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大師講述孔子的13個原則,14個態度

聽大師講述孔子的13個原則,14個態度

孔子誕辰

28

九月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論語·泰伯》

今天是9月28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生了。

201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金銀幣的完美結合,積聚著禮樂之美、中庸之道、天人和諧、孝悌觀念等輝煌燦爛的儒家思想,是傳承儒家「仁義禮智信」並向全世界展現孔儒文化的先進載體。

2017年9月19日,由曲阜市人民政府和孔子博物館共同主辦,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捐贈儀式在山東省曲阜孔廟大成殿舉行。

儀式上,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邵軍志代表中國金幣總公司向孔子博物館捐贈了鑒定證書為「2」號的「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一套(2金3銀共5枚)。

孔德林館長代表孔子博物館向中國金幣總公司頒發了編號為「00001」的收藏證書,其意義重大。

此次捐贈活動藉助金銀幣這一特殊的文化載體,表達了對先聖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敬仰之情,對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將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該活動同時也是中國金幣總公司踐行「淬鍊金銀 傳承文化」發展理念,勇於承擔「文化立世 文化興邦」社會責任的有力之舉、應時之舉。此外,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行還對進一步傳播金銀幣文化,宣傳中國金幣品牌,營造良好的集藏氛圍大有裨益。

今天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我們說要學習孔子,學習儒家思想,那麼如何正確理解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並且應用於實踐之中呢?

下面咱們就一起來聽聽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的梁漱溟先生是如何講孔孟的。道理深入淺出,耐人尋味。

梁漱溟談孔子的態度

文 梁漱溟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之有四體也。——孟子

儒家孔門之學,反躬修己之學也。——梁漱溟

樂:沒有一個「苦」字的《論語》

我們一翻開《論語》看孔子的第一個態度,即是孔子生活的道路,一見便覺得他的意味非常之長,非常之妙。《論語》的第一章,孔子開腔便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單從這幾句話,可見他的態度非常鮮明,可以想見他心裡自得的樣子。其次如: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他自己說他的生活是如此,這可以見出孔子心裡的那種樂趣快暢,生活之樂是很顯著的。

仁:柔嫩而真摯

仁則為孔子極重要的觀念。據有人說:《論語》講仁有五十八處,而阮元《研經室集》中「論仁篇」說,仁在《論語》裡面見一百零五回。於此可證仁是孔子的一個最重要觀念。

所謂仁就是慈愛之義。孔子說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孝弟何以為仁之本,凡仁之愛親、敬兄,與夫父母之愛子,都懷著一種柔嫩而真摯之情。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孔子說:「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子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由此段話來看,結果帶出一個仁的問題,彷彿說感情很冷硬的樣子就是不仁,他心裡覺得安,就叫他不仁,他心裡覺得不安就叫他仁。可見仁是一種柔嫩篤厚之情。由此看去,所謂仁這個東西——情這個東西,不是我們所固有的生命發出來的嗎?!

訥言敏行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仁者其言也訒。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不愛說話,只實地做事,於此可見。

看自己

這個態度有好幾條可以看得出,而顯著的話就是: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這都是看自己不向外找的態度。

看當下

這與看自己的態度是相連的。孔子說:

君子思不出其位。

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最末這句話,或者含有他義,卻也可以有助於表達只看當下的態度。 以上兩個態度一為對於空間的態度,一為對於時間的態度;一是注意此處,一是集中於現在。

反宗教

因為宗教與以上兩個態度是相反的,宗教是抱一個極久極遠的目的,所以反對他。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他只管當下生活的事情,死後之事他不管的。除此以外都不談。宗教說的都是過去未來之事,事鬼神之事,恰與孔子「非其鬼而祭之諂」的態度大相反背。他只要人祭祖宗就好了,如「子不語怪力亂神」即與宗教相反。宗教之占頂大勢力高位置者,如佛教經論中則很少談人事及當下的事情。佛家孔家實在是各走一條路。

非功利

孔子說: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放於利而行,多怨。

非刑罰

孔子說: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種新鮮的態度,與法家絕不同。蓋一講王道,一講霸道也。

孝弟

我們講孝弟與講禮樂有相關係的話可說。禮樂的根本地方是無聲之樂,無體之禮,即生命中之優美文雅。孝弟之根本還是這一個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身處之優美文雅。

孔子一切的話完全是就個人生活說,我們也應該持這個態度。就心情去講孝弟,自然活潑有興趣。所謂孝弟這個心,還是我們講孔子樂的那個心,仁的那個心亦即禮樂的那個心,亦即所謂一團和氣的那個心。

我們有好的心理,自然發出來好的生活。許多好的生活,亦即許多好的事情,我們最眼前的人,就是父母兄弟的事情。如果對最眼前的人,最當下的事情,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也自難說了。

故人的生活,即應從孝弟開端。

孝弟者也,其為人之本與。

所謂命這個東西,似乎也讓我們注意,孔子是講他自己的生活,說:

五十而知天命。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所謂知天命者,知只是一個通達,彷彿是通於天命,是與天命不二,與大的流行合一。所謂為己,看當下,通統是與天不二的態度,只有此時是一個絕對,他不離開這裡,而一直流行下去,不曾把宇宙打為兩段。

所謂禮者即是人情的自然要求,並不是人情外面假的形式。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可見禮之根本即是人情,人有情便頂好,不在許多繁文縟節。孔子所認為不好的,就是情不動。他說: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不遷怒,不貳過

他極誇獎的弟子為顏子。而稱讚顏子極好的話則為「不遷怒,不貳過」與「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此雖為顏子的生活,但足見在孔子生活中亦甚重要。此雖是一條而為兩個態度。

我們知道怒是氣質中最硬固的東西。要不墮入氣質、習慣中,則頂好能不遷怒。其餘更不能為害矣。

不貳過有兩層意思:

一即是知過。我們平常做了許多錯事,我們往往不知道。若有錯即知,這個知道也就是不懈。

一是改過。知過後便不再有過,就是所謂一息不懈,所以說過而能改不為過矣。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這個態度楊慈湖常提及,他心目中講孔家生活時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是「不起意」。他說孔子時常有此表示,如孔子說我們異於是,無可無不可,都可證知。我最初用「不認定」三字來表示,但覺不好。我們還是用「不起意」好了。

總上十四個態度(第十二條「不遷怒,不貳過」是一條原則兩個態度),此外也許還有別的態度,但大都不甚重要,頂重要也只此十四個。一部《論語》都可括入此十四個態度中,再於此尋出個基本態度來,便可想見孔子的生活,得了這個整的東西,旁的態度遂可通統得以解釋。

——以上摘自《梁漱溟先生講孔孟》

還有哪些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對您有生活和成長有幫助,歡迎在文末【寫留言】中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金幣 的精彩文章:

你的建軍幣到手了嗎?各類新穎保護工具一覽
建軍幣明日開始兌換,這些工具你準備好了嗎?
建軍幣兌換在即,手把手教你如何保養
用數據了解熊貓幣——價值與發展篇
最有智慧的人生,是活得像蘇東坡

TAG:中國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