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五福」從何而來?從「五福」看養生之道

「五福」從何而來?從「五福」看養生之道

文/佚名

《尚書·洪範·九疇》中說「福有五種,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人生有這五福,自然會吉祥、幸福、美滿。《尚書》在提出五福的觀點的同時,又明確提出了人生有六不幸,即:一早亡,二多病,三多憂,四貧窮,五醜惡,六愚懦。其中長壽被列為五福之首,而早死被列為人生的第一不幸。

長壽為五福之首(資料圖)

「五福」從何而來?活了一百零一歲的唐代大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做過精闢論述,他在《福壽論》中說:「福者,造善之積也;禍者,造不善之積也。」他認為人在生活中的福、禍、善、惡都是人自為之。鬼神蓋不能為人之禍,也不能致人之福。他以獨特而深刻的見解,做了最簡煉、最精闢的論述,並明確指出人生之福是靠修養而獲得的。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壽

孫思邈在《衛氣歌》中說:「天地之間人為貴,頭象天穹足象地。父母遺體宜保之,萁裘五福壽為最。」這段話是孫氏在向我們揭示,宇宙天地之間,最寶貴的是人的生命。雙腳並起來如地之方大,應當擔負起繁衍生命的大任,做一名上不愧天,下不愧地的人。人的身體是父母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應該好好保重。「箕裘」是指繼承先人的事業。這裡,大醫孫思邈對人生的寶貴,生命的價值和珍惜健康的重要性,做了最簡要的概括。

孫思邈(資料圖)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許多人奉「人生創造財富,財富改變人生」為圭臬,往往不惜一切手段去謀取財富,這樣往往透支了自己的健康,於是就有了「前半輩子拿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的王均瑤式人生悲劇。須知,健康是錢買不回來的,失去了健康,就會失去一切,有命掙錢,無命享用,沒有生命一切皆無,擁有健康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從醫學的角度說富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遵生八箋》載茂季偉詩「欺誑得錢君莫羨,得了卻是輸他便。來往報應甚分明,只是換頭不識面。」心術不正的人,往往抑鬱寡歡,精神常處於緊張、憂愁、不安、恐懼的狀態,平時表現出功能性心跳加快,血壓不穩,血糖升高,易驚多汗等癥狀,還容易出現器質性病變,如免疫低下,心腦血管性疾病等。這種人嘗不到因富而福的滋味,難以安心享受生活。

花開富貴(資料圖)

能夠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的人非常難得。常言道「我不如人千千萬,人不如我萬萬千」。要權衡自己,面對現實,不能離開了本人的能力和客觀實際。要知己,知足,知命。「平時修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質更為重要。

從醫學的角度說康寧

俗話說,無病無災便是福,康寧常與福為伴。《理虛元鑒》就提出在生活中做到「六節」——節嗜欲、節煩惱、節憤怒、節辛勤、節思慮、節悲哀,有利於康寧平安。書中說:

「在盪而不收者,宜節嗜欲以養精;在滯而不化者,宜節煩惱以養神;在激而不平者,宜節憤怒以養肝;在躁而不靜者,宜節辛勤以養力;在瑣屑而不坦夷者,宜節思慮以養心;在慈悲而不解脫者,宜節悲哀以養肺。」

這六節對於康寧至關重要。

金匱要略淺注(資料圖)

知法、遵法,也是康寧的重要內容。東漢末年醫中之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更能無犯王法。」他將遵守國法,作為康寧無疾的重要內容。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國家法令,這不僅是社會的要求,是社會安定和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是人民健康的需要,如果不遵守國法,違反了國法,那將對人的健康產生消極影響,不僅使身體受到傷害。犯罪者也會受到強烈的情緒反應,其心靈往往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和傷害,對家庭及其家人、朋友,也都帶來傷害,因此康寧與幸福不可忘記國法。

從醫學的角度說「攸好德」

五福中的德與健康養生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序》中說:「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德行對人的心理和健康有重要的影響,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就會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以奉獻為榮,以助人為樂,他就不會去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而整天愁腸百結。孔子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道德修養的人。

好德(資料圖)

不幹那些損人利己的事,不貪不義之財,不做傷天害理的勾當,這種人心神安寧,心安理得,他們吃飯香甜,睡覺安穩,胸懷坦蕩。生活在舒心如意的氣氛中,其樂融融,對內心環境是一個良好刺激。中醫學家認為,修養道德與臟腑陰陽協調具有內在的聯繫。《黃帝內經太素》中說:「修身為德,則陰陽氣和。」《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所以能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孔子明確告誡人們:「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講的也是福與德的關係。

從醫學的角度說「考終命」

考終命即老壽善終的意思,《禮記》中說:「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老壽善終常是福的體現。歲月無盡,生命有終,人活百歲不免一死,古今中外皆然。步入垂老之秋。要正視死亡的必然。

延年益壽(資料圖)

老壽善終其意有三:

一、面對死亡要有坦然態度,不會被來臨的死神所恐懼,所困憂。無論對誰來說,生死都是一個關口,能將生死置之度外,可算進入人生的大境界。宇宙萬物,皆有始有終,人也是如此。未知生焉知死,未知死又焉知生,沒有生死就不成人生。正如普希金所言:「老年就是回到孩提時代,死亡就是回到出生」;

二、無疾而終,沒有慢性病的折磨和痛苦。平時,要明養生之道,懂健身之法,知調養之術,要善於珍惜生命,重視保健。增強體質能延長生命,免受疾病之苦。做到「康而壽」,享有應有的壽限;

三、終生無憾事。人活在世上,要上對得起蒼天,下對得起大地,中對得起黎民百姓。即使離開,人生也無遺憾之事,這是老壽善終的重要方面。

「人生要含笑而來,含笑而去。把鮮花撒在路上,把歌聲留在途中。」這才是老壽善終,福者的一生。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宿命真的存在嗎?如何才能我命由我不由天?
壯族民間文學文化場的構成
吃東西!就能治好病?這個學問要了解
從「三官手書」看道教懺悔與心理治療的差別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