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條公路,很偉大,沒有這條公路,中國有可能會亡國

中國有條公路,很偉大,沒有這條公路,中國有可能會亡國

在人類歷史上,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另一個主題,而世界歷史上任何形式的戰爭,拼的主要是雙方軍事的強弱,這裡面既包含有作戰人員數量的多寡,也比拼彼此後勤的能力。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在雙方爭鬥的戰場上,缺乏強大的後勤支援,那麼顯然一切都是零。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深諳這個道理,他在和魏國的作戰過程中,非常注重後勤的保障能力,並針對蜀國的短板發明了木牛流馬,較好地解決了蜀國軍隊的軍糧不足問題。

人類社會發展到近現代歷史上,在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中,依然少不了後勤方面的強力保障。比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日軍悍然發動了對我國的侵略戰爭。日本高層那些熟悉兵法的人士,自然也深刻懂得後勤運輸的重要性

所以從全面開戰伊始,日軍的一個主要作戰目標,就是全力轟炸中國沿海的各個出入港口,試圖扼殺中國從海外運輸戰略物資的通道。在日軍的不斷轟炸下,中國方面僅僅保留了香港這一貿易窗口,但對於龐大的戰略需求來說,一個香港是遠遠不夠的。

在萬般危急時刻,中國也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高層研判後認為,必須儘快打通一條能夠展開物資運輸的國際通道,以確保戰略物資這一生命線的暢通無阻。在大量詳細的論證之後,中國決定修築一條連接中國雲南和緬甸的公路,由此拉開了「滇緬公路」大修築的序幕。

上個世紀的中國,國內各項物資匱乏,想要修築這樣一條重要的生命線,有人測算後得出結論,即使是使用大型機械,也需要大約五六年的時間。但中國知道,在這種事關民族存亡危機的時刻,不能等,也等不起,只有依靠群眾,採取最為原始的人力,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也要將這條道路修通。

大敵當前,眾志成城。在政府的號召下,數十萬雲南地區的民眾自發投入到了修路的會戰之中。這些可愛的中國人,憑藉雙手和簡陋的修路工具,硬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將這條事關中國命運的滇緬公路修通,完成了一項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滇緬公路修通之後,如果作一個形象比喻的話,它就像一條輸送生命營養的臍帶一樣,將大批急需的作戰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中國,確保中國軍民對日軍的長久堅強抵抗的需要。

日軍一看差點氣瘋,氣急敗壞之下,他們派出空軍,日夜不停地轟炸著滇緬公路,無數中國軍民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日軍的破壞下,1942年,滇緬公路停止了戰略物資的運送,中國和美國被迫又組成聯合空軍,飛越喜馬拉雅山,開闢了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

雖然滇緬公路被切斷了,但它在發揮作用的三年多時間裡,對中國的持久抗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想像的是,當時這條偉大的公路若是沒有修通的話,或許中國反抗侵略者的局面會更加困難重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