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是一種說法:生命在於少運動

也是一種說法:生命在於少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是十九世紀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概念,此後整個人類付諸實踐,以為找到了延年益壽的新秘訣。其實,「生命在於運動」完全是一個誤導。由於這個誤導,導致很多人反而喪失了生命。

近年來,早逝的人中,死於運動過量的不乏其數。很多人怕生病,希望有一個好的身體,所以整天鍛煉,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你看看那些運動員,不管他們跑得多快、竄得多高、肌肉多結實、拳頭多硬,有幾個是長壽的?生命都被運動給提前透支光了!你再看看周圍那些膀大腰圓,比普通人愈發顯得威猛的,到了中晚年反而比普通人衰敗得快。您千萬不要為自己練出來的一塊塊「發達的肌肉」而眩耀,其實你不覺間,已提前揮霍了一年年的壽命。

反之,我們看到不爭名奪利的學者、心平氣和的書畫家、身心舒暢的音樂家等,往往都是長壽者。而且,他們無一人是由於運動而長壽的,反而都是從年輕的時候就是靜養,靜養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先舉幾個例子吧。

年歲大點的人,對馬華這個人肯定不會陌生。馬華是我國最早的大眾健身操教練員之一,作為「中國健美第一人」,馬華甚至成為中國健美運動的代名詞和象徵,上世紀90年代,這位年輕漂亮時尚的女教練,每天清晨都以青春四溢的面孔出現在中央電視台的《健美5分鐘》里,從而被觀眾所熟知。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每天提倡天天鍛煉身體好的女子,卻早早的離開了人世。

還有大家所熟知的中國女排運動員陳招娣。陳招娣是中國女排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團隊中的核心隊員,為中國女排1979年首獲亞洲冠軍,1981年首獲世界盃冠軍,1982年首獲世錦賽冠軍和亞運會冠軍做出了重要貢獻。陳招娣後來官居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並晉陞少將軍銜,2013年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年僅58歲。

就在前些日子,一則上海20歲女子健身房猝死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流傳。這名女性在一家健身房健身時,由於運動量過度,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倒地,現場人員即刻對其進行心肺復甦,隨後經由120送入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當即予以氣管插管、輪流心臟按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但最終還是沒能阻止死神來臨,沒想到吧,因為追求健康卻反而葬送了生命。

為何運動反而減壽、靜養才會長命呢?其實,任何人的一生都有一個定數,這個定數決定人的生命。以心跳次數來說,每個人的一生的心跳次數就是一個定數,人的一輩子,心跳次數是有限度的,達到了一定的次數,生命也就到頭了。如果你運動,甚至過量運動,那麼,勢必在單位時間內增加你的心跳次數,那麼,相對壽命就會縮短了。

比如有人統計說,男人的性器官在一生中只能有7200次的搏射數和5.3公升的泄精量。有的男人盡可以因為使用不完而將其閑置,但對於那些在這方面嚴重透支的人來說卻可能尚在壯年就已喪失這種功能。心臟的跳動次數也與此同理。

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心臟是人的身體臟器中最疲勞和最辛苦的一個器官了。你可以試想一下,一個人自當他在母親的身體中坐胎髮膚之後不久,大概在6周左右吧,心臟就開始了自律性的無休止搏動。

在這個人的生命終了之前,無論白天和夜晚,無論工作和睡眠它甚至連一秒鐘的偷懶歇閑時間都沒有。對此,我們不論使用怎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呵護、愛惜自己的心臟都嫌不夠,可不知道人們為什麼還要通過鍛煉和運動這種形式而給它額外地增加負擔和人為地去禍害它呢!

「生命在於不動」,這是千年王八萬年龜告訴人類的生存智慧。兔子整天到處竄,但是兔子尾巴長不了。烏龜蟄伏在世界的角落裡修鍊,新陳代謝遲緩,結果是壽星。運動健將最能動了,但是並不長壽,競技體育挑戰極限,壽命也容易迅速達到極限。

有位學者說過:靜、慢、低溫是生命節能的三大法寶,我認為甚是在理。生命猶如蠟燭,燃燒得越旺,熄滅得越早。活得巧才能活得好。在快節奏的社會裡,慢節奏應該成為時尚。

我國歷代的書畫家,是一個長壽都較多的群體。如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吳昌碩等都活了八十多歲。當代書法家孫墨佛壽高106歲,書畫、篆刻家齊白石壽高97歲,畫家何香凝壽高95歲,書畫家黃賓虹壽高90歲,李苦禪享年86歲。

書畫家中為何壽星眾多,一直是當代醫學家和心理學家們探究的課題。書畫家之多享高壽,主要是中國書畫藝術講究意境,書畫家們在揮毫潑墨時,一定要神情專註,雜念不生,方能進入意境。還有就是習書作畫之人大多性格開朗,從容溫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書畫家大都喜靜,不尚運動,基本屬於宅男之類。書畫家長壽可不是鍛鍊出來的,他們心靜而腦動,所以長壽。

象龜一樣喜靜、不鍛煉而長壽的例子有好多,如98歲高壽的季羨林先生就奉行「三不主義」: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享年83歲的漫畫家丁聰先生其養生秘訣是:吃肥肉,不鍛煉。他是保持一顆童心,以樂觀養生的典型。宋美齡女士活到106歲,其一生重修飾而從不參加激烈運動。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說的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他手下有一個副總統叫伽俐。好酒、好煙、好肥肉、不運動。保健醫生一直勸他要戒煙酒、科學飲食,多運動,但他就是不聽。結果,保健醫生都死了,他還活著,活了105歲。

上面說的是基本上都是名人,在我們芸芸眾生之間,也不乏這樣的例子。生活中很多事是無法理喻的。有的人健碩如牛,卻在年富力強的生命鼎盛時期,猝然倒下,撒手人寰;而有的人一輩子病病歪歪、磕磕絆絆,幾度起死回生卻活到八九十歲。

蒼天給予生的權利是平等的,但對於死卻就因人而異了。我想起我所熟悉並敬重的一位老人,早在很多年前就因病而離職休養。誰都不會料到他活到100歲,且至今依然健在,而且每天照樣抽一包煙。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他能長壽,固然與其豁達淡泊的性格,和幾十年堅持的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性有著必然的聯繫。但老人始終認為,這一切都應歸咎於他的「不動」。

自然,烏龜長壽也是他經常提及的理論依據。他的觀點是,生命在於運動,這個運動是指思想、精神,因此人不能停止學習停止思考,為活著而活著是沒有意義的。他說,人到了一定年紀,零部件都老化了,有的即將報廢,這就像一部老爺車一樣,還能發動還能運行,但速度不能快、動作不能大,要慢悠悠的。如果油門大了、速度快了,很容易熄火。火熄了往往就發動不起來了,生命也就畫句號了。

在小區內,還住著我一位同樣不喜運動的知音,一個鶴髮童顏的學界前輩。他始終奉行「長壽秘訣三原則」:「抽煙、喝酒、不鍛煉。」抽煙當然不好,喝酒過量也有問題,如果他不如此,可能更健康。但我們從老先生無所謂的態度中可以看出,健心比健身更重要。

不太鍛煉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會差些,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樣也能活得長久。你看那些看似瘦弱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著,把那些所謂身強體壯的人都「熬」下去了。生活中常看到過於健壯的人說死就死,根本都不帶商量的。

生命到底在於運動,還是在於不動?個人認為還是少些運動、多些靜養!靜養是長壽之本!

親!喜歡就點贊分享吧

關注此公眾號

每天都有分享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贊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