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浪潮來了!

中國浪潮來了!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近,越來越多的世界級未來學家、科技作家頻繁造訪中國?

和早些年來華的西方記者、作家不一樣,他們來華是試圖以中國為標杆,來定義世界新的未來。

關於未來,他們爭論不休,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好,第四次浪潮也罷,大數據論,人工智慧論,萬物互聯論,或中美並肩,或中德領銜,不一而足,但有一點卻高度一致:

中國正站上浪潮之巔,成為全球新浪潮的引領者。

不僅是未來學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最近一個月接連盛讚中國高鐵和移動支付,還謙虛地稱新加坡已經成了「鄉巴佬」;英國《金融時報》、美國《紐約時報》連續拋出「矽谷開始山寨中國」等評論……

倒是中國人自己不以為然。前段時間,20國青年票選中國新「四大發明」,還被人吐槽老外「大驚小怪」,因為被選上的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早已是中國人的生活日常。

對於東西方眼下戲劇性的認知反轉,矽谷創投教父、《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感慨中國的經濟迅猛增長,「現在其他國家都害怕中國將要統治整個世界,而中國是唯一一個認為自己不會統治世界的國家」。

為何會這樣戲劇性反轉?

現在的中國,就像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一直坐在車上的乘客感受不到速度的驚人,只有那些坐在普通客車上的乘客,才能體會到「復興號」從身邊呼嘯而過帶來的——中國浪潮。

為什麼是中國?

這是個好問題。

矽谷投資人、科技暢銷書作者吳軍近日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也說,過去幾百年,中國接連錯過幾次科技革命,現在終於把過去落下的課程補上。

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眼下商業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場景實在是太豐富了。而場景和技術一直都是人類科技史的兩個輪子,相互激發,彼此成就。

美國的路徑是技術驅動新的商業場景,中國的路徑則是以商業場景的發現和創新倒逼技術的進步。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美國先有了搜索技術,才誕生谷歌這樣的美國傳奇;而中國先出了阿里巴巴的電商和支付寶,然後短短十餘年間催生引領世界的雲計算、移動支付和生物識別技術,成為中國浪潮的縮影。

此前幾次科技革命,最好的場景和技術都集中在一個國家。而這次,兩個「輪子」分道揚鑣。這也是為什麼奈斯比特堅信,人類這波新浪潮,將由美國和中國並肩引領。

此外,西方未來學家們之所以不約而同地提出全球正在或即將經歷一場「中國浪潮」,還因為眼下在中國發生的變化,和此前幾次科技革命有許多相似之處。

首先是人才的集聚。

當下,技術精英正大規模涌回中國。2014年,中國回國留學生人數首超出國人數;2015年,回國人員占出國總人數的77%,而15年前,這個比例只有23%。此外,奈斯比特在一次採訪中還提到,和信息革命時代的美國一樣,中國開始密集出現像馬雲、任正非這樣的世界級明星企業家,「讓世界開始意識到中國品牌的存在」。

其次是技術的突破。

很多中國人可能還不知道,中國在多個領域的技術已經趕超美國,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高鐵運行5年,客流量就超過34歲的法國高鐵,而建設成本僅是德國、日本等1/3-1/2,領先世界;

中國航天與美國並肩,中國「天宮」將成未來唯一運行的太空空間站,領先世界;

中國超級計算機在全球超級電腦前100名中分別佔據第1、2、42、67、74、77、78、86、91和第96的位置,領先世界;

中國人工智慧應用及傑出研究者噴涌式集體入選全球科技權威榜單,領先世界;

中國金融科技彎道超車,去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是美國的50倍,領先世界;

……

第三,中國人的生活正讓世界嚮往。

五年前的我們,根本想不到今天的生活會變成這樣:

坐高鐵從北京到上海只用五個小時,是從前的1/4時間;排隊成歷史,幾乎所有要辦的事要買的東西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出門不用帶錢包,甚至連手機可能都不用帶了,因為臉就是錢包……

2017年9月,杭州一家肯德基上線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開啟「靠臉吃飯」時代。

第四是中國的輸出能力。

每次浪潮的引領者,從技術到商業模式,再到生活方式,都會成為那個時代各國學習的對象。眼下,中國也開始具備這樣的輸出力,這正是未來學家們提出的「中國浪潮」的直接表現。

先來看看中國周邊,不少國家已開始借鑒中國發展經驗,引入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眼下,越南、寮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都紛紛要引進中國鐵路技術,坐中國高鐵週遊世界不再是夢;在印度,不少餐館、加油站、飛餅攤、茶葉攤掛上了二維碼;在印尼,人們不僅打車打摩的用手機,連點餐預約快遞乾洗衣服也用手機;此外還有泰國版今日頭條、馬來西亞版淘寶、新加坡版閑魚……這些都讓中國遊客有種奇妙的賓至如歸感。

再看世界,中國人的移動生活正在影響世界。法國巴黎春天、英國哈羅德百貨、芬蘭航空、挪威郵輪、南非觀光巴士、甚至連北極圈都接入了支付寶,「你好謝謝支付寶」,成為老外必學的三句中國話;在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迪拜等全球上百個城市的街頭,都出現了中國共享單車的身影……

「中國浪潮」的影響力如此之大,連《經濟學人》這樣嚴謹的老牌雜誌也發出感慨,「西方用戶正在經歷著一個被中國成功商業模式所塑造的移動互聯網世界。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對移動商務的未來有所了解,它就不能只盯著矽谷,而應該將目光放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國。」

獲得感最洶湧的浪潮

值得一提的是,這波「中國浪潮」有一個此前幾次科技革命都沒實現的突破。那就是,這波新浪潮從一開始,就讓普通人有極其明顯的獲得感。

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初期,受益人只是技術擁有者及投資人,普通人很難受益,甚至會因為新技術出現而貧困,因為機器搶走了他們的生計,由此導致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無論是蒸汽機文明還是電力文明,英國與美國都沒有擺脫這個宿命。

而眼下這波「中國浪潮」,讓普通人從中受益的時間前所未有地變短——

科技的偉大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以基礎學科研究催生科技創新與商業落地,不斷引領人類向前,另一種是把領先的科技場景化、商業化、普及化,從而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

顯然,中國將第二條道路發揮到了極致。

「中國浪潮」的背後,站著強大的中國

上述對中國、周邊國家乃至世界,影響最大最深遠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和20國青年票選出來的新「四大發明」高度重合。

新舊「四大發明」有一個共同之處是,它們都集中在同一個時代井噴式發展,古代「四大發明」中的三個,都是在宋代發明或規模化應用。

但為什麼宋代沒有掀起一次人類浪潮,成為世界中心?這是問題所在。歷史上的每場科技革命和浪潮,從來不是靠某個領域技術的單點突破就能實現,它還需要社會配套設施的系統性支持,以及背後的國家實力支撐。

試想,沒有前幾年中國政府大規模投「鐵公基」項目,物流業不可能以今天這樣的速度發展;沒有對通電、通網這些基礎設施的重金投入,中國移動互聯網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這一中國經驗,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都在學習。和中國相比,美國這兩年的鐵路、公路都顯得落後了,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那麼努力去推動大項目投資導向,搞美國版的「四萬億」。

里夫金也很強調政府的作用,他在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說:「要想享受技術變革帶來的紅利,政府必須把基礎設施搭建好,為通信、能源和交通的升級變化提供好基礎條件。」

此外,沒有中國政府對創新的包容與支持,金融科技也不會一路超英趕美,走在世界的前列;沒有中國政府對量子計算、超級電腦等短期看不到商業價值和盈利模式的基礎科技的投入,以及可再生與清潔能源的突破式進展,中國互聯網公司也不可能勇猛精進地開拓出一個又一個的應用場景,反過來倒逼技術進步……

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是信息革命時代典型的美國頂級精英,現在,他越來越堅信,中國如果沿著現在的戰略規劃繼續前進,並且繼續獲得人民的支持,他毫不懷疑2050年中國將取得全球的中心地位。

巧合的是,那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過完100周年的生日。回想興起於19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源地美國彼時也正準備著迎接建國100周年的到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一次,歷史兜兜轉轉了上千年,終於輪到中國,再次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如果要給它一個更具體的描述,那就是——中國浪潮來了。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作者:馬會友 曹磊

本期編輯:崔鵬、李娜

GIF/71K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以全產業鏈「質」造國產奶粉
他把目光投向外太空
北京與中國傳媒大學共建新聞傳播學部
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公投結果出爐:92%選民支持獨立
在那神山廟會間

TAG: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