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失敗的人生很難反轉?

為什麼失敗的人生很難反轉?

壹讀百科

喪得理直氣壯的壹讀君|魯西西

因為「失敗」這個詞用在這裡其實並不貼切,當我們大多數人意識到不對勁時,等在前方的結果應該叫「潰敗」。

由無數失敗積累而來的全面潰敗。

雪崩降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心理學家曾對重慶市未成年犯管教所207名正在服刑的青少年男性罪犯進行調查。發現他們受過的情感虐待、軀體虐待明顯高於普通中學生。被父母忽視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低自我認同,而一個自卑的學生同樣很難在學校得到老師的肯定,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重了內心失衡,陷入惡性循環。

「每個罪犯出現時,都各自帶著已經扭曲的人格,而當你試圖分析這些人格背後的因果時會頭疼無比。固然,這些人走上了黑暗的歧途,可又是誰將那條道路鋪在了他們腳下?」

當因果鏈足夠長的時候,我們通常稱之為「命運」,或者叫「路徑依賴」

這個由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提出的理論認為:偶然的事件決定最終的結果,隨意的選擇也能將人推上不歸路。

就像開車,方向盤看似握在司機手中,但就算是老司機也只能在早已鋪好的高速路上賓士,不可逆行。

假設一開始便幸運地選擇了正確路徑,只要沒有大的變故,未來基本就是打怪升級。你會收穫各方面的支持,路徑本身也有「自我強化機制」,在最初的良好基礎上,通過不斷地學習、調整和適應,進一步向更完善的境地變遷。

相應的,選擇錯誤路徑的人十有八九會一錯再錯,因為路徑閉鎖的局面一旦形成,人會被釘在那裡,不得不跪著走完自己選的路。其中自然會出一些逆襲的英雄,但任何事情都得看概率。

人生反轉之所以艱難,是因為想打破已有的路徑,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和信念,難度無異於斷臂求生。想想《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人到中年的他為了畫畫受到了怎樣的「懲罰」?妻兒的怨恨,貧病交加,最終客死異鄉。故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會為他勇敢追夢的行為喝彩,可是同樣的代價並非每個人都承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本身就是一種天賦。現實中更可能的是一朝選擇六便士,終身都得為了這點利益折腰。

要不怎麼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因為再微不足道的選擇也終有一日會成為你生活的地基,牽一髮而動全身。

可誰又能保證自己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對的呢?即使當時認為正確的,回頭再看是否依然如此?

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過一位互聯網精英分享他的轉行經歷。多年前,高考成績優異的他在家人的建議下選擇了當時蒸蒸日上的通信作為專業。誰能料到,等他真正踏足通信領域時整個行業已顯頹勢;永無止境的出差、加班更是迅速磨滅了他的職業熱情。

想跳槽,但拔劍四顧心茫然。彼時他所有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都只適用於通信領域。而且憑著不錯的業績,他當時已經是一個團隊的負責人;title或許是虛名,但收入的增加是實實在在的,這對正在談婚論嫁的他非常重要。

五年,最終他花了整整五年才在現在的公司找到了一份非常滿意的工作。其間他幾乎每天都過著高三生的日子,才兼顧了現有工作、家庭和完成新專業的積累。

無論多聰明的人,都不可能做出完全準確的判斷。我們受限於自己和時代,能達到「有限理性」已是難能可貴。所謂正確的選擇,不過是比較成本與收益,使自己在一段時間內受益。

而這好處是命運單純的饋贈還是捕鼠夾上的誘餌,無數細小的偏差會將你我引向何方,唯有時間知道。能夠確定的是,每個必然的事情都來自於曾經的偶然,「我們跟隨大小事件隨波逐流,為這些事情所裹挾,乃是不可避免的。」

崇禎皇帝自掛歪脖子樹前也是位勤於政事,節儉樸素的君主。可惜滅大明朝的不是李自成和努爾哈赤,而是那些發生在萬曆十五年,連歷史學家都忽視的末端小節。

參考文獻

1.《諾思路徑依賴理論的基本要義探析》,馬耀鵬,《科學·經濟·社會》

2.《諾思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新發展》,劉和旺,《經濟評論》

3.《中國古代陷入「家天下」路徑依賴的原因分析——從新制度經濟學和進化博弈理論角度探析》,張焱,《博士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就算再來100億人,地球也養得起
聽說香蕉和棗一起吃會看到人生的走馬燈?實驗揭秘最最最噁心的吃法配方
《使女的故事》:看人類怎樣作的一手好死
你分手都花了多少分手費?
老師說不抄20遍不準走?給你個理由說「NO」!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