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雲和阿里系的線下零售第三枚棋子,復牌就漲停

馬雲和阿里系的線下零售第三枚棋子,復牌就漲停

早上看新聞,發現這麼一個利好消息。

不出意外,新華都復牌後,股價直接漲停。說起來,這已經是阿里系進軍線下零售業,布局的第三枚棋子。前兩枚棋子,分別是三江購物和百聯股份。

相比之下,新華都和三江購物類似:都是民企,股權結構不複雜,市值較小,阿里直接入股。因此我們認為,新華都的走勢,極有可能複製三江購物的歷程。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百聯股份這個案例:公司作為國企,股權結構相對複雜,市值也較大,阿里並沒有直接入股(而是入股聯華超市,這是百聯股份的子公司),所以漲幅相對較小。

新華都是福建省最大的商業企業之一,主營業務為大賣場、綜合超市及百貨的連鎖經營。前幾年,公司也曾積極拓展福建以外的市場,但是並沒有獲得成功,反而導致經營業績明顯下滑。

經過這段挫折後,公司將省外的零售業務、地產業務逐步剝離,回守福建這個大本營。同時積極擁抱互聯網,實施戰略轉型。2015年,通過收購三家公司,新華都進入電商代運營領域,算是為日後牽手阿里埋下伏筆。

在今年,公司又試圖收購友寶在線,後者是知名的線下自動售賣運營商。雖然這次收購最終未能成型,但是至少也反映出,在零售業風起雲湧的今天,無論是對電商業務還是線下新型零售形態,新華都都在努力進行接觸、展開合作,表明公司依然有很強的上進意願。

所以,公司最終能和阿里攜手,某種意義上,也是公司主動爭取的結果,並非被動接受「新零售」時代的來臨。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兩者未來的合作將會如何展開,但是從以下幾個維度去看,我們認為,新華都有很大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受益。

首先,線上電商巨頭和線下零售業的結合,只是剛剛開始。線下零售業的優勢,還有很大的釋放空間。

以前我們說,線上的電商具有相對明顯的競爭優勢。但是,歷經這麼多年的發展,現在線上巨頭也已經遇到瓶頸,特別是獲取新用戶方面,成本越來越高。

這個時候,大家就要調轉思路,回到線下去開拓市場。我們看到,以阿里為代表的線上巨頭,先是通過支付來試水(雙十二線下購物節),發現效果不錯,然後就是全面發力(收購或入股線下零售,甚至直接自己開店,比如阿里系的盒馬鮮生)。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年輕人只要會用智能手機的,絕大多數都已經成為電商用戶。只有回到線下,才能爭取到不會用智能手機的用戶。盒馬鮮生憑藉獨特競爭優勢,使得大量的中老年顧客也開始積極學習如何用智能手機,這就是對於用戶流量的爭奪)

而這個過程,還有還長的路要走,誰能率先和電商合作,就能儘早吃到紅利。從這個角度去看,新華都本身有電商代運營的經歷,又和阿里很早就開始合作,相對更有機會獲得成功。

(不僅是國內,國外的電商巨頭也在行動。例如,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後,線上線下的聯動效應非常好。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美國線下零售商,希望能夠得到亞馬遜的青睞,進而獲得被入股或者被收購的機會)

來看一下新華都的股東情況。

這裡面,陳發樹這個名字,可謂是赫赫有名。作為國內知名企業家和富豪,圍繞在陳發樹身上的故事,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例如他投資紫金礦業8年賺460倍,10億天價挖來「打工皇帝」唐駿,254億巨資入股雲南白藥,無一不是震動江湖的大手筆。

(新華都實業集團控制人 陳發樹)

可以說,陳發樹一直是一個很會把握風口的人——產業風口也好,輿論風口也罷,陳發樹都能把握得很好。以雲南白藥為例,當初他22億定金砸下去,卻因「莫須有」原因,未能獲得雲南白藥股權。數年後,他不計舊隙,以十倍價格再入雲南白藥。為何?只因混改風口來臨,面子問題什麼的都可以先擺在一邊,把握住風口才是最關鍵的。

回到眼下,這兩年以來,始於移動支付的新零售大潮,已成最熱風口之一。無論說無人零售這種新興業態,還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大趨勢,對於傳統線下零售巨頭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會。

在此背景下,陳發樹的新華都,率先和馬雲的阿里巴巴結盟,無論說時點的巧妙,還是兩家公司控制人的故事性,從產業角度和媒體角度來看,這都是非常好的一次聯姻。我們也期待,這項利好最終能從預期轉化成公司實際的業績增長,將短期的炒作轉化成中長期的股價穩步上升,這樣才能給投資者帶來更長遠的回報。

(最後一個趣聞:很多人都知道,馬雲參加過三次高考才過關。但是可能只有很少人知道,陳發樹連小學都沒畢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金社 的精彩文章:

巧用信用卡也能提高貸款通過率
上周影響一周市場的10大消息
投資一定不要亂簽字 欠債8億哭都來不及
次新龍頭股紛紛倒下,這波行情真的結束了?
27歲年薪120萬,孫宏斌「接班人」

TAG:Mo金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