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日常廢料做成「國寶」,並將非遺帶進幼兒園,從4歲到72歲的人都在學習
如切如磋,
GIF/823K
如琢如磨。
···
出處/尋匠之美 授權轉載
一枚蛋殼的厚度,
0.3mm-0.35mm,
約相當於髮絲直徑的5倍,
僅僅2張A4紙。
試想於此分毫之間千針而過,
會當如何?
古時,
女子存發刺繡,
拆一發為四,精細入神,
不見針線跡,宛如繪畫。
而今,竟有人以髮絲,
於這脆薄蛋殼之上,
千針而過,卻安如完卵。
她就是被稱為「宣南巧娘」的
民間工藝大師——趙偉。
2008年奧運會,
她用長發綉出「喜迎奧運,愛我中華」
八個大字於蛋殼上,
驚艷了眾人。
趙偉獨創「一蛋雙畫、一蛋雙鵰、一蛋雙綉」,被譽為「三絕」。
一絕將不同的蛋殼均勻地分割兩半,二絕在半殼上雕刻,三絕在半殼上用頭髮刺繡。
而其中最絕的,
便是這蛋殼上的刺繡。
首先要挑選雞蛋,色白為佳,
品相上乘,大小均勻。
為蛋打孔,力度要均等,下針要果斷,以氣頂出,抽干蛋液,反覆瀝清。
切分蛋殼,
需要逐層分割。
蛋分四層,一層紅色,
二層醬色,三層白色,
裡層為膜,膜破即碎。
然後打磨光滑,切記觸碰,曲面構圖,飛針走線。
力不可使盡,
勢不可用絕。
趙老師笑稱:蛋也是有性子的。
每個蛋殼上要穿針千百次,
若次次都按預定的圖案,
精打細算,分毫不差的話,
結果往往是蛋破圖毀的下場。
「這就得發揚包容精神嘍,」趙老師說:「遇到特別硬的地方,就要換針下地。」
創造是移花接木,不是拔苗助長。即使中途改弦易轍,完成後也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等候一旁。
知其脆弱,方有輕重。
以生命的視角去關照,
作品才會充滿靈性。
除了綉彩蛋,
趙老師還精通彩蛋繪製。
早在戰國時期,
《管子·多靡篇》有述:「雕卵然後瀹之」,
可證蛋殼藝術的源起。
後來,畫蛋匠成為七十二行之一,
繪蛋也正式成為
一門重要的民間手工藝。
趙偉與彩蛋繪製技藝從小結緣。在她5歲時,就常看父親在蛋上作畫。
雖然母親在一旁揶揄父親:凈干男人不該乾的事兒。但在趙偉眼裡,父親此舉卻如山呼海嘯般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決定要將這門手藝發揚光大。
趙偉繼承了父親
將傳統的繪畫技法和楊柳青年畫的
吉祥圖案畫在蛋殼上的畫法,
使彩蛋花色品種大幅度增加。
不僅有飛鳥走獸、
花卉魚蟲等國畫傳統景物;
甚至還有消失已久的「天橋八大怪」
和傳統的老北京民俗。
就連敦煌壁畫,
也被她畫到了蛋殼上。
立於只掌之上的雞蛋,
在她的細膩入刻和精心描摹下,
從內到外散發著
晶瑩剔透的奪目光彩。
除了單個蛋殼,
趙偉還繪製了成套作品。
「水滸人物一百零八將」、
「奧運五福娃」、「十二生肖」等等,
都能在蛋殼上演繹出一番色彩。
尤其是系列彩蛋「金陵十二釵」
被中國文化交流團,
轉贈給鹿特丹市政府。
趙偉的彩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2009年,該項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其作品「中國風」代表中國贈與曼谷市長收藏。2012年,她隨北京市政府赴阿爾巴尼亞,作品被駐阿爾巴尼亞大使收藏。
這種種的成就,
除了得益於父親的基因,
更多的,
來自趙偉後天不懈的努力。
古有王羲之「以饃蘸墨」,
專心其作的程度令人乍舌。
無獨有偶,
這一經典橋段,
也在趙偉身上重演過。
當時,她已經連續畫了一年半「水滸」系列。每天早上一睜眼,頭不梳臉不洗,就要先奔桌子那兒,看看頭一天的作品。
尤其是一百枚過後,更是不吃不睡,一心只想畫完。
實在口渴時,她順手端起一旁的杯子就喝,覺得不是味兒,這才發現喝的竟是涮筆的水。
趙偉的痴迷程度還不僅如此,
甚至是在知青下鄉的時候,
她也見縫插針,時刻準備著創作。
白天的時候,
她像個男孩子一樣站崗、勞作,
而到了晚上,
她就對著煤油燈,
在雞蛋上慢描細畫。
雖然雞蛋在當時算得上奢侈品,
還是有人專程以老鄉的名義,
上門請趙偉幫他畫蛋殼。
而剩下的蛋清和蛋黃,
趙偉都送給了在兵團的朋友,
這個有口福的幸運朋友,
後來成了趙偉的先生。
也算成就了一段,
「以蛋為媒」的佳話。
先生是趙偉的第一位觀眾,
也是她的支持者與粉絲,
經常為她的作品,
提出可貴的建議。
有一次,李華在感嘆稱讚之餘,
鼓勵她在蛋殼上進行雕刻,
這啟發著趙偉後來的大膽創新。
「傳承不是死守,發展不是顛覆」,是趙偉喜歡說的一句話:「我用的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只是向更新一層的境界邁進。」
如今,在天橋民俗文化街的工藝坊內,剔透精巧的蛋殼,正靜靜地等待著來訪者驚羨的打量。
而趙老師則將傳承之事作為肩上的責任和擔當,不斷發揚下去。
上至七十四歲的老人,下至四歲的娃娃,來向她請教的人絡繹不絕,而她也往往傾囊相授,毫無保留。
就連當地的幼兒園也找上門來,
希望她能夠讓小朋友們有所體驗。
將非遺帶進孩子們的課堂,
這個願望讓趙偉十分激動。
但一想到,她要教授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好動的「熊孩子」,趙偉難免有些擔心:孩子們真的能學好嗎?
有人建議她用乒乓球代替。同樣是球面,而且不怕摔,這聽上去像是個好主意。
但趙偉卻覺得
不能從小就給孩子們灌輸錯誤的印象,
將畫好的畫,
在乒乓球上摔來彈去,
是一種對美的踐踏。
於是,她讓丈夫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掏空了一兜的雞蛋殼,帶到了幼兒園。不管任何時候,孩子們都應該知道,美麗易碎,即使是在蛋殼上,也該珍惜。
古時,
蛋承載著原始生命繁衍的想像。
《楚辭?天問》有言:
簡狄在台,嚳何宜。
玄鳥致胎,女何喜。
渾然孕育,幾多歡悅。
在當今日常生活中,
人們只會留意清軟黃膩,
至於蛋殼,敲碎即丟。
但世間萬物,
沒有誰生來就屬於垃圾箱。
何為腐朽?
何為神奇?
不輕言判斷,不傲倪於萬物。
有之為利,無之為用。
將世俗之物,化為非凡之美,
方為創造無窮之道。
-END-
轉載須知
個人轉發至朋友圈無需獲得授權。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大衛傳奇藝術
發現生活
發現美
···


※當你以為自己過得很艱難時,不妨看看他鏡頭下普通人的日常
※沉入水底的女神,這樣的照片真的美到窒息
※老師:你畫成這樣,我TM不敢教了……
※因為他,《紅樓夢》美了30年,劉曉慶年輕了20歲,可惜經典難再
※最高境界的玩火者!你只會用打火機抽煙,他卻燒出了驚為天人的畫作
TAG:大衛傳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