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眼前無寶 心中有道——是藏家最高的境界

眼前無寶 心中有道——是藏家最高的境界

在歷史上,文物收藏,自商周以來就有記載,無論國家性質或者私人性質的收藏都有很多成功的典範。其中,北宋和南宋就專門設立內府機構,專門從事收藏和研究。北宋晚期的私人收藏領域功成名就的代表就有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他們費盡巨大的心血收藏的文物藝術品雖然在戰亂的顛沛流離中散失,但他們給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金石錄》巨著。《金石錄》考訂精核,評論獨具卓識,在中國金石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地位(目前唯一的宋版殘卷《金石錄》,今藏上海圖書館)。

作為承載中華民族歷史血脈之傳承的文物古玩,收藏它們,起碼是對祖先們歷史遺物的尊重,並且通過收藏讓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歷史的存在。通過研究和論證,可以讓我們正確的矯正歷史錯亂,領略曾經的歷史原貌,品味它們的工藝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進而展望未來,推動本時代工藝藝術的創新發展。這就是收藏的意義。

為此,根據多年的觀察和深刻領悟,在這裡談幾點「文物古玩中古陶瓷收藏何為成功?」的粗淺認識,算是拋磚引玉:

1、從初玩到瞎玩幾年,撞的「鼻青臉腫」和被騙的「七零八落」之後幡然醒悟(脫離「國寶」思維體系),然後踏踏實實的重頭學習,開始請教正經圈子裡老師,務實的收集到代的大量標本殘器,深度對比和考察相關的館藏器(有條件最好上手研究),拜訪考察行里資深收藏人士的相關藏品,反覆研究各類層級的高仿和作舊方法。

2、有些人因受條件的限制或者從純粹文化休閑的角度考量,從玩瓷片中找到快樂,並樂此不疲,一生收集大量各類高端殘缺標本,這也是一種成功。

3、有些人把多年收集的標本只當做學習的老師,以標本、館藏、高仿的綜合掌握中,再轉換思維體系,並有選擇的玩不是大價但很開門半殘器和整修器。由小到大,由簡到難,由殘到整的逐步轉換整器概念。同時訓練壓制的膨脹慾望到理性思維,熟練掌握各個階段的一二線價格和市場價格套路。

4、具備一定眼力,闖蕩各個渠道(合法),建立一定的人脈關係,敢於拿下高級的開門行貨,並在「需要」的情況下成功的讓出去(以藏養藏,逐漸積累財富階段,為碰到真正收藏的精品做準備,為了一個目標而竭盡全力達到一定的收藏規模(最好專項收藏)。這也算是基本上成功了。

總之,收藏成功是不斷歷練和不斷成熟漸進過程,藏家不可能藏盡所有,大收藏有大的成功,小收藏有小的成功,單一收藏門類有單一的成功,綜合收藏有綜合規模的成功。小中見大,百粗不如一精,百精不如一珍。收藏的成功不是你規模有多大,博物館有多氣派,關鍵是收藏品的品級和珍稀的程度有多高。用劉劉禹錫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形容高層次的收藏最恰當不過了。

收藏文物古玩,不但要體現它們的品相和珍稀度,關鍵還要具備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所以古代文物藝術品的收藏或者投資性質的「收藏」,在確保真、精、稀的前提下,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的具備是衡量是否收藏(投資)成功的標準。

(源自:法制日報版權屬原作者)

作者:李經理(作者系澳門東方典藏的市場部專業負責人)

如果你有好的藏品要出手、或者要鑒定的,可長按或者掃下面二維碼加微信交流!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有勞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能有所收穫,非常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物一系列 的精彩文章:

收藏:切別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理想化中
什麼市場才可以真正幫我們賣出古董?

TAG:文物一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