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預計機器人將引發失業潮,該不該向機器人收稅用於保障民生?

美國預計機器人將引發失業潮,該不該向機器人收稅用於保障民生?

根據普華永道公布的研究報告,未來15年內美國近40%的工作崗位都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取代。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指責中國和墨西哥等人搶了美國中產階級的飯碗,而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科技成本卻不斷下降,資金投資機器智能化當然更有吸引力。

所以就眼下看來,美國富人不僅會更富,而窮人不止更窮,甚至還將被機器人取代。(視頻里的機器人有的能跨欄、搬抬重物,有的會烹飪,還有的會建房子,普及性較強,估計這些工作會最先取代人類。)

而美國舊金山一直是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地區,矽谷Silicon Valley就坐落在這裡,也因此面臨著因科技造成的越來越懸殊的貧富差距。所以,日前舊金山議員簡·金(Jane Kim)發起了一項名為「未來工作基金」的研究,欲對「竊取工作」的機器人徵收「工資稅」。這筆稅收收入將用於支持諸如就業再培訓、免費社區大學,或者普遍基本收入等,因為這有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

簡·金(Jane Kim)

其實早在今年2月,比爾蓋茨在接受Quartz採訪時就提出,徵收機器人稅將為自動化過程帶來一定緩衝,並為失業的人們提供培訓機會以勝任新的工作。並且在他看來,如果一個年收入5萬美元的工人需要繳稅,那麼代替他的機器人也該為稅收支付等量的費用。而事實上,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一個機器人的工作量將取代數十個人類。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般順利。首先,在如何定義「機器人」的問題上就遇到了阻力。先是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enry Summers)發文抨擊,他認為有很多創新可以帶來用更少的勞動力投入獲得數量更高或質量更好的產出,像是發放登機牌的自助終端設備、互聯網金融平台、加速文字處理過程的軟體,甚至通過預防疾病而破壞醫藥行業就業的疫苗,憑什麼只有機器人被單獨列出來徵稅呢?

而最重要的一點,這位美國前財長質疑,為什麼要以縮小大餅的方式徵稅呢,而不是把一張更大的餅進行合理分配?假設有50人可以生產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做100人的工作。而對機器人徵收重稅將阻止他們被生產出來。還不如讓社會享受額外的產出,同時設置合理的稅收和轉移機制保護失業人員,難道不是更好的方式嗎?

美國前財政部長 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enry Summers)

Jane Kim 也深知這一點,她認為不能把機器人對人類工作的影響理解得太簡單,因為大部分自動化是取代任務,而不是工作。她組織研究的動機不是要逼迫老闆拿錢出來,而是讓社會注意到,無論自動化將人類帶往何方,未來的勞動力方式都將產生巨變。若人類工作技能提升,人工智慧帶來的軟體與硬體應用,將可與人類一同協作,提高生產力,甚至可減少工時。所以,現在就積極做出應對的人們將更能適應將到來的變化。

目前看來,向機器人徵稅並不是簡單粗暴一刀切這麼簡單的事(雖然隔壁韓國已經這麼做了)。那麼,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是怎麼看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透世界 的精彩文章:

沃爾瑪16年老員工被機器人取代!為什麼說盡忠職守是她悲劇的根源?
記得30秒充滿電的手機鋰電池嗎?正挑戰5分鐘讓汽車行駛438公里!
最強導航來了!語音識別解放雙手,告別危險駕駛,越用越聰明!

TAG:雲上透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