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俗」又「真」的綜藝,照樣可以看哭你
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
電影派
Vol.898
前幾天,派爺給大家安利了一檔堪稱「清流」的國產綜藝——
《見字如面》第二季
派爺剛說要一直追下去,節目就被「下架」了。
至今,節目組也沒給出官方說法。
粉絲們,也只能苦苦等待節目的歸來。
雖然《見字如面》停播了;
不過就在這個空當,派爺發現了另外一檔文化類綜藝;
同樣也是用許多精彩的故事,溫暖人心——
《中國故事大會》(2017)
《見字如面》能引起許多觀眾的共鳴;
原因在於,它並不是一檔曲高和寡的節目。
不僅僅是弘揚了文化,解讀了歷史;
每封信件背後承載的,還有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故事。
出於對世界的好奇心,人類自古就喜歡聽故事。
許多人都喜歡在旅途中帶一本《意林》、《讀者》,排解行程的漫長。
也有不少人享受「聊天」這項活動,帶來的樂趣。
通過不同的故事,聊天的雙方交換彼此的看法和認知。
如果沒有了故事,那麼聊天就會變成空洞枯燥的「尬聊」。
我們愛看電影,電視劇,大部分人還是被跌宕起伏的劇情所吸引。
沒有劇情故事的片子,反而成了觀眾的催眠利器。
GIF/297K
王小波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而故事,則成為延長人類生命的最好載體。
《中國故事大會》這檔節目,做的正是這樣一件事。
節目組收集了許多平凡人的精彩故事;
每一期節目,都會邀請嘉賓上台講述。
節目也會請來一些明星助陣,分享一些他們的真實經歷。
央視訪談節目當家主持人陳偉鴻,擔任節目的主講人。
嘉賓陣容中,有在《見字如面》中圈粉無數的演員何冰;
《奇葩說》辯手李林;
相聲演員徐德亮。
以及堪稱演員標杆的唐國強。
接下來的幾期;
局座張紹忠、「老戲骨」王剛等人,都會陸續出現在節目中。
他們都是講故事的一把好手。
故事雖然能觸動人心;
但是節目中有些故事聽上去,依然是很俗套的雞湯。
比如第一個上台的何冰,講了一個「英雄和狗熊」的故事。
兩個男孩,一個想當英雄,一個想當狗熊。
最後想當英雄的,成為了英雄;
想當狗熊的,也成為了狗熊。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你最後是什麼,是你想當什麼,而不是命運給你什麼。」
想要成為英雄;
只要努力拚搏,你一定會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乍一聽,和那些「成功學」洗腦套路,沒什麼兩樣。
別急,這才是第一個故事。
辯手李林,曲藝演員出身。
他講述了一個關於戲曲表演藝術家、武生泰斗裴艷玲先生的故事。
業內有這樣一句話評價她:
「男演女梅蘭芳天下第一,女演男裴艷玲舉世無雙。」
沒錯,裴先生是位女士。
李林講述的,正是她打破封建約束,付出無數艱辛,終成一代大家的故事。
最後,他把故事轉到了自己身上;
希望自己也能守住那份清苦,傳承國粹。
這樣的話題,也是老生常談了。
第二集中,女主持人上台,為大家分享了她剛去世的外婆的故事。
台下的觀眾,也看哭了不少。
這種打親情牌賺眼淚的套路,也十分常見。
毫不避諱地講,這些故事,都很「俗」。
即便如此,派爺依然要為這檔節目瘋狂打call。
因為它不僅「俗」,而且「真」。
「俗」這件事,本來就是真實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真」,才讓故事更加動人。
比如何冰為了演員夢而拼搏這件事。
就算放到現在,顏值也是衡量演員的標準之一。
早就有演員夢想的何冰;
不敢跟別人吐露心聲,擔心遭到大家的嘲笑。
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夢想;
而是通過努力和進步,成為了一名飽受讚譽的演員。
而李林講述裴艷玲先生的故事,其實也是在激勵自己。
他作為一名曲藝專業的學生;
大學四年,每天清早都會起來練功,沒有落下一天。
起得晚了,還會遭到老師的一通毒打。
正是有了過往的積澱,才有了今日的厚積薄發。
不過他沒有因為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
他依然在反省自己,如果自己沒有現在的變現手段;
自己是否會像裴先生一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
頂著大家不理解的目光,為了藝術堅持下去。
說到動情處,他的話語也哽咽了。
而最讓派爺感動的,恰恰是那個聽上去最俗氣的親情故事。
端莊的主持人劉婧在場上,不顧花掉的妝容,哭得梨花帶雨。
毫無疑問,這種淚水,絕對是發自真心的。
畢竟,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她最愛的親人。
她的外婆,是個性格執拗的阿婆。
脾氣暴躁,絕對的家庭領袖。
婆婆的霸道,從她對外孫女的話中,都看得出來。
「你是我從小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吃我的住我的穿我的喝我的;
你怎麼可以叫我外婆?我怎麼會是外人?你只能叫我奶奶。」
生了重病的婆婆,為了不讓外孫女擔心;
特意囑咐讓她忙工作,不用打電話。
可是病情不斷深入,婆婆後來甚至都認不清身邊的親人了。
即便如此,在醫院的病榻上;
婆婆還是會在睡夢中喊了一聲「劉婧啊」。
可惜,最終病魔還是帶走了外婆。
那天,北京大雨傾盆。
劉婧在地鐵上嚎啕大哭,不顧他人的目光。
她說,我失戀了,我失去了最愛的人。
外婆去世後,劉婧還沒有回過老家。
似乎只要不回到家中;
外婆還會在那張沙發上,守在電話機旁,等待著她的電話。
劉婧也期待著,自己的手機有一天會響起;
聽筒里傳來那個聽上去是責備,實際上是在撒嬌的聲音。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最樸素的故事,卻有著最真實的感情;
也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會給人帶來一些思考和感動,而不是單純的獵奇。
畢竟,「故事大會」不是「故事會」。
和《見字如面》不同,這檔節目播出了三期,反響平平。
最新的一集,點擊量只有100多萬。
而北京衛視的播出平台,也沒能為節目帶來可觀的收視率。
豆瓣上因為看過的人太少,連評分都沒有顯示。
但是四星、五星的好評,依然佔據絕大多數。
收視率的不如意;
和節目的設計,有一定關係。
作為一檔文化類的節目,第一期節目中,加入了不少娛樂因素。
和觀眾的互動,以及模仿《白鹿原》的橋段,看上去都有些尷尬。
花字、特效以及塑料笑聲,反而和節目的基調十分不搭。
節目還設置了「一句話故事」的環節。
通過一句話,由主講人決定誰來上台講述。
可實際上,上台順序早就是確定好的。
這個環節不僅沒什麼亮點,反而顯得畫蛇添足。
幸好,節目組根據觀眾的反饋,也在進行一定的修整。
製片人也承認:
「觀眾的反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從第二期往後就一直在調整。」
第二三期中,尬點就少了很多。
能根據觀眾的意見,在節目中及時改進問題;
這樣虛心的節目,當下已經不多見了。
瑕不掩瑜,這依然是一檔用心的綜藝。
希望這檔節目,不會被「下架」。


※出軌,家暴,吃軟飯,羞辱前任,這個「渣男」絕了
※為什麼一有明星複合,你就又相信愛情了?
※綉春刀2:張震這麼帥竟然又當備胎?
TAG:電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