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誕辰2568周年:重溫經典,向先賢致敬

孔子誕辰2568周年:重溫經典,向先賢致敬

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一個孩子降生了。

時間: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也就是公元前551年的今天);

地點:魯國尼山附近;

姓名:孔丘,字仲尼,後人尊稱為孔子(子:古代對人的尊稱,用來稱老師或道德、有學問的人)。

孔子為什麼會以「丘」為名呢?據說與他的長相有關,孔子生而首上圩頂,長成後身長九尺六寸,被稱為「長人」,孔子之名「丘」來源於此。

這裡給大家分享幾個有關孔子的小故事。

1、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讓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

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2、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3、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鄉裡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

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4、孔子問禮老子,辭行時,老子對他說:「富貴之人送人以財,仁義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貴,就竊用仁人的名義送你一句話吧:頭腦聰慧、洞察一切反而瀕臨絕境,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為揭發別人醜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寬則得眾,苛則失人。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才會學富五車。

5、子路有一次問孔子:「君子也有憂愁嗎?」

孔子回答說:「沒有。君子追求道義,有終生的快樂,無一朝之憂。小人汲汲於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憂慮之中。」

仁者不憂,是一門大學問。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在於他的所作所為里,承載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濟天下的人海闊天空,胸懷廣大。小人關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長久以往便「長戚戚」。

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為有名的就屬《倫語》了。為表紀念,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倫語》中孔聖人交給我們的人生哲理,追溯中華文化之源。

處世之道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倫語·為政》

譯: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倫語·里仁》

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倫語·述而》

譯:自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倫語·子路》

譯:君子可以與周圍的人保持和諧,但又持有獨自的觀點;小人雖然和他人保持一致,卻沒有自己獨立的觀點。

交友之道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語·衛靈公》

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施加給別人。

2、道不同,不相為謀。——《倫語·衛靈公》

譯:志向不同,就不能夠一起共事。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倫語·學而》

譯:不害怕別人不了解自己,但害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4、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也。——《倫語·顏淵》

譯:所提出的忠告應該委婉地勸說,不能改變就應該停止,不要自討沒趣。

理政之道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倫語·李氏》

譯:不擔心分的少,而是擔心分配的不均勻,不擔心人民生活貧窮,而擔心生活不安定。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倫語·子路》

譯:一個人只要自身正直,不用多說別人也會聽他的,按照他的話去做;如果一個人自身不正直,要求別人去做的事情,別人也不會去做。

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倫語·子路》

譯: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順當;所說的話不順當,則事情就幹不成。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倫語·子罕》

譯:一個軍隊的主帥可以被奪取,但是普通人的志向卻不能被奪走。

人生之道

1、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倫語·陽貨》

譯:性情相近的,習慣卻相差很大。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倫語·為政》

譯:一個人不講信用的,就不知道他還能幹什麼了。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倫語·雍也》

譯: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

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倫語·里仁》

譯:不要擔心沒有一個合適的位置讓你發揮作用,而是要看自己有沒有勝任這個位置的才能。不要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而是要讓自己成為讓別人可以知道的人。

為人之道

1、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倫語·里仁》

譯:君子隱忍少言,但卻行動迅速。

2、君子不憂不懼。——《倫語·顏淵》

譯:君子不擔憂不害怕。

3、君子恥其言而過於行。——《倫語·憲問》

譯:君子以夸夸其談為恥,而行動中總力求做得更好!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倫語·里仁》

譯:看到賢能的人就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行為)。

學習之道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倫語·為政》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卻不學習則會精神疲倦。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倫語·公冶長》

譯:聰明好學的人,不會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倫語·為政》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智慧!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倫語·雍也》

譯:對於學問和學業,知道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樂在其中的人。

為師之道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倫語·述而》

譯:別人的言行舉止,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2、予以四教:文、行、忠、信。——《倫語·述而》

譯: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有教無類。——《倫語·衛靈公》

譯:不管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受教。

4、當仁不讓於師。——《倫語·衛靈公》

譯: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不必同他謙讓。

追求之道

1、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倫語·述而》

譯:富貴並且合乎道義的就去追求,即使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都願意去做。如果富貴卻不合乎道義,那還是按照我愛好的去做吧。

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倫語·衛靈公》

譯:仁愛而有節操的人,沒有為乞求苟且而損害仁德的人,只有犧牲生命來實現仁道。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倫語·衛靈公》

譯: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倫語·述而》

譯:富貴但卻不講求道義,對於我來說就如同天上的浮雲。

每篇文章都是小編字字斟酌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票友邦 的精彩文章:

加長豆腐到底有多長?
那是想像空間!
句句都是真理!3個暗藏真理的職場笑話
千萬別犯暈!佰萬君教你認清啥是買斷式轉貼現
我是一個菠蘿,你們都是我的千里馬!

TAG:票友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