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經絡與疾病的關係

經絡與疾病的關係

之前提到過,經絡是組織液通道,同時也說過它也可以是一種氣道,裡面沒有血,只有由血生成的「氣」。這些氣推動著血液的全身流動,貫通人體各個部位,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醫常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也就得到了概括性的解釋。

因為經絡中的「氣」被堵塞,導致無法全力推動血液到達相應的組織部位,便會發生局部組織的異樣,輕則發麻無感,重則產生病變,無法代謝出人體組織產生的廢物,導致廢物的堆積這才有了局部的肥胖,有了病變或生病等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經絡有著和血管同樣重要的地位,氣道不通可能會導致三高或冠心病的癥狀。我們要想弄清楚病因,應該在診斷時分別求助於中、西醫。這樣才能以最大效率剷除病痛。

我們有時候會發現有人在經歷一場大手術之後,檢查所有的指標,發現一切正常,但是就是感覺到這人無精打采,沒有元氣了一樣。其實這就是在手術過程中傷害到了氣道——也就是經絡。導致經絡被切斷了,「氣」無法流暢的在體內流動,推送血液。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看看剖腹產的做法,前幾年的剖腹產是橫切的方式,導致腹部的幾條大的經絡被依次切斷,術後婦女就會出現各種疑難雜症,西醫無法解釋的疾病,因為檢查各項指標都正常,但是病人總是感覺到哪不對勁不舒服。這幾年,西醫發展了許多微創手術,這就是為了避免對經絡的傷害,也是對人體經絡和氣的運行客觀上的保護。

按摩人體經絡時,人體會感覺到發熱或者神清氣爽,這就是因為按摩經絡使氣道通暢,「氣」會進一步推進血液的流動,加速的血液流動,增進了新陳代謝。這才讓人體感到輕鬆感到舒服。

氣血在臟腑交匯時,由於經絡被堵,這樣會產生氣滯,氣滯使血液流速變慢,心臟為了保護人體組織能夠得到充足的血液供養,會增加泵血能力,這一增加就形成了高血壓。同時氣滯也是帶來血栓的因素之一。我們可以看出中醫的氣血學說,已經反映了人體血液循環的實際狀態。在一些臨床實踐中,西醫的冠心病於中中醫的氣血學說密切相關。前幾年不少患者在嘗試了中醫活血化瘀一類的療法後發現癥狀有明顯的改善。導致那段時期大家都在瘋搶一種中成藥——復方丹參片。甚至有人會長期使用。(其實這不可欺的。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囑咐來服用藥物,為自己的身體負責。)

《內經》中說過氣道中的「氣」來自於血,氣生於血。氣又作用於血,推動血在體內的流動。同時「氣」也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氣道中的氣和大自然產生的氣是一樣的,同時又是能相互影響的。中醫常說的「賊風」就是自然界中產生的一種氣,它極其細微,讓人無法察覺。這種賊風侵入人體後與我們經絡中的正氣相遇,自然會產生相互博弈的狀態,正氣勝,則無病,賊風勝,各種疾病皆有可能。關於這個,中醫有不少的說法,像什麼「治痰先治氣,氣暢痰自消」;「氣有餘便是火,氣不做足便是寒」;「風盛則癢」,「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等等。這些說法體現中醫對於賊風的認識。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體會到,有時候會無緣無故的打噴嚏,這就表明了「賊風」侵入了機體並且引入了「寒、濕、熱」等一些邪氣。同時仔細回味打噴嚏的過程,往往打完噴嚏後我們會發現起雞皮疙瘩,這就是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因為知道了被邪氣侵入了,就採取應急措施,起雞皮疙瘩就是我們的汗毛孔全部關閉,關閉的表現就是你發現汗毛全都站立起來了。

中醫自古有「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萍之末」的傳統說法。賊風不知不覺,無孔不入,為百病之長。同時為了抵禦賊風,人體有抵禦邪風的衛氣,衛氣產生於肺,所以一些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染上肺炎,肺炎會使正氣衰敗。導致衛氣不足,這時候抵禦邪氣的力量變弱,這樣就會帶來各種疾病。這些風邪致病的病例在一些西醫們也能親身感受到,但就是在理論上說不清道不明,因為他們不研究「氣」,舉個例子,有時候我們會不知道什麼原因身體皮膚會瘙癢,然後會起一大片的紅斑或紅疹,對於西醫來說這些都是叫做蕁麻疹,給你吃一些抗過敏葯,或者消炎藥等等,之後在等著複發。對於中醫,會說這是風邪入侵,說明體內的正氣正與風邪相互博弈,同時發於體表,這是好現象,說明體內的正氣很足,往往沒有葯,就是叫你平時多注意作息,多調理身體,頂多給你來幾針疏通一下經絡。然後自然的痊癒。中醫看病的目的是輔助自生身的免疫機制,增強免疫系統,因為中醫認為人體自身可以抵禦一切病痛。

但是在人體中又存在幾條容易進風的穴位,一旦被邪氣入侵,極易感冒。

如頭頂的百會穴,鼻翼兩側的迎香穴,肩膀上的肩井穴,腳底的湧泉穴,肚臍眼的神厥穴,膝關節的犢鼻,肛門的會陰等。我們應該呵護這些極易受風的薄弱穴位。為了防止人體的衛氣過多的疏散,中國人會世世代代相傳,寒季要注意戴帽、戴口罩、穿坎肩、睡覺蓋肚子、蓋肩膀、穿襪子。。。等等。這也是一些家長從小就教導我們睡午覺要蓋上肚子以防著涼的原因。旨在保護經絡不受外界邪氣的侵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