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孩子完成目標變成了「狗熊掰棒子」?或許這個經驗可以借鑒

為什麼孩子完成目標變成了「狗熊掰棒子」?或許這個經驗可以借鑒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年紀超過90還不停寫作,不斷提出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見。在他讀小學四年級時,他的老師就要求他把每周的學習目標先寫下來,到了周六時,再與實際的學習成果作對比。德魯克從小就養成了制定目標並檢討目標的習慣,並最終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發展了一套「目標管理」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講,彼得·德魯克從小養成、堅持一生的目標管理習慣最終造就了他的卓越。

我國有這樣一句古話: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的道理,但對不少人來說真正做到也許很難。的確,在養成目標管理習慣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一些人成了「常立志者」,常常下定決心,制定目標,從頭開始,但又常常半途而廢。其實按理說這樣的孩子也是想努力做好,可是他們卻如「狗熊掰棒子」一樣,樹立了一個又一個目標,最終哪個都沒做好。

如何使孩子養成樹立目標並為之努力的習慣呢?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經常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

對目標的完成情況要進行經常性的評估,這一方面可以成為孩子繼續行動的動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對目標進行調整。比如,一周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一個學期過去了,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在周末、月末、學期末,對上一階段目標完成的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過程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評估目標完成的程度,即哪些目標圓滿完成了,哪些目標部分完成,哪些目標沒有完成。

第二步:總結經驗教訓,對於順利完成的目標,分析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對於沒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好的目標,分析其背後的原因,以後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

第三步:目標調整,對過高和過低的目標進行調整,使其更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

這三個步驟是緊密相連的,對此,我們可以藉助直觀的表格對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

舉例: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曉教育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幸福的信念:一切從愛自己開始
父母鼓勵一百遍,不如幫孩子突破一點點
孩子總也改不掉壞習慣怎麼辦?

TAG:雲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