,我試著再釣它一下,居然還吃了食!這下我毫不猶豫地把它提起來甩出去了。有時也可能釣到大蛇,不過它們體積太大,往往剛提桿就脫鉤了,只能看到大蛇那恐怖的形體在稻禾上滑落,然後心驚肉跳的逃離這個點。

釣蛤蟆的小夥伴不怕風吹日晒,不辭辛苦,興奮的放出去一桿又一桿,走出一程又一程,希望總在下一處。一天釣下來,不出意外的話,總能收穫個一兩斤。

天黑前,我們會唱著流行的歌謠《瀟洒走一回》,踏著夕陽的餘輝,和同伴們招呼著,滿懷喜悅的回到家,吃了媽媽做好的飯菜,然後去村後的河邊洗澡游泳嬉戲,可快活了!

蘋果手機請指明打賞誰

作者近作:瑣憶:伯父最後的日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化人文 的精彩文章:

TAG:新化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