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六君子中,他深惡康有為,為何卻成為「康黨」被殺了?

戊戌六君子中,他深惡康有為,為何卻成為「康黨」被殺了?

戊戌六君子中,他深惡康有為,為何卻成為「康黨」被殺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姜生淵

883年(光緒九年),中癸末殿試二甲第十八名進士的劉光第,一定是帶著年輕人的熱血抱負,沿長江順流直下,再轉走海路到天津,轉陸路,到達了夢想中能讓自己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京城。他相信,憑著天朝的國力以及天朝給予他的平台,再加上自己的耿耿忠心,必定能夠做出一番事業,說不定還能青史留名。

六年後,還是沿著來時的這條路,劉光達返回了家鄉,不同的是,此時的劉光第不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抱負的熱血青年,而是一具冰冷的遺體。

這或許就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劉光第等,實系康有為亂黨,隱圖煽惑。」光緒十五年,忠心耿耿的劉光第被朝廷視為大逆不道的亂黨,連同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等人在菜市口斬首。這就是有名的「戊戌六君子」。那天是農曆八月十三(9月28)日,北京已經進入肅殺的秋天,下午時分,黃風呼嘯,六人被押送到菜市口,在眾多民眾的注視下,六顆拖著長辮子的頭顱被砍下來,鮮血從頸上湧出,噴洒在黃風呼嘯的天空,隨後灑落在地面,與泥土混雜在一起,慢慢的消逝,又在黃沙漫卷的風中消逝。

如果說除劉光第之外的五君子是「罪有應得」的話,劉光第的遇難更像是一場冤案。事實上,劉光第從來沒有參加所謂的「謀反」,而惹禍上身的原因就是,他與康有為等變法者都是光緒皇帝臨時抽調到身邊予文國是的小京官,當譚嗣同打算出兵包圍圓明園,以武力方式解決慈禧等守舊派勢力時,劉光第或許還在為擬好一條摺子而推敲字詞,他並不熱衷於所謂的變法,根據同為富順人的宋育仁說,康有為在北京成立保國會,鼓吹變法之事,劉光第曾和友人旁聽過一次,但「聞其議,絕惡之,初未與通」,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劉光第或許只是滿心思的憂國憂民,效忠朝廷,效忠皇上而已,而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對即將降臨的災難卻沒有清醒的認識。

戊戌六君子中,他深惡康有為,為何卻成為「康黨」被殺了?

當康有為打算兵變的計劃被袁世凱出賣後,慈禧發動政變,康梁等人紛紛出逃,劉光第卻一直待在家裡,沒有絲毫出逃的意思。原因很明朗,劉光第認為自己沒有做任何有愧於朝廷的事,朝廷自然也不會怪罪於自己,反而自己一片忠心,有功於朝廷,更沒有逃的必要。

「戊戌六君子」被捕入獄後,康廣仁情緒異常激動,失聲痛哭:「天啊,哥子的事要兄弟來承擔!」此時的劉光第居然冷靜的安慰康廣仁。劉光第的從容無外乎兩點:其一,他相信自己一貫忠心耿耿,沒有半點叛亂與謀逆;其二,熟悉審判程序的他明白,定罪之前必須審訊,一旦審訊,什麼事情都能夠說的明白,即便是自己有過失,大不了不做這個京官,「即歸罷,固所願也」。

然而,讓劉光第沒有想到的是,能夠讓自己把事情說明白的審訊並沒有到來,過於天真的他沒有看到操縱程序的不是法律,而是獨裁者至高無上的權力,「倘語多牽涉,恐致株累」,所謂的程序,也跳過了審判等環節,等待六君子的只剩下了刑場。

在故鄉人民眼中,劉光第是為廉潔奉公的好官,事實亦是如此,劉光第的同鄉王掄三升為員外郎,有別項進款三四千兩,主動偶那個提出與劉平分,劉光第卻「不敢受」,劉光第升任軍機章京,外地進京的某省藩司按慣例送來一筆錢,劉光第斷然拒絕,來人驚訝:「人受而君獨拒,得毋過自高乎」

正是這樣一位幾乎只有在戲文中才能看到的忠良居然被朝廷殺害,激起了群眾的極其憤慨,富順群眾自發為劉光第舉行了盛大的公祭活動,並發表了措辭尖銳抨擊政府的祭文,來表達對劉光第的哀思以及對這個王朝的絕望。當地官員對這場充滿反政府觀點的公祭活動採取了不理睬的態度,或許,連官員本身對這個王朝也已經失去了信心?

戊戌六君子中,他深惡康有為,為何卻成為「康黨」被殺了?

劉光第就義前曾對友人說:「吾屬死,正氣盡矣。」當一批優秀的知識分子希望通過改革來拯救這個日薄西山的王朝而被處死後,後來的知識分子再也不願相信這個沒落的王朝。

或許,在這個即將傾塌的帝國大廈下生活的臣民,「憑欄一片風雲氣,來做神州袖手人」應該是一種不錯的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