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茶人必看唐、宋兩代13本茶學著作

茶人必看唐、宋兩代13本茶學著作

常有人問小編,能否推薦一些關於茶的書。小編覺得薦書不比喝茶簡單,要根據對方的受教育程度、身份地位、興趣愛好各方面綜合考量,才能推薦出一本好書。以下小編簡單羅列唐宋兩代較有代表性的茶學著作,有興趣的茶友可以搜羅來看看。

1

唐 陸羽《茶經》三卷

陸羽《茶經》於758年前後寫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三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四之器;下卷分六節: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2

唐 張又新《煎茶水記》

張又新於公元825年前後著《煎茶水記》一卷,書中指出茶湯品質高低與泡水有關係;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質不同,是會影響茶湯的色香味的。古人對煎茶用水很講究,品水評第。

3

唐 溫庭筠《採茶錄》

溫庭筠於860年前後著《採茶錄》一卷,《通志藝文略》作三卷,其他各書都作一卷。俟後即不見記載,大概失於北宋時期。《說郛》和《古今圖書集成》雖有《採茶錄》,但僅存辨、嗜、易、苦、致5類6則,都是記事,共計不足400字。

4

唐 蘇廙《十六湯品》

《十六湯品》與現在茶湯審評技術有關。這卷書首先是陶谷的《清異錄》所引,並說蘇廙的《仙芽傳第九卷》載作《湯十六法》,大概是從《清異錄》抽出合為一書的。《四庫全書存目》題作《湯品》,假定寫於900年前後。

5

宋 葉清臣《述煮茶小品》

葉清臣於1040年編《述煮茶小品》,這只是一篇510字的短文。

6

宋 蔡襄《茶錄》

《茶錄》成於皇祐(1049—53年)中,至治平元年(1064年)刻石。全書700多字,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候湯、熁盞、點茶10條,論茶湯品質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9條,論烹茶所用器具。

7

宋 宋子安《東溪試茶錄》

該書於1064年前後寫成,全書約3000多字,分緒論和8個題目。前5,分總敘焙名、北苑、壑源、佛嶺、沙溪;後3,分茶名、採茶、茶病。

8

宋 沈括《本朝茶法》

《本朝茶法》約1100多字,記述宋代茶稅和買賣茶事。

9

宋 黃儒《品茶要錄》

黃儒於1057年前後寫成《品茶要錄》一卷,全書約1900字,前敘後記。其中分采造過時、白合盜葉、入雜,蒸不熟、過熟、焦釜、壓黃、漬膏、傷焙、辨壑源沙溪等10節,論述茶葉品質優劣。

10

宋 趙佶《大觀茶論》

趙佶即宋徽宗,在大觀年間(1107-1110),編成《茶論》。《說郛》刻本改稱《大觀茶論》。全書僅2800多字。無所不有。首緒言,次分地產、天時,採擇、蒸壓、製造、鑒辨、白茶、羅碾、盞、筅、瓶、杓、水、點、味、色、香、藏焙、品名、外焙等20目。

11

宋 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

熊蕃,建陽人,宣和年間,北苑貢茶極盛,熊蕃親見當時情況,遂寫此書。《貢茶錄》只列各種貢茶的名稱,沒有形制,蕃子克乃繪圖附入,共有38圖。並將其父親所作《御苑採茶歌》10首附在篇末。

12

宋 唐庚《鬥茶記》

這篇短文400字,政和二年(1112年)和友人烹茶評比,寫成這篇記。

13

宋 趙汝礪《北苑別錄》

該書是趙汝礪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做福建路轉運司主管帳司的時候,為補充能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的不足而寫的。全書正文2800多字。舊注約700字,汪斷壕增注2000多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茶韻 的精彩文章:

人間草木、茶:從「水厄」到平常事
如何藉助「茶香」來辨別茶葉品種、品質
武夷的三條茶路:萬里茶路、海上茶路和驛茶之路
一年四季的茶葉各有何種特徵

TAG:神州茶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