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關於時間的裝置藝術

那些關於時間的裝置藝術

「時間」是很多藝術創作常冠以的主題,不僅如此,許多鐘錶類品牌都會借「時間藝術」展現其品牌魅力和影響力。在這裡,《藝術市場通訊》選擇了十件有關時間的藝術作品與大家分享,這其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克里斯蒂安·馬克雷《時鐘》

克里斯蒂安·馬克雷憑藉著《時鐘》被授予在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時鐘》(The clock)是一件工程浩大到「誇張」的作品,Marclay從上千部電影中取樣,他把人類電影史上出現過「顯示出時間的鐘錶鏡頭」剪接在一起(聽說裡面還包括港片和中國內地影片的片段),影片的長度是整整24個小時,每個特寫鏡頭鐘錶顯示的時間都跟一天中的每一個實際時間完全吻合。

因為片長是足足的24個小時。在展覽時,觀眾任何時間走進放映廳,電影里的畫面時間都和其所處時間一樣。 影像中的時間與觀眾正在經歷的現實的時間重疊,相信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觀眾們都會對自己當下的存在產生異樣的感覺。

這個影像作品是用蒙太奇手法做的關於時間,24小時的電影,但是它研究了影像文化是如何幫助跟蹤事物的行進的。「你總是認為藝術家凌駕於流行文化之上,實際上並不是,這是我們切實圍繞著的環境,」馬克雷說。「娛樂在藝術世界裡,是個髒詞兒。」但是要把好萊塢從中去除——馬克雷是第一個用藝術的方式對舊電影進行採樣、從而呈現了其藝術特質的人。

馬克雷的作品看起來很深刻,這要感謝它殘忍的複雜性。在費了多年的工夫之後,馬克雷拍攝了上千張時鐘的照片,使它們能夠貼合影片里的確切時間。背景音樂是巴赫的,自己的音樂被配在這樣一件傑出的藝術作品裡,想必就連巴赫都會感到自豪吧。

影片呈現了人類社會多樣化的遭遇和狀態,與此同時,馬克雷影片中的時間與現實時間同步,它時刻提醒我們,對應的現實生活中,也同樣存在的豐富性和無法窮及的可能。這應該是整個展覽中最具有現實指向和哲學思考的一件作品,它的深刻性在於,通過一種技術性的「同步」來揭示一種觀念上的平行性,也就是說,電影中的存在不是虛擬的,它也是真實的。

層疊圖像

Nobuhiro Nakanishi是一位日本藝術家。2002年從京都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陸續在京都,大阪,福岡展出自己的裝置作品。

Nobuhiro 的作品是通過在一個時間段內不斷拍攝同一個物體獲得影像,然後通過激光列印到有機玻璃板,分層後,每一幀圖像都會有細微變化,成組陳列後形成一個非傳統的美陳裝置作品。

既不是二維的影像展示,也非傳統的三維雕塑藝術,在Nobuhiro的作品中增加了「時間」的新維度,令作品前的觀者可以洞察時間流逝的「三維印記」,本「無形」的自然變化被賦予了「有形」的新詮釋。

藝術家將拍攝的某一個場景,噴墨列印在有機玻璃上,讓每一幀照片呈現在每一片玻璃上,便成為一個獨特的塑料裝置,一組獨特的風景,尤其是在運動時,感覺像時光流逝。將每一寸記憶都留了下來。

Mechanic of Passion

日本設計師Tokujin Yoshioka與腕錶品牌卡地亞(Cartier)合作舉行名為「卡地亞時間藝術—鐘錶家的熱情」(「Cartier Time Art:Mechanic of Passion」)的世界巡迴展覽。此次展覽於中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呈現151枚卡地亞古老腕錶、16枚卡地亞藝術系列之「藝術大師」腕錶、20枚「製造運動系列」腕錶及15枚「卡地亞高級製表系列」腕錶,充分展示卡地亞鐘錶技術和美學的非凡創新成果。

此次展覽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從鐘錶工匠到設計師的卡地亞鐘錶家們勇於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力量已經滲入展覽的每一個角落。

主持設計師Tokujin Yoshioka曾經設計過2009年卡地亞於東京國立博物館Hyokeikan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在這次「卡地亞時間藝術」展覽中,Tokujin力求從歷史傳統及先鋒創意兩個方面來展現卡地亞腕錶的獨特魅力。以3D效果展示的腕錶將卡地亞的新時代節奏傳遞到每個參觀者的心中。

不同層次的透明度將整個空間變成了鏡體,展示著價值遠遠超過其小巧尺寸的腕錶藝術品。光亮照射著150,000條透明纖維,巨大的透鏡將人們帶往通向未來的大門。

時間切片

「時間切片」是為義大利奢侈製表商「沛納海」而設計的一組裝置。設計運用透明的空殼材質,模擬製作出了沛納海品牌的手錶特點,設計由一組單一筆畫的數字時標和方形的外殼組成。這組以時間為主題的裝置在東京青山旋轉畫廊展出。

一片時間

設計師利用擠壓的操作方式將整個裝置延伸至16米。訪客可以將長長的空殼時鐘,手工切分成一片片的成品鐘錶帶回家。設計師將訪客的年齡數字轉換為毫米單位,訪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切下不同長度比例的時鐘。作品展出於一個圓形的空間內,按照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排列展出,比如「拋光」,「打磨」和「組裝」。

空殼狀長條裝置

16米長的展品

將長長的空殼時鐘手工切分成一片片

鐘錶組裝的方式,和這些空間咬合排列的方式模擬了真實的手錶齒輪

展覽現場

每過五分鐘就有一片鐘錶從展品中切下來,長而細的「空殼狀時鐘」隨著時間的流逝變的越來越短,隨著每一片被切下來,展出也接近尾聲。當所有展品被切完,展出就結束了。也就是說,這個空殼長條的時鐘就像一個沙漏一樣,讓人們實實在在的感受時間的存在。時間單位轉換成長度單位,再讓它一寸寸消失的互動方式就像時間被一點點售賣了出去。訪客感受時間的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時間」帶回家。

不同長度比例的時間切片

組裝零件

成品

Light is Time

同樣是腕錶品牌,在2014屆米蘭設計周上CITIZEN展出的光影藝術裝置,是由巴黎著名建築師田根剛 (Tsuyoshi Tane) 和西鐵城設計團隊聯袂合作完成。作品通過對腕錶機芯主板進行改造,體現「Light is Time」的主題。

GIF/1975K

GIF/1838K

懸置於空中的80,000塊機芯主板營造出一個充滿靈動、想像的空間。同時,CITIZEN還展出了上世紀二十年代誕生的第一款懷錶和時下最新表款。囊括了CITIZEN的文化歷史、代表產品,以及精美藝術裝置等內容的主題展,讓觀眾更深入的感受到CITIZEN作為世界級腕錶企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工匠般的製表工藝。

建築師田根剛 (Tsuyoshi Tane) 通過觀察CITIZEN的製表過程尋找靈感,回歸到時間的本質,提出了一個最簡單的概念:「Light is Time」。當太陽的光芒灑向地球的時候,地球上開始出現了晝夜交替和四季更迭,萬物開始生長。而當人類注意到這些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創造出了時間的概念。

時間之光

「時間」是胡介鳴長久關注的創作母題,作為當今中國數字媒體和錄像裝置的先驅藝術家之一,胡介鳴利用多樣化的創作媒介,在科技的未來性與新媒體的變幻莫測,回溯根植於土地、城市的歷史,在記憶的吉光片羽中,尋索亘古不變的價值、觸動人心的創作本質。自90年代中期的作品便加入媒介裝置。他醉心於研發媒介技術的多樣可能,熱衷於藝術中「媒介」的探索與對「媒介」本身藝術化的思考,形成胡介鳴作品的鮮明特色,並且利用眾多的媒介,持續提出他的辯證與觀點。

胡介鳴將水晶廳的空間整體規劃,打造出相輔相成、相互呼應的多組大型裝置作品,以《輸入輸出: 天堂與人間》以及《水平狀態》為主軸,分別運用數字媒體、架上繪畫和影像裝置,展現胡介鳴關注於時間、空間、歷史、記憶的交替更迭,擅於運用各種創作媒介的多元向度。

天堂系列 全透膜窗貼效果圖

先有光而後有天地,「創世紀」七天啟動時間巨輪。胡介鳴從震旦博物館水晶廳的七扇長窗擷取靈感,運用「輸入輸出」的影像實驗手法,進行人腦與人工智慧的唱和,一再反覆、變奏出300多件作品圖像,在計算機的程序世界衍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意義,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很實在地得到「創世紀」的發現,儼然「再創一個精神的世紀」;而在這樣的對話之中,「天堂」的數字媒體與「人間」的架上繪畫,相互之間的煉接與平衡,則體現於影像裝置「水平狀態」。

天堂系列 局部

從公眾共有的「記憶」為出發點,以影像的「輸入輸出」為創作手段,構成色彩斑斕的七扇巨型長窗,從形而上的《天堂》到形象繽紛的《人間》,最終以大型影像裝置《水平狀態》帶動歷史的思辯。作品整體創造出靈光流變的藝術場域,由藝術家的記憶拼圖,喚起觀眾的共鳴、觸動、參與,借時間之光的流轉,延展了創造的精神。

《水平狀態》

日晷

日晷是遠古時期人類的智慧結晶之一,用來計量時間的長短,而今人們雖然已經不用它來判斷時間,但這光影原理卻成為不少藝術家的靈感,創作出各種延伸裝置設計。

印度街頭藝術家 DAKU 以陽光為媒介,打造了「Time changes everything」裝置,素白的牆面上看似印滿了文字,但如果你有耐心駐足觀看,就會發現這些文字都是浮動式的影子,從日出到日落慢慢地改變形狀,它們就像從前的日晷一樣,只不過這次不顯示時間、而是反映出藝術家想傳達的價值---「時間會改變一切」。

DAKU 在牆上釘了很多排軌道,關鍵的文字本體就垂直安置在上面,當你貼近牆壁抬頭向上看,會發現這些字母都是倒著放,當陽光投射下來時,才會映照出正確的方向。

印度具指標性的藝術區 Lodhi Art District 位在首都新德里,這裡聚集了許多街頭藝術作品,每年更會舉辦 STREET ART FESTIVAL,邀請更多國際街頭藝術家前,DAKU 的「Time changes everything」就是其中之一。有趣的是,如果這套文字模板都是可替換式的,那麼未來它的作用將會相當廣泛,不僅可用來作為純藝術展示,更能成為城市活動的宣傳牆面,一舉數得,且不會產生額外的垃圾!

Time Waterfall

宮島達男的作品《Time Waterfall》揭露了人類生命的永恆光輝,從而帶出「活在當下」的思想。屆時環球貿易廣場的外牆上將投射出自然數1至9,從大至小如瀑布般落下,但永遠不會達到「0」。這不斷的倒數過程象徵著生命,而光影的熄滅則代表了「0」,既死亡的喻象。每個數字都將以不同大小及速度出現,營造出層層迭迭的複雜效果,彷佛每一層都代表著一個生命的軌跡。

效果圖

該作品採用沿襲了藝術家的一貫對LED燈的標誌性運用,表達藝術家創作的基本概念——「持續蛻變」(Keep Changing)、「連接大千」(Connected with Everything)以及「生生不息」(Continue Forever)。作品中刻意遺漏了數字「0」,參照了佛學中「空」的概念,代表著無有無存的狀態。數字作為抽象的概念符號,則成為了宮島達男的通用語言,讓他的作品能被國際藝壇理解與接受。

觀眾可從香港的不同地點欣賞本作品,包括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其他建議觀賞地點包括:添馬公園、中山紀念公園,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三樓及四樓平台。

Green Room

倫敦設計工作室 Glithero 和設計師 Panerai 時間主題裝置Green Room 。從時間的線性流逝中獲取靈感,用一連串彩色霓虹線製造出一個「抽象的時鐘」橫跨V&A的六層樓,人們在每一層觀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其中的每一條線都與樓頂的電動旋轉臂相連接,所以當旋轉臂轉動起來,一條條的綵線便跟隨著緩慢上升或下降,便形成波浪般的旋動。

整個裝置模仿著鐘錶的指針進行規律運動,這扭轉了人們對鐘錶的概念,感受到了線性時間的流轉。

A million Times

如果在時間面前一切都是渺茫,作為「我」的存在意義又是如何。或許在時間洪荒中,作為僅僅參與其中非常微小一段的我們,並沒有這種頓悟。不急,來到由斯德哥爾摩工作室Humans since 1982的「A million Times」作品前,或許能讓你感知到一二。

它是由288個時鐘、576個馬達組合成的裝置藝術,非黑即白的視覺呈現,能讓你立馬被代入,去思考非黑即白的生存意義。

每個時鐘都擁有一個獨立的馬達,馬達可以調整各個時鐘的顯示時間,藉此通過時針、分針的運動,排列出各種不同的花樣、文字、數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中國ArtChina 的精彩文章:

英國福克斯頓三年展:迷失在海上的藝術
當羅馬遇上塗鴉

TAG:藝術中國Art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