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株水稻養活幾億國人,農夫本色的袁隆平,又有了新發明?

一株水稻養活幾億國人,農夫本色的袁隆平,又有了新發明?

他的立場是農民,

性格是農民,

情感也是農民。

他當年報考的專業是農業;

他只要端起飯碗,

就會想到中國老百姓。

「只要還有人的溫飽問題沒得到解決,

對於糧食作物的研究,

就一刻也不能停止。」

這就是的袁隆平的信念和理想!

民以食為天,

糧食是一個人生存下去的最基本保障,

我們知道,

哪怕在現代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

世界上仍然有不少人,

在承受著飢餓。

提到雜交水稻,

不得不想到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袁隆平經過十年攻關之後,

在1973年,

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而最近,

袁隆平宣布最新的成果:

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

「敲掉」水稻里的含鎘基因,

到底意味著什麼?

鎘,

被認為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環境污染元素。

單質鎘,在自然界中不能穩定存在,

主要存在於硫鎘礦和鋅礦中。

自20世紀初以來,

由於鎘以及其化合物

被廣泛應用於鎳鎘電池、顏料以及電鍍等製造環節。

鎘的產量及用途在不斷增加。

據統計,

全世界每年向環境中釋放的鎘高達30000噸左右。

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

再來看看我們國家的現狀,

現在我國被鎘污染的耕地,

已經有8000萬畝左右。

根據《新世紀》周刊中的抽樣調查顯示,

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的大米中,

鎘含量超標。

可以說,

水稻重金屬污染類型中,

鎘污染是最嚴重的一環。

但是,

鎘非但不是人體必需元素,

攝入過多的鎘還會刺激人體的呼吸系統,

在人體中積存,會導致軟骨症,

最嚴重的還會引發癌症。

這一次,水稻親本「去鎘」的成功,

袁隆平院士對於人類的糧食的貢獻,

真可謂空前絕後。

他不僅解決了人類的「吃的飽」問題,

還解決了人類的「吃的安全」這一大難題。

全球有9.5億公頃鹽鹼地,

其中1億公頃(15億畝)在中國,

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

9月28日,

由袁隆平挂帥的「海水稻」項目,

將在青島的試驗基地,

進行實地測產。

「為了使海水雜交稻能夠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

均十分樂意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水稻,

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促進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袁隆平1930年生於北京,

二十三歲去了湖南,

一去便是五十四年。

1953年,

從重慶西南農學院畢業後,

他到了在農校當了一名教書匠。

這裡地處深山,偏僻貧窮,

儘管有農田千畝,

可依然擺脫不了飢餓。

當大飢餓降臨時,

袁隆平所在的學校被迫停課。

學生們開始挖野菜,尋草根,

親眼看到,有人沒糧吃活活餓死。

袁隆平真正意識到:

糧食對人的生命是何等的重要!

於是,

如何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

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也成了他畢生追求的夢想。

1964年7月5日,

連續16天在農場稻田的尋找,

他終於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株,

隨後他又發表了論文

——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

此文的發表,

邁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

從1964年到1970年,

六年時間裡,

袁隆平埋頭耕耘,

靠著鍥而不捨的精神,

和簡陋的工具,

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次雜交試驗、上萬次測驗!

1970年10月,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

終於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

從而宣告了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成功!

1975年冬,

國家開始迅速擴大試種,

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

去三亞搞育種時,

袁隆平總是自己帶著鐵桶、草席、蚊帳。

每次一到,

先提一桶冷水,

衝掉身上的臭汗,再卸一塊門板,

鋪一張草席,掛一頂蚊帳,

便和當地農民睡在一起;

為防止田鼠偷吃稻種,

有時他還要睡在稻田裡。

所以,半夜三更爬起來驅趕田鼠和蚊子,

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就這樣,

孤獨的袁隆平孤獨地堅持了整十年。

十年間,

袁隆平體重下降三十斤,

七個春節都在三亞度過。

兩個兒子出生時,

他都不在產房而在稻田。

1988年,袁隆平研發的雜交水稻,

全國累計種植面積達12.56億畝,

累計增產水稻1000多億公斤,

為國家增加總產值280億元;

到2001年,全國累計增產3500億公斤!

從1981年起袁隆平,

先後獲得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

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獎」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

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與保障獎」 、

2001年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

等等...

有人問他:「一生中希望有多少資產? 」

他說:「有一個小小的家,足矣。

家再大,只能睡一張床,資產再多,

每天也只能吃三頓飯。

對錢這個東西我看得很淡,夠用就行。 」

現在,

袁隆平87歲了,

依然常常奔走在稻田間。

在水稻的研究上,

他過去實現了量產,

解決了糧食少吃不飽的問題。

而現在他仍然一直致力於,

讓我們在吃得飽的同時吃到更健康的大米!

一個人的頭銜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幹了什麼。

他說,

其實我就是一個在田裡種了一輩子稻子的農民!

他叫,

袁隆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讀標杆 的精彩文章:

TAG:解讀標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