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個崇拜泰迪熊的變裝癖,怎麼用藝術改變世界?

一個崇拜泰迪熊的變裝癖,怎麼用藝術改變世界?

GIF/1.9M

這是BottleDream595次與你美好分享

陶匠、先鋒藝術家、電視明星、作家、泰迪熊崇拜者、異裝癖者,倫敦藝術大學名譽校長……很難想像這一大串標籤會屬於同一個人,但這件事發生了。

他是格雷森·佩里( Grayson Perry),女裝身份叫做克萊爾,英國當今最前衛的藝術家之一。

格雷森·佩里( Grayson Perry)

大多數時間,格雷森·佩里( Grayson Perry)是一個陶瓷藝術家。他的作品用色大膽明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的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就像下面這些花瓶,如果湊近仔細看就會發現每件作品圖案複雜多樣, 不太像傳統的花瓶圖案:

格雷森·佩里的陶藝作品

不過,他格雷森·佩里更為眾人熟知的是他的女裝形象克萊爾(Clare):5、6歲的小姑娘的樣子,明艷的妝容,夢幻可愛的穿著。

格雷森·佩里的女裝形象:克萊爾(Clare)

比娃娃更夢幻

佩里說,他對女裝的喜愛,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學聖誕演出中扮演天使加百利的經歷,那時佩里7歲,這種絲質的簡易袍式的天使服裝給了他特別的體驗,讓他既害怕又興奮。

隨著年紀的增長,15歲的佩里逐漸意識到自己內心對女裝的喜愛,開始穿著女裝出門。

這是佩里 2017 年英國脫歐後的作品,強調娃娃之間的連接

父母和身邊朋友的嫌棄,讓佩里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成年後的佩里接受了長達六年的心理治療,最終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自信地穿著女裝出入公開場合。

在一次媒體的訪談中,佩里回應到,「我打扮成女裝來自於我的低自尊狀況,結合了女性被當作二等公民的形象,就跟就像貧困的人,也被看作是二等公民」。佩里把自己打扮成小女孩的形象,當作是對男權和社會不公的挑戰。

陶瓷作品:《我愛美麗》,裡面的女孩就是佩里版本的 Clare 喲。

/來自於童年陰影的泰迪熊崇拜/

1960年,格雷森·佩里出生在英國切姆斯福德鎮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離異之後,佩里與母親一起生活,兄妹關係冷淡,母親的疏遠和繼父的暴力,佩里曾經嘗試逃離去尋找父親,結果被繼母驅趕出門。

在家庭暴力和親情疏離的陰影下,兒童時期的他大部分時間是躲在自己的卧室,孤獨的守護著一隻名叫艾倫·密叟斯的泰迪熊

艾倫是他男性一面的隱喻,是對從小缺失的父親形象的憧憬。開始創作後的佩里經常把艾倫運用在他的作品中,這也成了他廣為人知的標誌之一。

陶瓷作品:《艾莉森女孩們的復仇(Revenge of the Alison Girls )》, 2000。描述了受虐待的艾莉森女孩們以一種革命的形式向父母復仇的情景,其中不乏艾倫的形象。

1983年,從朴次茅斯藝術學院藝術系畢業後,格雷森·佩里遇到了改變他人生的老師希拉里鄧肯(Hilary Duncan)。他開始在中央研究院的夜校學習陶藝,漸漸發現自己對陶藝的喜愛,並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作途徑。一直以來,佩里尤其偏好手工藝品,除了陶藝,佩里也創作壁毯作品。

「我並不是創新者,我的藝術作品形式和技巧都很傳統,但是,它們是我用來傳遞訊息的最好的媒體」,他說。這種對當時被認為非主流的手工藝的偏愛,恰恰亦反映了他對純藝術自居高雅藝術神壇、壟斷視覺文化的一種反叛。

格雷森·佩里本人

佩里的每一個作品都是一個故事,一個主題或是一種場景。從流行文化、社會現狀到歷史問題、男權主義以及文化前景等方面均是格雷森·佩里的關注熱點。這些內容的背後是他對社會問題的敏銳性,辛辣尖銳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

陶瓷作品:《金色鬼魂》,一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中的受害兒童的故事

陶瓷作品:《兒童遺體的發現(We ve Found the Body of your Child)》, 2000。這個花瓶,講的是兒童虐待和忽視的問題。

陶瓷作品:《鄧傑內斯角的娃娃》。作品描繪了飛機轟炸之後倒塌的大樓,天真的娃娃。這是9/11發生後,英國第一個對此事件作出回應的藝術作品。

《舒適的毛毯》,這塊將壁毯將女皇和其他各種代表英國的因素放在了一起,是對英國人「我是誰」的一個思考。

/到底什麼是好品味?/

格雷森·佩里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是2012年創作的「關於虛榮的小差異(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壁毯系列。

GIF/729K

粉絲收集的佩里的作品

為了創作這個作品,佩里進行了一年時間的電視節目製作,走遍了英國的無數小鎮,採訪了無數的人,問他們的品味喜愛和原因。

作品講述了社會階層變化的故事:一個普通男孩提姆·雷克威爾,從工人階級的出身,慢慢成長進入上流社會,經歷了作為上流社會所付出的代價之後又回歸塵土。

以下佩里的這系列毯子作品「關於虛榮的小差異」,一起來看雷克威爾的小故事:

《對籠鬥士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Cage Fighters)》|壁毯系列:「關於虛榮的小差異(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停車場的痛苦(The Agony in the Car Park)》|壁毯系列:「關於虛榮的小差異(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逐出伊甸園8號門(Expulsion from Nuber 8 Eden Close)》|壁毯系列:「關於虛榮的小差異(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聖母契約的宣讀(The Annunciation of the Virgin Deal)》 |壁毯系列:「關於虛榮的小差異(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在海灣的上層階級(The Upper Class at Bay)》 |壁毯系列:「關於虛榮的小差異(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哀悼( Lamentation)》 |壁毯系列:「關於虛榮的小差異(The Vanity of Small Differences)」,2012

系列的最後一幅作品,提姆·雷克威爾死於一場車禍,跑車,名牌包散落一地,隨著死亡,這些代表階級的物品卻是帶不走的。

系列作品想說的是,英國的工薪階層、中產階級、上流社會的不同階級地位人群的生活以及社會矛盾,每個階層的選擇和品味都有限制。

這個作品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討論。佩里對媒體回應,」品味是一個很微妙的創作主題,讓我很吃驚的是看到原來大家比預料中更在乎品味這件事情。

2014 年,佩里登上了時尚雜誌 Vogue 的照片,旁邊那位是美國超模卡利·克勞斯

什麼是所謂的好品味?佩里認為,大眾所作出的選擇往往是所處的社會階層「公認」的好品味。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標籤」。

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對不同的物質和品牌的追逐,對生活方式選擇的變化,其實是為了迎合這個社會對不同階級的定位。

/用藝術回應社會問題/

近日,英國倫敦的蛇形美術館舉辦了格雷森·佩里的最新展品,一件名為《一對一》的作品。

去年英國宣布脫離歐盟之後,佩里透過社交媒體向大眾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試圖通過對答案的分析找出持不一樣立場的人群的不同之處,並進行創作。

最終發現,不論贊成還是反對脫離歐盟的群體,其實是很相似的,他說:

「面對分歧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和人交流,不是要求我們必須要同意對方的立場,重要的是傾聽和理解對方,讓自己聽到一點不一樣的聲音。」

陶瓷作品《一對一》

「藝術的世界在變化,變得越來越國際化,或越來越去物質化。換一種說法,藝術在變得更政治化和社會化」,佩里說。

- END -

作者 | Paula

編輯 | 高級酷

圖片 | Saatchi Gallery、Victoria Miro、the Guardian、Serpentine Galleries、ARTNET

GIF/320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ttleDream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不小心來到這裡,那說明我們一定有些相通之處哦
一大早不想上班?你只是還沒找到像這樣的好工作!
帶你看一場國際菜市場秀
這座用大便蓋的博物館,重口味得有點小清新
了解世界上勁爆的事兒有它就夠了:世界說

TAG:Bottle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