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豆瓣9.1的《白夜追兇》說起,「國產罪案劇」算是開宗立派了嗎?

從豆瓣9.1的《白夜追兇》說起,「國產罪案劇」算是開宗立派了嗎?

從編劇、製作、受眾到商業化,中國罪案劇正在高速成長。

文 | 許盈

編輯 | 方婷

無論是以口碑還是人氣來衡量,這個夏天,罪案劇都可以算是迎來了爆發期。

愛奇藝播出的《河神》是披著奇幻外衣的罪案劇,幾乎同時上線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分別在豆瓣獲得了9.1和8.3的評分,TVB聯手企鵝影視出品的警匪劇《使徒行者2》則又把港劇帶回了我們的視野。

在國產抗戰劇、言情劇常年被吐槽情節不可理喻,演技一言難盡的時候,罪案劇大概是唯一一個踮踮腳尖能夠到英美劇肩膀的類型。尤其是當這個題材開始擁抱網劇之後,《暗黑者》、《心理罪》、《餘罪》在豆瓣的評分均在8.0分以上。

一個類型的成熟需要時間,人才儲備、觀眾接受度和平台的持續投入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一兩個爆款似乎不能說明什麼,正如《太子妃升職記》之後,再難有同類題材達到類似高度,但罪案劇幾乎每年有黑馬出現,依循著極其相似的路徑,沒有大牌、中等成本,取得爆發性的口碑,看起來,這一類型的火候像是到了。

為什麼這兩年火的都是罪案劇?

「罪案題材恰恰是很難成為全民爆款的。」《白夜追兇》總製片人袁玉梅乾脆地否認了「這兩年火的都是罪案劇」這個前提。

事實上,《白夜追兇》取得的成績已經算得上黑馬。截至9月27日,這部劇在優酷的累計播放量接近13億次。而在一周前,當這個數字還是5億的時候,各大影視娛樂媒體對它已經鋪天蓋地的一片好評。

袁玉梅第一次看到《白夜追兇》的劇本是三年前,幾乎與看到《心理罪》劇本同時期。2015年還是網劇剛開始嶄露頭角的年份。因為政策因素,刑偵罪案劇在電視台黃金檔消失已久,周皓琳執導的《暗黑者》、五百執導的《心理罪》在尺度、情節、鏡頭比起《重案六組》等老牌刑偵劇又有突破之處,觀眾猛然在視頻網站上與這一題材重逢,給出的多半是讚譽。

但同一時期,真正稱得上全民爆款的卻是李易峰、楊洋主演的《盜墓筆記》或張天愛、盛一倫主演的《太子妃升職記》。罪案劇得到的是「節奏就像美劇一樣好」的口碑,可如果單以播放量來衡量,最熱的罪案劇播放量也只是那些探險劇或言情劇的一半。比如《暗黑者2》收官時的播放量有13億,《太子妃升職記》的播放量就已經超過26億。

罪案劇之所以延續下來,是因為它讓平台和製作方看到性價比。《盜墓筆記》單集成本在500萬元左右,《老九門》號稱製作費高達1.6個億,這些「超S級」網劇確實給平台帶來了動輒上百億點擊量,但製作方也必須將成本的一大部分花在逐年暴漲的演員片酬上。這註定了同等規格的大劇每年只能有1-2部。

相比這些明星陣容的「超S級網劇」,罪案劇只能算是中小成本,它最不用追求的恰恰是高片酬的小鮮肉演員,他們的個人特質遠遠大於角色魅力,多半無法讓觀眾沉浸到罪案劇的緊張劇情中。省下明星演員這塊支出,《白夜追兇》的單集成本據說只有200多萬,《心理罪》第一季宣傳時所用的成本數字是單集300萬,已經是奔著「超級網劇」的名頭去。

只是罪案劇製作成本門檻不高,觀看門檻卻遠高於言情、探險等題材。兇殺、暴力、血腥,這些殘酷的元素把一些「不敢看」的觀眾擋在門外,這也是袁玉梅斷定罪案劇很難成為全民爆款的原因。硬幣都有正反面,罪案劇風格突出的後果是明顯地拒絕了所謂的「主流觀眾」,又始終有一撥特定受眾群。

「從美劇到英劇、到韓國,犯罪題材是主流,他們創作的劇集80%都是罪案的。因為只有涉及到犯罪這個層面,它的懸疑性,它的人性討論、社會性討論才會出來。」五元文化創始人、導演五百說,他的履歷上已經有《心理罪》、《滅罪師》、《畫江湖之不良人》等成績。在《白夜追兇》這個項目里,他的身份是監製。

80%這個數據也許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犯罪題材無論在英美,還是日韓,都是類型最成熟,也是最容易對外輸出的內容。

罪案劇也是最容易推出續集系列的類型之一,看看福爾摩斯和大偵探波洛的生命力就知道。就IP的定義來說,這意味著品牌延續、持續開發的可能性。愛奇藝拍出《心理罪》第一季之後,樂視很快拍了《心理罪》第二季,光今年就推出了兩部電影改編:包括8月上映的《心理罪》(廖凡、李易峰主演),還有延遲上映、原本定檔國慶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鄧超、阮經天、劉詩詩主演)。

錯過《心理罪》的袁玉梅一直想做一個同類型的劇,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擔心審查尺度影響劇集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缺乏能夠駕馭這個題材的主創團隊。

「罪案劇不像偶像劇,你做了A還可以有人做B、做C、做D。但是罪案題材我覺得是一個就成一個,是不可能輕易模仿成功的。因為每一個罪案劇都非常的風格化,而且互相是沒有可比性的。」袁玉梅說。

這不是件英雄主義的事

「你不能說《白夜追兇》現在評分到了9.0,就是五百和導演牛X。」五百說話給人的感覺很豪爽,這幾年亮眼的導演成績讓他充滿了自信,「一部劇的成功不是你個人英雄主義就能完成得了的,它一定是一個大家群奮群力一起努力的結果。」

每次採訪,五百必然會提起弧光聯盟。這個由他發起的創作組織囊括了近兩年成功罪案劇背後的許多功臣:包括楊苗(《滅罪師》導演)、王偉(《白夜追兇》導演)等。罪案劇相比生活劇、愛情劇而言是相對比較專業的一個類型,並且可以細分出社會派推理、本格推理等類型,弧光聯盟讓導演們得以相互溝通,保證經驗的積累。

五百算是半路出家,在大學畢業以後才誤打誤撞進入影視行業,由後期剪輯慢慢轉向拍攝,從婚禮、葬禮、公司會議,到紀錄片,什麼都拍過。非科班出身並非壞事,反而使他從大量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拍戲法則,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弧光聯盟還有許多成員也可以算是半路出家,從剪輯師、發燒友等身份轉做導演、製作人。罪案劇在國外的成熟,也讓他們可以有很多借鑒的來源和突破現有國產劇的空間,比如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多線的敘事結構等。

這個圈子不大,袁玉梅找到了五百,就等於敲定了製作班底。除了導演之外,弧光聯盟還有動作導演、正片剪輯、預告片剪輯、攝影指導、配樂等覆蓋整個影視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人才,各個環節的人都彼此合作了很多次,相互信任,他們手裡同時有多個劇在運作(不止罪案劇),各個劇可以同時進行,資源共享。比如武術指導的資源就可以在弧光的各個劇組流轉,長期的合作共事不僅省去了磨合期,也能幫助武術指導人員的成長。

但罪案劇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更重要的原因是源自於編劇嚴密的邏輯與較為專業的行業知識儲備。這讓觀眾在看劇的時候,有一種燒腦的快感。

《心理罪》本就是中國最優質的犯罪小說之一,原著作者雷米是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刑法學教師;常書欣的小說《餘罪》每一部都受到專業警察的建議和指點;而《暗黑者》的原著《死亡通知單》的作者周浩暉,曾任教於華北科技學院環境工程系。《白夜追兇》雖是原創,但編劇指紋是專業律師出身,同時也在創作中請教了警察朋友,出品方還請公安部金盾影視對內容進行把關。

跟網文改編里經常出現抄襲風波的言情、穿越題材相比,罪案劇雖然始終維持高口碑與高點擊率,但相對精英化的作者群體,也保證了它的質量。

逐漸明朗的商業前景

殺青宴是辦過了,《白夜追兇》演員和導演的任務都還沒完。劇集播出一兩周後,他們還得聚在一起,拍攝近10條中插廣告,不斷還有新的廣告主表達出合作意向。

罪案劇曾經被認為是比較難以商業化的一個類型。這類劇集相對小眾,劇情也較難做廣告軟植入,畢竟廣告主習慣於選擇大製作、大明星、小鮮肉這樣更為安全保險的劇來投放。儘管五百的團隊有過《心理罪》、《滅罪師》等成功案例,《白夜追兇》直到開播前才有客戶提出想做創意中插廣告。劇集開播後,由於口碑與點擊不錯,才不斷有客戶向優酷提出要追加廣告,當然,後來者的入場費會有所提高。

目前《白夜追兇》的中插廣告總數達到了15條,投放的品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現在各大網劇中插廣告里隨處可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比如錢站、愛錢進,另一類是資訊、搞笑類app,比如即刻、最右,相比其它品牌,「這兩類客戶配合度比較高,比較好做創意植入。」

罪案劇的創意不止體現在廣告植入上,當這一類型走向成熟,在劇集營銷上,它能玩出的花樣也越來越多。

潘粵明半夜來電,你接是不接?

尤其是在他剛剛演完罪案劇《白夜追兇》之後。手機屏幕上一片冷峻色調里,潘粵明的臉浮現其中,加上一聲比一聲急促的鈴聲,讓人不由自主就陷入緊張的情緒里。但多數人還是選擇按下「接聽」鍵,緊接著就會看到潘粵明邀請你收看《白夜追兇》。

套路,全是套路。這其實是優酷與淘寶做的聯合營銷:打開手機淘寶,輸入「白夜追兇」,就會跳出一個潘粵明的視頻通話請求。這個H5推廣形式不算新穎,此前的優酷大戲《軍師聯盟》、《春風十里不如你》也用過這招,可在《白夜追兇》這個項目里,這種營銷形式引起了比之前大得多的反響。

「劇集、綜藝的宣發,重點不在投放,而是在情緒的營造。」阿里文娛大優酷市場高級副總裁楊振認為《白夜追兇》的劇情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欲罷不能、屏息觀看」的情緒上的鉤子,「我們就規劃這個情緒不能放過,一定要在傳播上帶有同樣的氣質,所以後來海報、文案等各種素材都要這個氛圍。」

罪案劇比其它類型的劇集更能挑動觀眾的情緒,前提是劇情設計得足夠抓人,足夠有懸念感。當搜索+來電的場景遇到《白夜追兇》,觀眾的情緒才真正被點燃,#白夜追兇#這個話題也在來電營銷上線第二天登上了微博熱搜。

相比其他類型,罪案劇在某種程度上觀眾的黏性更高,付費比例也更高。《白夜追兇》一周更新四集,原因是32集8個案件,四集基本會完成一個案子,這樣劇集嚴密的邏輯推理不至於被打斷,同時正好八周可以播完。其次,考慮到「過去排播只是一次性看了別人分批看的,會員並沒有真正比非會員看得多」,因此制定了會員搶先看五集的策略。愛奇藝的《河神》、《無證之罪》,也成為它會員拉新的主打劇。

相比英劇美劇罪案題材的大眾化,未來罪案劇或許不會佔據中國的主流,但中國之大,觀眾正在分化。除了流行多年的言情劇、生活劇之外,向來「小眾」的國產罪案劇也逐漸積累了一批忠實粉絲。正如五百所說:

「罪案劇的未來發展是無窮無盡的,永遠會有超乎你想像的好的東西出現,也永遠有一堆垃圾的東西出現,這是永遠不會消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低調上線,加上二手轉讓,阿里布局了三個C端電商場景
Uber那個被炒了的高管建了個宗教,網友:三體里的降臨派
專訪源碼資本張宏江:AI產業、學術界缺人是通病,中美都是如此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