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EA正式申請上市,Shopee還會繼續燒錢么?

SEA正式申請上市,Shopee還會繼續燒錢么?

傳聞已久的Garena上市計劃終於得到官方證實。由Garena改名而來的Sea最近已經向紐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表,目標籌集10億美元,高盛,摩根士坦利和瑞士信貸等投行操刀此次IPO。

Garena由天津人李小冬2009年在新加坡創建,最早為在線遊戲平台。平台獲得騰訊的投資以及多款高品質網路遊戲區域的代理權 ,很快在東南亞及港澳台積聚了數百萬活躍用戶。

今年5月,Garena在其E輪融資中籌得5.5億美元,隨後公司改名Sea(寓意東南亞Southeast Asia)。旗下同時擁有在線遊戲品牌Garena、跨境移動電商平台Shopee,數字支付服務AirPay以及社交應用Beetalk。

Sea的主要業務板塊

不難看出,在整個定位和版圖的設立中,Sea把自己定位為東南亞的互聯網巨頭。著力基於自己的用戶群建立自己的商務生態系統,同時也在積極進行投資---就像騰訊和阿里在中國所做的那樣。

其實,Garena上市早有預謀,但是直到2015年Shopee創立,這個故事都不太好講。遊戲發行業務雖然很賺錢,但是畢竟大部分高質量的遊戲都屬於騰訊或者騰訊的子公司。儘管騰訊是Garena的大股東之一,每幾年續簽一次的發行合同並不能讓投資人信服Garena本身值得獨角獸的估值。

Shopee成立後一開始的主要團隊從Rocket Internet引進,發揮了快速抄襲重執行的特長。一開始把紅杉投資的C2C電商平台Carousell作為對標,但是很快就超出了Carousell的野心 - C2C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畢竟成不了大氣候。Shopee不管是C,小B還是品牌,通通引進。而且在很多國家推出包郵,免平台費等多項政策。

兩年多的時間裡,從流量甚至GMV上,Shopee都宣稱自己超過了Lazada。而目前Shopee還在繼續猛攻,快速攻城略地。Garena上幾輪融資應該都是給Shopee添加燃油。

畢竟,其他的業務都很依託遊戲的場景 - 雖然這個場景也不小,但是相對於東南亞廣闊的市場來說,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子板塊。電商對生態的意義就遠不一樣了。

Sea目前95%的收益來自於Garena,而Shopee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則是純粹靠著大量的燒錢補貼。東南亞電商市場競爭異常激烈,Shopee不但要面對Lazada,Amazon等後台極強的對手,同時也要解決如何盈利的問題。連同是由騰訊投資,在東南亞蠢蠢欲動的京東也把Sea視作競爭對手。此前Shopee表示從GMV來看,他們已經是目前東南亞最大的交易平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計算這一數據時,他們將台灣市場也算了進來。台灣市場在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Shopee的第一大市場,目前Shopee仍有37%左右的訂單來自台灣。同時,GMV只是訂單成交總額,並沒有剔除下單後取消及退貨的訂單,所以只看GMV也不夠全面。

把Sea衝上市之後,Shopee還有很多思考和抉擇要做,未來並不是那麼明朗。

墨騰創投致力於為海外市場探索者定製專業化的解決方案,涵蓋包括亞洲,中東,東歐以及拉美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墨騰協助創業者,投資人以及成熟科技/互聯網企業對在激烈的中國市場中得到驗證的商業模式進行有效改進,並使之能夠適應高速發展的海外市場。同時,墨騰創投也與多個機構進行投資和孵化的業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騰創投 的精彩文章:

不只是金融,20個可能被區塊鏈顛覆的行業
軟銀將在印度市場撮合Uber和Ola?

TAG:墨騰創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