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月國內外自動駕駛項目最新進展:科技企業表現搶眼

9月國內外自動駕駛項目最新進展:科技企業表現搶眼

精彩活動推薦

時間:10月20日 13:30-17:00

地點:上海

有人說,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的變革,和曾經傳統手機向智能手機的轉變如出一轍。的確,車聯網、各種高級輔助駕駛乃至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正逐漸使汽車從產品形態、使用模式到商業模式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過去汽車與人的交互,更多的是以物理按鈕為主,自動駕駛汽車上則是語音控制、手勢識別等佔據主流;過去人類駕駛員是車輛的絕對操控者,自動駕駛時代系統則可以自行控制車輛;過去駕駛員要使用汽車上的某項應用,需要自己去找,但未來融入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汽車,能實現應用找人……諸如此類的變革還有很多。這些場景隨著當前整個汽車產業鏈上下對自動駕駛的日益關注,不斷加大研發,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完全改變著我們的用車生活。

英偉達TensorRT 3 :打造開放自動駕駛平台

9月26日,英偉達在北京正式召開GTC China大會。會上,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宣布了一系列重磅消息,包括發布神經網路推理加速器TensorRT 3 ,推出自動駕駛端到端平台NVIDIA DRIVE和針對開發者的配套開發工具DriverWorks,以及其他一些自動駕駛軟硬體平台、開發工具和合作夥伴關係方面的最新進展。

據悉,TensorRT 是一種高性能神經網路推理引擎,主要用於在生產環境中部署深度學習應用程序,包括圖像分類、分割和目標檢測等,其提供的幀/秒速度比只有CPU的推理引擎高14倍。而此次發布的TensorRT 3,性能更優秀,能夠快速優化、驗證並部署經過訓練的神經網路,從而在超大型數據中心、嵌入式 GPU 或車用 GPU 平台上開展推理工作,進而大幅提升從雲端至終端設備(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的推理性能,並降低成本。

端到端的開放式自動駕駛平台NVIDIA DRIVE,支持L3、L4甚至L5級的自動駕駛,開放軟體棧包含了ASIL-D OS、深度學習計算平台Drive PX、計算機視覺SDK和自動駕駛計算平台Drive AV,合作夥伴能利用英偉達平台的所有或部分特徵。

配套開發工具DriverWorks主要針對開發者而言,結合Driver PX晶元,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者就可以將自己的軟體系統部署在這些計算平台上,運行深度學習網路,進而讓自動駕駛汽車實現對各類車載感測器數據進行處理,進而讓車輛實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和定位等功能,最終實現自動駕駛。

至於全球首款「自主機器處理器」Xavier,據了解該晶元由8核ARM64位CPU和512個核心的Volta架構GPU構成,擁有30 TOPS的深度學習能力,可用於模擬、訓練和自動駕駛,但功耗僅有30W,可以說是英偉達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張王牌。黃仁勛透露,Xavier 也將於 2018年第一季度首先將供應給部分合作夥伴, 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推向市場。

在廠商合作方面,與英偉達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達成合作的企業已超過225家,其中145家是科技公司,包括三家中國背景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公司——Momenta、圖森未來和景馳。

點評:曾經,晶元企業在汽車產業鏈上,更多的是以二級供應商的身份而存在,但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大大拓寬了晶元在汽車上的用武之地,現在一些晶元廠商逐漸開始跳出之前tier2身份,直接與整車企業接觸,英偉達就是其中的代表。而除了傳統車企,對於當前自動駕駛研發領域的另一股研發勢力——初創企業,英偉達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設立專門的投資基金,對這些初創公司進行投資,一方面讓這些初創公司利用英偉達的平台和技術進行研發,另一方面英偉達也可以通過這些企業獲取行業最新、最前沿的想法和技術,可謂「雙贏」。

北科天繪:32線激光雷達R-Fans-32和前裝64線C-Fans

9月23日,北科天繪在中關村軟體園召開產品發布會,推出了兩款激光雷達新產品——R-Fans-32和C-Rans,其中R-Fans-32是史上最小的32線激光雷達,C-Rans是64線局部視場激光雷達。

據悉,R-Fans-32之所以稱「史上最小」,是因為北科天繪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總體設計和技術路線。傳統的多線激光雷達,有多少線掃描線就意味著內部有多少層電路板,且每層還分成兩塊電路板,一塊管激光發射,一塊管激光接收。言外之意即,傳統的32線產品需把64塊電路板密密麻麻羅列起來,尺寸自然大。而北科天繪R-Fans系列產品,核心元器件都是高度集成化的模塊,由於大量採用半導體封裝工藝,R-Fans內部幾乎看不到層層疊疊的電路板,體積自然而然縮小了。

而C-Fans是目前適用於前裝的高線激光雷達,其中心80度水平視場的64條激光掃描線可媲美目前最高線數的商品化激光雷達。且該產品沒有大花盆一樣的笨重結構,內部一個小小的鏡子是其唯一會動的機械機構,相當接近於固態。

點評:激光雷達作為一種精密測量儀器,同時也是自動駕駛汽車上最重要的感測器之一,此前由於技術門檻高,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一些國外的激光雷達廠商手中,特別在高線激光雷達的生產上,幾乎處於壟斷狀態。而近兩年,隨著自動駕駛的興起,給予激光雷達更大的發揮空間,一些國內的激光雷達企業,如速騰聚創、北科天繪、巨星科技、鐳神智能、禾賽科技等紛紛開始奮起直追,研發車用激光雷達,國內企業與國外老牌激光雷達企業間的差距正在一步不縮小。

百度Apollo1.5版本:重點開放5大核心能力

9月20日,百度在北京召開Apollo 1.5開放技術發布會,會上百度宣布正式開放Apollo1.5。此次開放的新版本,具備五大核心開放能力——障礙物感知、決策規劃、雲端模擬、高精地圖服務、端到端的深度學習(End-to-End),其中前四種能力均為首次開放。此外,Apollo1.5支持晝夜定車道自動駕駛,可實現夜間環境下的障礙物識別,以及非典型交通場景下的異性障礙物識別。

具體來看,此次新開放的能力中,高精度地圖和雲端模擬平台是開放的重點。首先,高精度地圖,依託於百度地圖的技術積累,此次Apollo1.5開放了全球範圍內高速與特定城市道路的高精地圖服務合作。目前,百度高精地圖的相對精度達0.1-0.2米,能自動識別包交通標誌、地面標誌、車道線、信號燈等上百種目標,準確率高達95%以上。

至於雲端模擬平台,阿波羅平台解決方案負責人孫勇義稱,1.5 版本的模擬平台是國內唯一開放的內置高精地圖、為自動駕駛量身打造的模擬平台,它將為開發者提供模擬場景、演算法上傳與場景運行、智能判別系統、演算法3D可視化4個方面數據,從而實現智能陪練、真實場景重建、多演算法驗證等功能,幫助開發人員真正實現「日行百萬公里」。

點評:同前面的英偉達一樣,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也在下一盤大棋。雖然這家企業此前並無任何造車經驗,但其手握的大數據、雲計算、地圖、人工智慧等技術,無一不是自動駕駛產業的「命脈」。也正是憑藉這些技術,「攪局者」百度在不過兩年的時間裡,成功博得了自動駕駛產業鏈上大批整車企業和零部件廠商的關注,並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加速了自動駕駛的普及和商業化落地。

寶馬的設想:淘汰車用鑰匙

據外媒報道,寶馬董事會成員兼銷售與營銷主管伊恩·羅伯特森在法蘭克福車展上表示,寶馬正在考慮是否有繼續配置汽車鑰匙的必要性,未來或僅需要手機便可開鎖,目前寶馬正在研究相關方案的可行性。

羅伯特森表示:「說實話,現在還有多少人真正需要車鑰匙呢?而且,要想發動汽車,客戶們也可以不再使用車鑰匙了。」的確,現在的汽車越來越智能化,傳統需要隨身攜帶的汽車鑰匙無疑顯得有些過時,因為有些車主可能從來沒有把車鑰匙從口袋裡拿出來過。

因此寶馬的想法是,使用每個人都攜帶的智能手機,配合寶馬應用(BMW App)來開啟車門。 羅伯特森補充道:「我們正在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我們是否可以實現無鑰匙化,而且我們是現在著手處理,還是在未來某個節點實現無鑰匙化,這些都還沒有最終敲定。」

點評:隨著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並不斷普及,傳統的汽車部件諸如內燃機、手動變速箱、後視鏡甚至方向盤等,都開始被計劃著「移出」汽車,取而代之是一些新的技術、新的配置。在此過程中,傳統汽車的產品形態和使用模式也隨之發生改變,汽車不再僅僅只是交通工具,更是我們的出行小秘書、移動的家。在這樣不斷地改變中,不知道下一個被取消的傳統汽車配置又將是什麼?

Navdy新HUD:採用藍牙操控汽車音響

據外媒報道,Navdy打造了一款外觀精美的抬頭顯示器(HUD),該抬頭顯示器可採用螺栓接合的方式將其安裝到各類車輛中。

功能方面,Navdy設備通過將智能手機硬體與集成式存儲器、GPS、(面向駕駛員的)攝像頭及翻轉式超薄顯示屏進行整合,利用投影儀將影像投射到屏幕上,供用戶查看。據悉,該Navdy設備整合了導航顯示、集成式音樂控制、文本信息提示及閱讀、郵件提示及閱讀等功能,並可通過智能手機的藍牙功能將Navdy設備與車輛音頻系統相連通。

駕駛員如果要對設備進行操作,藉助滾輪(scroll wheel)及按鈕便可以實現,該按鈕及滾輪可通過夾具固定到方向盤上,用於喚醒設備,並提供選項。此外,設備還採用了語音指令的方式,用於完成Navdy的數據錄入。

點評:HUD作為一種曾經只在戰鬥機上才會出現的設備,由於可以減少駕駛員低頭看儀錶盤的次數,提升駕駛安全,近幾年開始廣泛搭載到各種汽車上,如賓士、寶馬、奧迪、馬自達、標緻等,都有在相關車型上裝配HUD。但正如車聯網一般,HUD其實在行業內也喊了好多年,卻苦於沒有好的產品,一直沒有得到普及。分析原因,技術方面的壁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投射清晰度無法保證,會讓駕駛員出現眩暈的感覺;在一定角度的強光照射下,HUD的清晰度也會受到影響……才使得HUD長期較好不叫座。不過,隨著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未來HUD的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較好的解決,出現一款真正合乎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蓋世汽車每日速遞 的精彩文章:

福特馬恆達建立戰略合作 欲實現印度市場利潤性增長
大眾總部被傳現秘密場所 測試排放作弊軟體

TAG:蓋世汽車每日速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