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寶馬也搞了汽車無線充電,企業們盯這項技術很久了,為何沒普及?

寶馬也搞了汽車無線充電,企業們盯這項技術很久了,為何沒普及?

無線化很可能是未來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發展方向,但想等它普及應用,還有諸多難題需要解決。

文|夜葉

傳統燃油時代殺過來的、最會盈利的汽車公司——寶馬,近期向電氣化「轉身」的動作頻頻:

先是稱到2025年將推出25款電動車,其中12款為全電動,並主動破除用戶對續航能力的擔憂,「到那時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到達約700公里。」寶馬CEO Harald Kruger說;再就是電動汽車配套設施,包括無線充電系統、有線充電樁等,寶馬也正強化布局。

這些寶馬豪擲千金賭未來的行動里,最吸睛的還是給汽車無線充電。想像一下,如果有了無線充電,用充電電線「插電」的步驟即可省去,且無需再四處尋覓充電站,還能避免出現因插頭規格差異沒法充電的尷尬境地。

早在4月底,寶馬就宣布即將能在汽車應用無線充電,日前有了些新動態。總體來說,2018年款寶馬530e插電式混動汽車將匹配無線充電功能,用寶馬自家的無線充電感應板、外加220V的電源插座就能為汽車充電,選擇安裝在地面或埋在地底皆可。

這裡用到的是電磁感應原理,可理解為由蘋果站隊的Qi標準的電動汽車版本,只是充電的對象由手機變為了汽車。依據寶馬視頻演示,車需要充電時,駕駛員把車緩緩駛向感應板,車內顯示屏將給出提示,直至畫面中的藍色圓圈能內含綠色實心圓,即視為車已停好,即可進行充電。

關上車門,充電就開始了。感應板作為發射端,其內置的電磁線圈通電後產生交變電磁場,汽車接受端的線圈感應到磁場,然後輸出電流,為電池補給能源。

充電過程中,你的手機端會顯示愛車充電的詳細信息,電充滿後,充電進程將自動停止。你再不用乾等著充電,也能充分利用好時間,同時省去考慮何時充滿、是否充滿的問題。

目前,寶馬的無線充電方案還處在評估測試階段,若能順利通過認證,美國和歐洲的用戶或將明年就能用到了。不過,支持無線充電的車型暫時還限於530e,寶馬官方其他車型,如330e、740e、i8、i8 Spyder肯定很快也能應用。

同樣想在2018年打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旗號的,還有寶馬的老對手賓士。此前,賓士展示了與高通無線充電子公司Qualcomm Halo合作開發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示意圖,與寶馬方案基本類似。

雖說無線化很可能是未來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發展方向,但想等它普及應用,還有諸多難題需要解決。

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說,上述提到駕駛員需按指示把車停到無線充電區域準確的區域,這可能會讓某些人抓狂。因為與智能手機無線充電相同,本質都是電磁感應原理,嘗試過智能手機無線充電的小夥伴定然有小心翼翼擺放手機的經歷,稍有偏差充電或將沒法繼續。遑論考驗你車技去移動汽車這般龐然大物了,恐怕直截了當插上就充電還省事些。

還有在磁場範圍如果有雜物,或將直接打斷充電過程,比如突然竄出一隻貓,片片飄零的落葉。這意味著,基於電磁感應原理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對場所有一定要求,私家車庫更符合比較密閉的空間。而類似特斯拉超級充電站或其他有線充電樁在公共空間擺放的形式,僅傳輸效率低這點,就阻礙了電動汽車電磁感應充電大範圍公用。

實際應用的話,無線充電時間長、性價或較低等也是問題。

比如,寶馬的無線充電感應板最大充電功率為3.2kW,想充滿530e搭載的9.4kwh電池,約耗時3.5小時,對比來說,早前寶馬推出的充電樁i Wallbox充電功率為3.7kW,給電池充滿電用時不到3小時。前者價格暫時還未知,後者單價為1000美元,如果無線充電連價格優勢都沒有,那對比有線顯得就有些雞肋了。賓士那款也一樣,據SlashGear,目前賓士有線充電系統最大功率為11kW,而無線充電系統的功率為3.6kW。

當然,以磁共振技術為基礎的無線充電,某種程度能解決電磁感應式的充電困境,國內外涉足前種技術的也有如高通、豐田等代表。

如高通的Qualcomm Halo,官方稱能實現停車即充電,就用戶體驗、場所部署而言,都較電磁感應解決方案有所優化。且因為支撐比電磁感應無線充電大的充電功率,磁共振的充電方案所需時間或將更短。

另外,高通稱已研發出半動態和動態充電技術,今年5月,高通在法國測試了動態充電技術,車輛行駛過嵌有無線充電硬體的道路,獲得了高達20kW的感應充電電源。最理想的狀態是,你如往常開著車,想充電的時候,開過道路充電區,電就充滿了。

但這種技術的痛處是,成本高、技術難度大,想普及並不容易。儘管高通描繪的「停車即充電」「邊走邊充」的前景很美好,可這種更像錦上添花。如果沒有體驗方面質的飛躍,想無線充電,卻又價格較敏感的人群,恐怕還是更傾向電磁感應的解決方案。

不過,無論是電磁感應還是磁共振的無線充電,都難逃的「質疑」是輻射問題。雖說科學理論並未證明無線充電的輻射對人體有危害,但人畢竟是生物,並非機器,對新事物難免有恐懼感,如果長時間處於電磁場,可能會感到恐慌。

此外,改造成本也不容忽視。市面上很多無線充電方案,是將感應線圈埋至地底,小範圍、低密度的話也許還能在現有基礎上,挖坑、改造鋪設,相反則成本太高。寶馬那種能放在地表電磁感應板,某種程度避免了改造難題,但又受制於電源插座,說白了還是為土豪打造的……還是好好工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從豆瓣9.1的《白夜追兇》說起,「國產罪案劇」算是開宗立派了嗎?
低調上線,加上二手轉讓,阿里布局了三個C端電商場景
Uber那個被炒了的高管建了個宗教,網友:三體里的降臨派
專訪源碼資本張宏江:AI產業、學術界缺人是通病,中美都是如此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