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房奴和蝸居之外,有第三條路嗎?

房奴和蝸居之外,有第三條路嗎?

農耕文明時代,當人類要花費大把時間種植管理莊稼的時候,就被房子和土地牢牢拴住了

馮爺所住的石屋,依南坡而建,屋外幾步遠的地方,就是他的莊稼。村人對他放著家不回,而搭建石屋的做法很費解,但馮爺卻遇人便言:「外頭就是我的莊稼地,守著它們心裡頭舒坦。」

我們可以把馮爺歸為性格清奇的一類人;甚或也可說他心懷「詩和遠方」。但這兩點無疑都只是看到其表,深層次的,是莊稼、房子之間的微妙關聯。

背著房子的「蝸牛」

開化之前的人類,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其活動半徑是隨著食物四處移動的,這期間的人類習性,基本是隨遇而安的。不過大約一萬年前,小麥出現了。人類發現這種植物成熟後可以提供大量食物,於是便抽出大部分時間來精心培育它。然而正是從此開始,人類彷彿進入了一個圈套。小麥的護理工作遠比過去的狩獵花費時間,人類不得不放棄過去的隨遇而安,在小麥附近居住下來。

《人類的簡史》這樣說道:「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其實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馴化』(domesticate)一詞來自拉丁文『domus』,意思就是房子」。

莊稼把人類固定在一定範圍,而房子就像是這片固定之地上的監牢。人類從最初對食物的依賴,連帶著也對房子形成了依賴。而且對房子的依賴,隨著國家的介入,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如今說起古代社會,人們都會想起男耕女織這個詞,耕和織,都是農業社會的典型特徵,這兩種生產方式,牢牢鎖固在了一定範圍里。

商鞅,他是獎勵耕和織,並且讓其形成法令制度的第一人。在商鞅的法令里,鼓勵人們從事農桑生產,只要交納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人的徭役。同時,保甲制度,也把人們更加穩固在一個地方。至此,房子不再僅僅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庇護之所,歲月流逝,它變成了人們的一種產業。從最初的棲身庇護所到房產,這是房子身份的一種轉換,房子被增添的屬性越來越多,其價值也就在一點點變得多元化。但與當今商業社會不同的是,房子的價值雖然多元化了,但它的很多價值還是被埋沒這,不被人們熟知和接受。這跟古時的社會價值屬性有關,畢竟那時商業活動被排在末流,農業才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房子只是作為農業活動的附屬物而存在的。因此在古時候買賣房產,依據的是房子的農業活動屬性,不是現在的商業活動屬性,不似現代社會這般便捷。

在《水滸傳》里,有這麼一個細節說的正是這種情況。武松在幫著施恩把快活林酒店重新奪回來的時候,武松特意做了這麼一件事:

「去鎮上請十數個為頭的豪傑,都來店裡,替蔣門神與施恩陪話。武鬆開頭道:眾位高鄰都在這裡……只今晚便叫他(蔣門神)投外府去。(眾鄰舍)都起身替蔣門神陪話道:好漢息怒,教他便搬了去,奉還本主」。

若不去細究,武松請眾鄰舍陪話,會被讀者認為僅僅是做個見證,但實際上,卻並非做見證這麼簡單。這就要說起古代房產買賣的一些規定了。

就以宋朝為例,買賣房產,需要徵得本家親人以及房子附近鄰居的同意。《宋刑統》里這樣規定:應典、賣、倚當物業,先問房親,房親不要,次問四鄰,四鄰不要,他人並得交易。

香港,蝸居者的家

這規定的意思是,假如A想要賣房子,A需要先徵詢本家親人的意見,如果本家親人沒有購買意願,再要問鄰舍,鄰舍若也不買,A才能把房子賣給想買房子的人。在這個環節里,假如本家親人或鄰居不同意A賣房,那A這房子就賣不出去。

所以依照宋朝的法令,蔣門神當初搶奪施恩酒店,要走一道必要的程序,即把快活林的眾鄰舍請來,徵得他們「同意」,才算是他「買」了施恩的酒店。武松幫著施恩奪回酒店,也是按照相同的程序在做,這樣官府一旦查問起來,便能夠證明房屋買賣是合法的——雖然這酒店先後都是被奪來的,但過場程序還是要有。

「先問親鄰」的制度起於何時,沒有確切定論,但這制度的形成,跟農業社會有很大關係。

以農為本的古代,農業種植受地緣影響很大,房子作為莊稼的附屬物,如果貿然賣給一個外來的陌生人,不熟悉當地物候特徵,將會對農業生產造成未知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國家整體的賦稅收入。房子如果被限制在親鄰之間交易買賣,都是熟悉的人,對農業生產造成的衝擊也就最低。即使是在城鎮,從事手工業和商業活動的古代人,也是圍繞農業生產而存在,所以各方面的貿易交流也極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因此房屋的買賣,也跟鄉村的作法相一致。

古代房子的價值是附屬於農業生產的,因此這種「先問親鄰」的房產交易方式,並非人們想像中的,像現如今的房屋限購令。它不是在限制人們進行房產交易,相反,在規定許可的範圍內,政府也鼓勵人們進行必要的房產交易。

從農業價值化身為商業價值

回到當下社會,你若不理解馮爺的作法,那是因為你不再是農業思維時代的人了。但是馮爺的家鄉如果是在雄安,那麼圍繞馮爺和他的房子、土地,將不再是費解,而是滿滿的驚羨。從四月初國家宣布將要建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後,網路社交平台上,有關雄安的段子層出不窮。歸納這些段子你會發現,無論是「老光棍招親」,還是「單身狗被追捧」,其核心都是圍繞房子在轉。除了段子世界裡外地人對雄安的驚羨,更多手握資本的人,都是直接從現實世界裡下手的。

無論承認與否,與古代「先問親鄰」不同,現如今房子的價值面,拓寬了無數倍。

商品房與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成正比,經濟發展有活力的地區,房價自然不菲;學區房也變得炙手可熱,動輒上千萬的價格,讓馮爺那些還是農業思維時代的人不敢想像。也是在四月份,安陽市區的一家自建房在改造過程中發生事故,原因是房屋所在地要拆遷改造,房屋主人為了多得拆遷款,違規給房子加高。

你已經發現,從段子到現實,從北上廣再到三四線小城市,房產的價值已經徹底商業化。如今,似乎全民都在吐糟房價,但是在商業活動的社會,商品、經濟、人口聚集度等各方因素都直接影響物品本身的價值。在一個商業活動相對自由的狀態下,房子的價格只會走高而不是走低,除非人為強制調控或者發生經濟波動。再者,在房價高昂的時代,如果你還固守農業時代的房子思維價值,那麼你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就是錯誤的。

同樣,人們也不必幻想農業時代的房屋價值很美好。因為古時的房屋價值,伴隨著被強制固定在一定範圍里的農業勞動,那時的人們是沒有流通和自由的。現如今一些人之所以覺得那時候的房屋價格合理且美好,是拿著現如今的流通自由,和古時候相對低廉的房價做了嫁接,這種思維本身就是不古不今,沒有實際的操作價值和可行性。

最好的證明便是,像馮爺這樣的人,他的家連同石屋,建造價格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他被限制在一定的活動區域里,他房子延伸出來的價值,就在他石屋的周圍。他能選擇離開嗎?或許可以,但若真離開了,他又拿什麼生存?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今,房子從來就不僅僅是,作為住處的孤立存在,它跟人們所處時代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

當然,這時代里也不是絕對沒有橫跨農業和商業兩種價值模式生存的人。比如剛剛走紅的范雨素,她在接受採訪時談及:「沒有想過在城裡買房子的事情。」范雨素代表的,是萬千進城謀生的農村人。他們在鄉下都有自建房。他們當中很多人,還抱著原有的農業思維模式,他們不主動融入城市,很多人也確實難以融入城市。他們只能像候鳥一樣,在鄉村和城市之間來回飛翔。他們鄉下房子的價值無疑是農業模式的,但舊有的農業活動,已經不能為其提供生存的保障,不得已,他們只能選擇進入城市。他們就是這個時代里,處於兩種價值模式夾縫裡的人。

另外一種人,也是從鄉村走向城市,相比於父輩們的農業思維模式,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已經讓他們自己拋棄了過去的農業思維。他們就是從鄉村走出來的大學生,與進城務工的鄉村人相比,他們選擇留在城市,這就像是一個與母體剪斷了臍帶的孩子,離開了農業社會和農業思維的庇護,進入一個全新的價值體系里,無論遇見什麼,他們都在選擇承受。他們正是當今各個城市,迫切選擇買房並且拱衛房價的生力軍。

一千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杜甫家的茅屋,在風中晃動著。之後旋即隨著大風飛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正是在此時橫空出世。杜甫不是一個異類,但他絕對是以一個反叛者的姿態出現的。「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跟范雨素的話何其相似: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房子的存在,就是圍繞吃飯和生產活動而存在的。過去畫地為牢,現在借商做籠,我們被房子馴化和關押著。

如今,擁擠的城市,成為人類的信仰,而房子,則是這城市信仰里的中心偶像,被千萬人追求和膜拜。這牢不可破的房屋價值體系雖然很難被撼動,但世人至少應該知曉,在這信仰體系中,有異類,更會有叛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何 的精彩文章:

房價下跌好處大還是壞處大?
不要用成年人的錯誤方式,去懲罰有問題的未成年人
單身汪們擦亮眼,看看哪些人容易遇到婚騙
中國人為何總把美國掛在嘴上?

TAG:金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