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泡水,頂十副中藥!每天喝一口,病全走!
很多人吃玉米不「吃」玉米須,玉米雖然營養價值豐富,但是玉米須的價值更勝一籌。很多人在吃玉米的時候就把珍貴的玉米須丟掉了。
玉米須是一種天然的中醫良藥。在中醫裡面,玉米須被稱為「龍鬚」,其作用功效都非常豐富多彩。可是在現生活中沒幾個人知道。
【龍鬚有哪些作用與功效】
【1.1】利膽作用
日常如果身體出現了膽囊炎或者是膽結石、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的情況,服用玉米須具有非常不錯的功效。
【1.2】降低三高
用玉米須泡水,非常適合髙血脂、髙血壓、髙血糖的病人飲用,能起到降低血脂、血壓、血糖的功效,輔助治療的作用非常明顯。
【1.3】保護心臟
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
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1.4】開胃作用
玉米須有開胃作用,可用它煮水或熬米粥治療手術後、化療後和重病後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炎熱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須茶有相當不錯的保健作用。
【1.5】利水、消腫
在婦科方面,它可用於預防習慣性流產、妊娠腫脹、乳汁不通等症。玉米須對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都有一定的療效。
【1.6】止血作用
因為玉米須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提髙血小板數目,能夠抗溶血,所以可以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葯,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還可以用於急性溶血性貧血。
【龍鬚煮水喝方法】
如下:
材料:鮮玉米須30克(干品10克)。
做法:將玉米須去除雜質,洗凈,放入鍋中,加水250ml,稍煮片刻即可。
服法:每日一劑,2-3次水煎,沖泡茶葉飲用。
在南方四個季節中,秋季雨水繁多,容易滋生濕氣入侵體內。玉米須雖有健脾祛濕的功效,但在中醫裡面,薏米則是祛濕最好的食材。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常吃薏米還有助美顏,祛雀斑等功效。
目前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河北安國薏米,雲南的曲靖薏米,貴州的興仁薏米、安徽毫州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其中眾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顆粒最小的,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薏米的顆粒而小,藥用價值也就越高。
金沙薏米產於福建省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別名玉蘆、玉珠珠,脫殼後稱薏米,是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早在宋代就大面積栽培,已有上千年歷史,在明代更是貴為朝廷貢品。《本草綱目》記載的正是金沙薏米。金沙薏米也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葯兼用、唯一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薏米。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紅豆20克、芡實5克、枸杞2克
做法:將薏米、紅豆等洗凈,紅豆、糙米、薏米要提前浸泡1小時。然後將所有材料盛入燉盅,放入適量的水,文火燉3小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薏米黑豆粥:把薄荷葉用水煎30分鐘,取汁去渣備用,在將黑豆、薏米浸泡,鍋中加水放進黑豆。薏米文火3小時,然後調入薄荷水及少許冰糖即成。


※立秋後這幾種瓜果少吃,否則肚子越吃越「大」!
※早上起床口乾、口苦是怎麼回事?是大病將來之兆!
※不論男女,身體這處「毛」越長,壽命就越長!
※還在用紅豆薏米祛濕的小夥伴們,看看你們都錯在哪了!
TAG:健身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