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院刊預讀︱呂成龍:明代弘治、正德朝景德鎮御窯瓷器簡論

院刊預讀︱呂成龍:明代弘治、正德朝景德鎮御窯瓷器簡論

明代弘治、正德時期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之一。弘治朝御窯瓷器繼續保持著前朝造型俊秀、胎釉精細、紋飾纖柔、色彩淡雅等特點。正德朝則是明代御窯瓷器燒造的一個轉折點,逐漸改變了成化、弘治朝御窯瓷器胎體輕薄、造型較少、裝飾疏朗的風格,胎體趨於厚重、造型逐漸增多、裝飾偏向繁縟。本文以故宮博物院藏為主,對弘治、正德兩朝典型器物及後世仿品的特點進行了深度解析,在推進學界相關研究的同時,亦為9月末即將於故宮博物院開展的《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進行了學術預熱。

明代弘治、正德朝景德鎮御窯瓷器簡論

呂成龍

明代弘治、正德時期,處於15世紀與16世紀之交,歐洲時值文藝復興,也是歷史學家所稱的大航海時代。在中國,這一時期是明代社會、文化變遷的分水嶺,即明代社會由之前的保守、沉悶逐漸走向革新、活躍。

一 弘治朝御窯瓷器

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弘治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燒造的瓷器無論數量還是品種,與成化朝御窯瓷器相比,均急劇減少,但藝術風格卻與成化朝御窯瓷器一脈相承,仍以造型俊秀、胎體精細、釉質溫潤、裝飾文雅而著稱於世。特別是所繪紋飾之纖柔,與成化朝御窯瓷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圖一〕。

圖一 明弘治青花雲龍紋盤 高5厘米 口徑21.8厘米 足徑13.8厘米 婺源縣賦春鄉正德二年(1507)墓出土 婺源縣博物館藏

弘治朝景德鎮御器廠所燒造瓷器有白地青花、澆黃地青花、青花加礬紅彩、白地醬彩、白地綠彩、白地錐拱雲龍紋露胎、白地礬紅彩、白地黃彩、孔雀綠地灑藍、琉璃三彩、五彩、白釉、祭藍釉、澆黃釉、外瓜皮綠釉里澆黃釉、茄皮紫釉瓷等大約16個品種。其中尤以澆黃地青花、白地綠彩和澆黃釉瓷等取得的成就最高,最受世人稱道。

1

澆黃地青花瓷

屬於青花瓷器的衍生品種。需要兩次燒成,即先高溫燒成白地青花瓷,然後採用「澆釉」方法施以低溫黃釉,再根據透過黃釉映出的青花紋飾,用刀具將有紋飾處的黃釉刮掉,最後入窯經低溫焙燒而成。澆黃地青花瓷首見於宣德朝景德鎮御器廠,後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御器廠均有燒造。

故宮博物院藏弘治澆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圖二〕,高4.2厘米,口徑26.2厘米,足徑6.5厘米。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內外黃地青花裝飾。內底繪折枝石榴花,內壁繪折枝蓮、葡萄、海棠、石榴等,外壁繪纏枝茶花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弘治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此盤造型規整,青花和澆黃釉均發色純正,代表了弘治朝澆黃地青花瓷的燒造水平。

圖二 明弘治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2

白地綠彩瓷

屬於雜釉彩瓷器品種。系指以高溫白釉地襯托低溫綠彩紋飾的瓷器。創燒於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器廠,後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亦有燒造。其中白地綠彩錐拱雲龍紋碗、盤創燒於成化朝,其做法是:器物成型並施以白釉後,在釉上打好雲龍紋草圖,將圖案輪廓線內的白釉剔掉,用鐵錐划出龍的五官、發、角、鱗、脊等細部和海水紋,入窯經高溫焙燒。出窯後再在無釉露胎處填以綠彩,復入低溫彩爐焙燒而成。有時人們感覺其半成品露胎雲龍紋處泛「火石紅」色亦頗顯雅緻,遂故意不施綠彩,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品種保留下來,稱之為「白地露胎錐拱雲龍紋碗」或「白地露胎錐拱雲龍紋盤」。

明代白地綠彩瓷器以弘治朝產品質量最好,受到的評價亦最高。

故宮博物院藏弘治白地綠彩錐拱海水雲龍紋碗〔圖三〕,高8.2厘米,口徑18.7厘米,足徑7.6厘米。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外壁和內底均以錐拱海水綠彩雲龍紋裝飾。內底、內外近口沿處和圈足外牆均畫綠彩單弦線。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弘治年制」 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此碗造型秀美,龍紋錐拱精細,綠彩發色純正,反映出弘治御窯白釉綠彩瓷的燒造水平。

圖三 明弘治白地綠彩錐拱海水雲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3

澆黃釉瓷

澆黃釉系指以氧化鐵(Fe2O3)為著色劑、以氧化鉛(PbO)為助熔劑的低溫色釉。最早見於西漢時期的陶器上,這種帶釉陶器素有「釉陶」之稱,後來直到清代都有燒造。但這種施於陶胎上的低溫黃釉,色調多為黃褐色或深黃色,不夠亮麗。

明代景德鎮陶廠或御器廠燒造的低溫黃釉瓷,系在經高溫素燒過的澀胎上施釉,復入炭爐經低溫焙燒而成。因使用「澆釉法」施釉,故稱「澆黃釉」。自洪武至崇禎朝,澆黃釉瓷器的燒造幾乎未曾間斷。

雖然各朝燒造的澆黃釉瓷器釉色深淺略有不同,但基本趨於明黃色。其中以弘治時期產品質量最好,受到的評價亦最高。因其釉色均勻、恬淡嬌嫩,故素有「嬌黃」之美稱。又因其釉質溫潤如雞油,故亦被稱作「雞油黃」。

故宮博物院藏弘治澆黃釉描金犧耳尊〔圖四〕,高32厘米,口徑19厘米,足徑17.5厘米。尊廣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部兩側對稱置犧耳。罐內施白釉,外施澆黃釉。外壁自上而下飾金彩弦紋九道。外底素胎無釉,無款。此尊雖然未署年款,但因其如雞油般嬌嫩的黃釉與署有弘治年款的黃釉盤、碗上的黃釉一致,故非弘治朝莫屬。

圖四 明弘治澆黃釉描金犧耳尊 故宮博物院藏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澆黃釉瓷器可被用作祭祀地壇之祭器。尤其這種造型的尊,系弘治朝首創,其肩部有置犧耳者,此外還有置條帶形耳者,亦有不置耳者。除澆黃釉品種外,尚見有祭藍釉〔圖五〕、茄皮紫釉等品種。

圖五 明弘治祭藍釉描金牛紋雙耳尊 故宮博物院藏

4

後仿弘治朝御窯瓷器

後仿弘治朝御窯瓷器一般是指造型、紋飾、年款等均模仿原作的一類仿品。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只署弘治年款,但造型和紋飾則為當朝風格的瓷器,顯示出後人對弘治朝御窯瓷器的推崇。

清代康熙、雍正時期,景德鎮盛行仿燒明代各朝御窯瓷器,御窯廠和民間窯場均有仿造。所見仿弘治朝御窯瓷器品種有青花、白地綠彩、白釉〔圖六、圖七〕、澆黃釉瓷等。個別仿品水平較高,幾能亂真。

圖六 明弘治白釉碗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七 清康熙仿弘治款白釉錐拱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弘治朝御窯瓷器大都在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弘治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圖八〕。這種格式的年款首創於宣德朝景德鎮御器廠,後來在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曆等朝御窯瓷器上均有使用。但在字體風格方面,以弘治朝六字年款字體最為清秀,因此素有「弘治款秀」的說法。因使用「平等青」料寫款,致使款字筆畫色調顯得淡雅。

圖八 明弘治青花蓮池游龍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仔細觀察「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以「弘」字和「治」字的寫法最具時代特徵,即「弘」字右邊的「ム」明顯比左邊的「弓」短,而且寫的位置靠上;「治」字左邊的「氵」一般都明顯低於左邊的「台」 字,而且「口」字最後一筆「橫」一般都右出頭,寫成「」。

二 正德朝御窯瓷器

正德朝景德鎮御器廠燒造的瓷器品種比弘治朝有所增加,目前所見有白釉青花、孔雀綠釉青花、澆黃彩、釉里紅、五彩、鬥彩、白地醬彩、白地礬紅彩、白地綠彩、黃地綠彩、礬紅地綠彩、素三彩、琺花、白釉、鮮紅釉、孔雀綠釉、茄皮紫釉、祭藍釉、回青釉、澆黃釉瓷等約22個品種。其中尤以孔雀綠釉青花瓷、素三彩瓷、孔雀綠釉瓷等最受人稱道。

1

孔雀綠釉青花瓷

系白地青花瓷的衍生品種。創燒於元代景德鎮窯,明代宣德、成化、正德時期均有燒造。其做法是:器物成型、修坯後,先在胎上以青料描繪紋飾,然後以毛筆蘸白釉料(即「透明釉」料)塗抹於紋飾上,入窯經高溫焙燒。出窯後,通體施以孔雀綠釉,復入窯經中溫(1150 ℃左右)焙燒而成。在孔雀綠釉的掩映下,青花紋飾呈現藍黑色。

傳世和出土所見正德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盤,系明代景德鎮御器廠燒造的傳統品種,設計樣稿應出自宣德時期宮廷,成化、正德時期繼續燒造。盤內施白釉。外壁以青料描繪鯖、鮊、鯉、鱖四條魚在水草間穿行。

故宮博物院藏正德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盤〔圖九〕,高3.4厘米,口徑17.7厘米,足徑10.4厘米。盤撇口、淺弧壁、圈足。內施白釉,無紋飾,外壁飾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圈足內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正德年制」四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此盤造型規整,孔雀綠釉發色純正,堪稱正德孔雀綠釉青花瓷的代表作。

圖九 明正德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盤 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景德鎮窯孔雀綠釉青花瓷見有景德鎮出土的孔雀綠釉青花硯盒,宣德朝孔雀綠釉青花瓷除了魚藻紋盤外,尚見有魚藻紋碗。成化、正德朝孔雀綠釉青花瓷目前則僅見有魚藻紋盤。

2

素三彩瓷

原則上系指含有三種或三種以上低溫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極少量紅彩的瓷器。由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喜慶,屬於葷色,而其他色彩屬於素色,因此,不含紅色或基本不含紅色的彩瓷被稱作「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受西漢以來低溫鉛釉陶影響,由明初景德鎮窯燒造的不含紅彩的雜釉彩瓷器發展而來。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此後,經歷了明代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和清代康熙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正德朝素三彩瓷器色彩搭配協調、彩色素雅。

明代景德鎮御器廠素三彩瓷器的做法一般是:器物成型後先在胎上錐拱雲龍、花卉等紋飾,然後入窯經高溫焙燒,出窯後再在胎上按需要施以澆黃釉、瓜皮綠釉、葡萄紫釉等低溫釉,復入爐經低溫焙燒而成。

故宮博物院藏正德綠地素三彩錐拱纏枝蓮紋高足碗〔圖十〕,高12厘米,口徑15.9 厘米,足徑4.6厘米。撇口,深弧壁,瘦底,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其製法是先在碗內和圈足內均施白釉,外壁錐拱纏枝蓮紋、朵雲紋,入窯經高溫焙燒。然後在外壁按需求先施以孔雀綠釉,入窯經中溫焙燒,出窯後,以瓜皮綠釉為地,在已錐拱的紋樣處填塗淡茄皮紫釉、黃釉、透明釉等,再次入窯經低溫焙燒而成。纏枝蓮上的五個花朵分別為一黃、兩白、兩孔雀綠,顏色搭配協調。

圖十 明正德綠地素三彩錐拱纏枝蓮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

3

孔雀綠釉瓷

孔雀綠釉亦稱「法(琺)綠釉」、「法(琺)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種以氧化銅(CuO)作著色劑,以硝酸鉀(KNO3)作助熔劑的透明藍綠色釉。因其呈色極似孔雀羽毛上的一種綠色,故名「孔雀綠釉」。景德鎮燒造孔雀綠釉瓷器,系將施釉後的坯體放在窯的後部煙囪根處,此處溫度恰好符合孔雀綠釉瓷器所需的燒成溫度。

孔雀綠釉瓷器創燒於宋、金時代北方民窯,景德鎮窯則自元代開始燒造。明代景德鎮窯燒造的孔雀綠釉瓷器始見於永樂朝,後來宣德、成化、正德、嘉靖等朝亦均有燒造,但以正德時期產品發色最為純正,受到的評價最高。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正德孔雀綠釉碗〔圖十一〕,高6.6厘米,口徑16.2 厘米,足徑6.5厘米。碗撇口、深弧壁、瘦底、圈足。無款。碗內及圈足內均施淡青白釉,外壁施孔雀綠釉。外壁近足處錐拱仰蓮瓣紋。此碗雖不署款識,但其典型的正德宮碗式造型和圈足內施淡青白釉的特徵,均表明其屬於正德朝御窯產品。

圖十一 明正德孔雀綠釉碗 故宮博物院藏

4

後仿正德朝御窯瓷器

清代康熙、雍正時期,景德鎮盛行仿明代各朝瓷器,所見仿正德朝御窯瓷器品種有青花、鬥彩、白地礬紅彩、黃地綠彩〔圖十二、圖十三〕、白釉、澆黃釉瓷等。個別仿品水平較高,幾能亂真。鑒定時如能對正德御窯瓷器年款特徵深入了解,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圖十二 明正德黃地綠彩錐拱雲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三 清康熙仿正德黃地綠彩錐拱雲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正德朝御窯瓷器大都署有年款,分為「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圖十四〕和「正德年制」四字〔圖十五〕兩種,字體均為楷書,既有青花款,也有礬紅彩款和錐拱款等。款識大都署於器物外底,六字或四字做雙行排列,外圍雙圈。高足碗上一般署四字年款,在足內邊沿按順時針方向繞足環寫。四字年款也有署在器物頸部或靠近口沿處者,自右向左排列,有的還圍以雙方框。青花阿拉伯文筆山外底的青花六字年款,或作雙行排列外圍青花雙方框,或自右向左橫書一排。青花插屏上的青花六字年款,則自右向左書寫於托座正中,外圍以青花雙長方框。正德朝御窯瓷器年款字體較弘治朝御窯瓷器年款字體略大,款識結構略顯鬆散,但字體非常工整,筆中藏鋒,故素有「正德款恭」的說法。

圖十四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燭台 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五 明正德鮮紅釉拔白魚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孫瀛洲先生(1893-1966)曾將明代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御窯瓷器年款和成化御窯瓷器上的「天」字款編成歌訣。關於正德御窯瓷器上所署「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年款的歌訣為:

大字橫短頭非高,

明字日月平微腰。

正字底豐三橫平,

德字心寬十字小。

年字橫畫上最短,

制字衣橫少越刀。

第一句是講「大」字寫法。意思是「大」字第一筆「橫」畫寫得略短,第二筆「撇」畫出頭不太高。

第二句是講「明」字寫法。「明」字「日」、「月」頭部基本持平,略有高低,即「月」的頭部略高於「日」的頭部。

第三句是講「正」字寫法。意思是「正」寫得上窄下寬,三個「橫」畫基本平行。

第四句是說「德」字寫法。意謂「德」的「十」寫得小,「心」寫得寬。

第五句是說「年」字寫法。意謂「年」字三筆「橫」畫最上邊一橫寫得最短。

第六句是說「制」字寫法。繁體字「製」下半部「衣」的「橫」畫越過上半部右側立刀的較少。

三 結語

由於大臣反對,弘治朝對於督陶內官採用撤而復遣、遣而復撤的辦式,這種措施的實行,使御用瓷器的燒造缺乏連續性,也勢必影響御用瓷器的產量和品種,致使其產量和品種銳減。特別是燒造難度較大的鮮紅釉瓷、鬥彩瓷,幾乎不見燒造。目前統計弘治朝景德鎮御器廠所燒造瓷器品種大約有16種,幾乎只有前朝成化朝約29個品種的一半。對於弘治朝景德鎮御器廠幾乎不燒造鮮紅釉瓷和鬥彩瓷的原因,有學者認為可能與弘治皇帝喜愛素食導致偏愛素色有關,筆者同意這種觀點。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朱厚照曾下令景德鎮御器廠暫停燒造兩年,以蘇民困。但正德元年即恢復燒造。正德六年(1511),因江西災重而停止燒造。正德十一年(1516),尚膳監供御瓷器不足,派員一名前往景德鎮監造御用瓷器。正德十四年(1519)「宸濠之亂」,工部針對正德十五年正德皇帝派尹輔到景德鎮督造御用瓷器表示反對,但正德皇帝不予採納。上述情況表明,正德皇帝對御用瓷器燒造也很感興趣,而且正德朝御用瓷器應主要燒造於正德十一年至十六年。

正德朝是明代景德鎮御窯瓷器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點,主要表現在逐漸擺脫了成化、弘治朝御窯瓷器胎體輕薄、造型較少、裝飾疏朗等特點,而變得器物胎體趨於厚重、造型逐漸增多、裝飾偏向繁縟。正德朝御窯瓷器品種多達20多個,少於成化朝,但多於弘治朝,其中尤以孔雀綠釉青花、素三彩、孔雀綠釉瓷等最受人矚目。正德御窯瓷器在裝飾上的最顯著特點是大量使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圖十六〕作為裝飾,其中絕大多數是在青花瓷器上以青料書寫,極少數是在礬紅彩瓷器上以礬紅彩書寫或在鬥彩瓷器上以青料書寫,這與正德皇帝崇信伊斯蘭教有直接關係。其內容多為《古蘭經》里的聖訓格言和讚頌真主的語錄,文字書寫流暢,應為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的伊斯蘭教徒所書。

圖十六 明正德白地礬紅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盤 故宮博物院藏

正德御窯瓷器有在外底署青花四字雙行八思巴文款且外圍青花雙圈者〔圖十七〕,這在明代御窯瓷器中堪稱獨一無二。四個八思巴文字譯成漢語是「至正年制」 ,這與正德皇帝崇信藏傳佛教有密切關係。

圖十七 明正德青花八思巴文款龍穿纏枝蓮紋碗

總之,隨著明代皇帝本人興趣和審美趣味的改變以及社會、文化的變遷,明代弘治、正德時期御窯瓷器成為整個明代御窯瓷器承上啟下的一個轉折點。此後,景德鎮御窯瓷器燒造又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文章由作者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為文章縮寫,歡迎讀者閱讀期刊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宮博物院院刊 的精彩文章:

TAG:故宮博物院院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