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的允諾不值錢:免死金牌難免死!

皇帝的允諾不值錢:免死金牌難免死!

民間間盛傳的「免死牌」、「免死金牌」,其正式名稱為「丹書鐵券」,首創於漢高祖劉邦,原以丹書於鐵板,故名。程大昌《演繁露》中雲,鐵券壯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兩券合而為一整體,左券頒發給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內府或宗廟內,遇到特殊情況,將兩券合在一起,以檢驗真假,防止偽造。

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對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勛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其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功臣丹書鐵券,作為褒獎。當時的鐵券還無免罪和免死等許諾,僅作為一種封侯的憑證。如《後漢書·祭遵傳》所說,「丹書鐵券,傳於無窮。」

史書記載劉邦建立漢王朝後,為鞏固其統治,「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其誓詞「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雖然此時的鐵券沒有「免死」的功效,不過劉邦也沒有實現「國以永存,爰及苗裔」的承諾,持券者往往以細故獲罪,犯常刑亦不得赦免。 譬如韓信與彭越都以謀反罪被處死,功臣子孫更無免罪特權,稍觸刑律,即繩之以法,如陳平的後裔「何坐略人妻,棄市,國除」。

司馬遷曾作統計:「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到了漢武帝太初年間(前104-101年),只有五個功臣後裔還封為侯爵,其餘的都因犯法而丟了性命、亡了封國。 南北朝時期,戰亂頻仍,人人皆有朝不保夕之感,富貴世襲更無從談起,所以「免死」的功能愈發重要,大臣們多主動求索,當作護身符。如北魏的馮太后多次頒賜鐵券給自己寵信的宦官「許以不死」。 但因其在實際中基本無效,亂世中的權臣對此不屑一顧。 如528年,北魏孝庄帝殺死權臣爾朱榮,不久爾朱氏起兵報仇,其弟爾朱世隆兵近洛陽。孝庄帝為平息事態,欲賜以鐵券,結果反被爾朱世隆奚落:「今日兩行鐵字,何足可信!」 待到唐朝,高祖李淵也大發鐵券。開國功臣劉文靜在武德元年八月獲得鐵券,《褒勛臣詔》中寫道:「尚書令秦王、尚書右僕射裴寂、納言劉文靜恕二死;孫長順、柴紹、竇瓊……皆恕一死」,即「免死」二次。然而僅僅一年之後,劉文靜就被李淵直接處死。

唐中後期,丹書鐵券免死次數竟然高達9次到10次,甚至子孫後代也在免死之列,唐玄宗曾賜予安祿山丹書鐵券。諷刺的是,正是安祿山發動幾乎顛覆大唐江山的安史之亂。八年戰亂平息後,唐王朝為拉攏安祿山的舊將,「皆賜以鐵券,誓以不死」,沒想到造成日後兵禍連接的藩鎮割據局面。 不過雖然藩鎮坐大並身懷鐵券,唐朝存在的年間共有一百多人獲賜鐵券,結果超過四分之一的人都被殺,並沒有享受到免死的特權。

五代時的後唐庄宗李存勖一共只發放三張鐵券,郭崇韜、朱友謙隨即無辜被殺,唯一的倖免者李嗣源起兵自立為帝,逃過劫難。 朱元璋登上帝位後,竟然一次性發了34張免死金牌,這次批量發售「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每個上面都刻有「除謀逆不殺,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字樣。事實表明,那些拿到「免死鐵券」的開國功勛們,基本上都沒有享受到「免死」特權,而是死於非命。 為了不失信,朱元璋以廖永忠私自穿綉有龍鳳圖案的衣服、有篡國奪權之野心將其殺死;「胡藍案」牽涉大批元老功勛,都以謀逆罪被處死。僅湯和晚年益為恭慎,華高遠守海南且無後,真正逃過了一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