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帝國末日:武昌起義後的大清眾官相

帝國末日:武昌起義後的大清眾官相





俗話說,大難臨頭各自飛,一個王朝的末日,也大概如此。



話說辛亥年間

(1911-1912)

,看似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大清帝國,一頭好端端的超級「大象」,突然被幾隻革命黨的「小螞蟻」一頓猛啃,然後「崩」的一聲,僅僅4個多月時間,便轟然倒塌。




在這期間,滿清的皇親貴胄、地方大員們或驚慌失措,或急忙逃命,或紛紛「獨立」,更有像袁世凱之流的,為了圖謀「大總統」位置而不惜逼宮老主子退位,真真上演了一幅晚清末日的眾官像,好不精彩。




今天,最愛君就要來談談,這幅帝國末日下的大清官員眾生相。




帝國重臣:大難臨頭各自飛




話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爆發,作為鎮守湖廣地區的最高地方大員,湖廣總督、滿清貴族

瑞澂

,一聽說起義軍要來了,嚇得便帶著家眷倉惶逃命到長江邊的

楚豫艦

上。



瑞澂

(1863—1915)

,是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博爾濟吉特·琦善之孫,黑龍江將軍博爾濟吉特·恭鏜之子,說起來,這是個標準的滿人,家族顯赫,可就是這個哥們,年輕的時候可是個紈絝子弟,與勞子喬、岑春煊一起並稱「京城三惡少」,可就是這樣的人,靠著父祖的恩蔭,混著混著也成了湖廣總督。




眼看著革命黨氣勢洶洶,棄城逃命的瑞澂非常狼狽,但他仍然沒有忘記上書清廷,說革命黨爆發是因為前湖廣總督

張之洞

訓練的新軍是一幫匪徒;而沒有鎮壓下去,是因為統制

張彪

無能,把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但清廷不吃他這一套,決定要嚴懲他,還好瑞澂的兒女親家、度支大臣

載澤

竭力為他開脫,清廷才下命將他

「即行革職、戴罪圖功。仍著暫署湖廣總督、以觀後效。」



可瑞澂早已被革命黨人嚇破了膽,於是一面假惺惺通電全國,說要

「當與楚共存亡」

,實際上,卻是放棄自己的屬地,坐著軍艦從武漢漢口逃到了江西九江,然後又逃到上海租界躲了起來。




在租界內,瑞澂整天求神拜佛,搞笑的是,他祈禱的不是大清帝國戰勝革命黨,而是希望大清趕緊亡國,因為這樣,才不會有人追究他臨陣脫逃的責任。





末代湖廣總督瑞澂,在武昌起義後趕緊溜之大吉。




瑞澂臨陣脫逃,那麼,在大清王朝的生死時刻,其他重臣表現又如何呢?




說起來,其他地方大員們,普遍都是半斤八兩,差不多吧。



據統計,武昌起義爆發後,

稍作抵抗或未作抵抗就棄職逃跑

的總督和巡撫,就有

湖南巡撫余誠格、護理陝西巡撫錢能訓,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鴻章侄子)

、浙江巡撫增韞

投機革命或企圖投機革命

的總督和巡撫,就有

江蘇巡撫程德全、貴州巡撫沈瑜慶、廣西巡撫沈秉坤、安徽巡撫朱家寶、兩廣總督張鳴歧、四川總督趙爾豐

等。



當時,在聽說武昌起義後,

湖南巡撫余誠格

沒有做任何抵抗,便趕緊躲了起來;




浙江巡撫增韞

被革命黨人抓住後,馬上就叛清,並且寫信給

杭州將軍德濟

,勸他一起放棄抵抗,去上海做個逍遙「寓公」;




江蘇巡撫程德全

面對來「逼反」他的革命軍,便假裝哀嘆說,真是「無可奈何」啊,那就贊成革命吧,但革命不能沒有破壞啊,於是搖身一變宣布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江蘇都督府」都督的程德全,便讓人用竹竿捅掉了幾片巡撫衙門上的瓦片,以表示

「革命必須破壞」

啊;




兩廣總督張鳴歧

,就在1911年4月,才剛剛鎮壓了黃興等人領導的廣州起義,但在聽說武昌起義、全國革命形勢風起雲湧之後,張鳴歧也準備「順勢而為」了;當時,廣東的

水師提督李准

與革命黨人

胡漢民

取得聯繫,準備響應起義,李准為此打電話給張鳴歧,讓他「好自為之」,頓時把張鳴歧嚇破了膽,於是張鳴歧趕緊公開表示,兩廣地區也要「革命」啦,但當革命黨人提出要審判這個鎮壓廣州起義的劊子手時,張鳴歧也嚇得趕緊開溜,灰溜溜就棄職逃命了。




在武昌起義和革命軍前,大清帝國的總督、巡撫們嚇破了膽。


 

 


正是在這種大清帝國的地方大員幾乎全面開掛、棄職逃跑或是跟著「鬧革命」、「搞獨立」的風潮席捲下,大清國,這個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之亂、甲午戰爭、庚子事變,內傷透頂的超級帝國,已是搖搖欲墜。




想當初,在1851-1864年太平天國叛亂期間,大清帝國還是忠臣良將輩出的,從

曾國藩、胡林翼,到左宗棠、李鴻章

,正是仰賴這樣一幫重臣,大清才得以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但是太平天國一平定,被清廷猜忌的曾國藩立馬「識相」地解散了湘軍,左宗棠在抑鬱中病逝,李鴻章則暗地裡培養自己的淮軍勢力;到了義和團時期,張之洞、劉坤一、李鴻章等人則公開搞起了「東南互保」,已經有點地方割據的意思了。




當時,在太平天國之後,坐擁各地的總督和巡撫們,普遍掌握了地方的財政和軍政大權,這也為日後辛亥革命中,各地紛紛宣布「獨立」埋下了帝國的「隱患」;為此,滿清皇族為了中央集權,先是假裝要搞預備立憲,然後又成立皇族內閣,在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先後去世後,以

攝政王載灃

為首的年輕的滿清皇族們,更是極力貶斥袁世凱等漢人重臣,以防止漢人和地方勢力做大。




為此,革命的暗潮風起雲湧,最先只是革命黨人,然後立憲派也覺得滿清皇族太虛偽,不靠譜了;然後是各個漢族的地方大員:總督和巡撫們,對清廷也是失望透頂,各自暗地裡打起了小九九。




所以,當武昌起義掀起的革命風暴瘋狂襲來,掌握地方大權的總督和巡撫們,不是棄職逃命,便是紛紛宣布「獨立」,試圖通過脫離清廷以求自保,因為這些滿漢大員們,早已跟清廷

離心離德

,不可能

「同舟共濟」

了。




滿清皇族:末日的慌亂




與當初努爾哈赤憑

「十三副遺甲」

起兵不同的是,此時的滿清皇族和八旗子弟,早已爛到根底,皇族上下慌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




1911年10月11日,武昌起義第二天,在接到湖廣總督瑞澂傳來的電報後,清廷內閣總理大臣

奕劻

召開內閣會議,決定派陸軍大臣

蔭昌

督師去湖北剿滅叛軍,這可把蔭昌給為難死了。




作為滿清皇族們去德國留過學、學過軍事的所謂高級人才,可蔭昌沒有半點實戰經驗,況且,他雖然掛了個陸軍大臣的職務,聽起來顯赫得很,可對於北洋六鎮新軍,他根本指揮不動,對此他生動地抱怨說:





「我一個人馬都沒有,讓我到湖北督師,我倒是用拳頭去打呀,還是用腳去踢啊?」




北洋新軍的將領們,可都是袁世凱的心腹,非袁世凱指揮不動。




對此,常年享受袁世凱銀子進貢,早已被袁世凱用金錢喂得爛飽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這位當時清廷的首席宰相,在攝政王載灃主持召開的會議上說:





「此種非常局面,本人年老,絕對不能承當。袁(世凱)有氣魄,北洋軍隊都是他一手編練,若令其赴鄂剿辦,必操勝算,否則···不堪設想。」




作為乾隆皇帝的曾孫,當時已經75歲的慶親王奕劻

(1836-1918)

,不是老了不行,而是一直不行。作為「世襲罔替」的親王,他為官平庸,但卻貪賄成性,成為軍機大臣後,他在派官的時候,更是公開以官職的油水肥瘦程度來叫價。在他的書案上,放著許多箱子和盒子,裡面到處裝著銀券、鈔票、金條,由於送的人太多、數目太大,每隔幾天,奕劻就要叫人做一次賬,以方便把貪污的錢好好理一下。





慶親王、內閣總理大臣奕劻。




在奕劻成為軍機大臣後,袁世凱先是趕緊給他送了10萬兩銀子,平時逢年過節,袁世凱都免不了大大「孝敬」一番,而且袁世凱送銀子,是連平時慶親王府幾乎所有的大小開支,都預先準備好送上,不僅

「年有年規、節有節規、月有月規」

,而且連奕劻家中的婚喪嫁娶、壽宴、擺滿月酒等亂七八糟的屁事,所需的經費袁世凱都統統包辦,不要慶親王府出一分錢。




賄賂和馬屁干到了這個份上,內閣總理大臣奕劻的內褲和底線,早已被袁世凱徹底攻陷了。




所以晚清時期,作為首席軍機大臣

(後改為內閣總理大臣)

的奕劻與袁世凱的勾結,甚至在武昌起義後力薦袁世凱復出領軍,對清朝的崩潰,有著直接的重大影響。




滿清皇族已爛到根底,極個別的人才也不是沒有,作為努爾哈赤的弟弟的後代、大學士伊裡布之孫的

良弼

,就希望能力挽狂瀾。




當時,攝政王載灃的弟弟

載濤

掌管著禁衛軍和軍諮府,但載濤天天想著怎麼玩,根本沒心思管理軍務,所以禁衛軍的實權就落到了良弼手上。良弼有想法、有能力也有軍權,組織了滿清皇族的

宗社黨

,暗中跟袁世凱等人較勁。




但沒想到的是,武昌起義後,一個叫

彭家珍

的四川革命黨人來刺殺他,當場就將良弼炸傷了左腿;打聽到消息後,袁世凱的手下

趙秉鈞

,趕緊收買了給良弼治病的中醫,給他進了一些

「藥酒」

,喝下去後,良弼很快就不行了。





良弼,是滿清最後的幹將。




臨死前,良弼跟身邊的人說:

「我輩軍人,死何足惜,吾見政府不可為,故組織宗社黨以圖挽救,今我死,清室亦亡,刺我者真知我者也。」




大清帝國最後的幹將良弼,也死了,這下子,指揮不動北洋新軍、手足無措的滿清皇族們,只能將被貶黜了兩年多的袁世凱,好說歹說重新給「請」出山了。




臨危受命袁世凱:大清帝國白眼狼




袁世凱是什麼人,不用說大家都知道。




如果說辛亥革命中,大清帝國的總督、巡撫們紛紛棄職逃命,也就算懦弱無能,但袁世凱卻從一開始就深藏心機。




早在

天津小站

練兵時,自己就在吃清朝皇家飯的袁世凱,便很注意把軍隊培養成他的「私人武裝」,在他統轄的北洋六鎮嫡系部隊中,每天做早操,官兵們都要進行這樣一番對話:


「咱們吃誰的飯?」


「吃袁宮保(袁世凱)的飯!」




「咱們應當替誰出力?」


「替袁宮保出力!」


而在北洋六鎮中,各個營都供奉著袁世凱的

長生祿

牌位,所以北洋軍到後來,已經是

只有袁世凱,沒有大清國

,私底下變成袁世凱的個人軍隊了。




對此,滿清的皇族也不是傻逼,除了讓袁世凱用金錢喂得爛飽的前首席軍機大臣和後來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其他滿清皇族大體上也知道,袁世凱極具野心,不是善類。




所以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一死,攝政王載灃掌權後,很快便於1909年1月2日

(當時紀年仍然是光緒三十四年)

,將袁世凱免職貶黜,命令他回去養病

「回籍養痾」





清廷期望他「忠義」,袁世凱(前排左三)卻偷偷培養私人武裝。




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滿清皇族發現,唯一具有實力對抗南方革命軍的北洋新軍,他們根本指揮不動,加上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又口口聲聲擔保力薦袁世凱,迫於軍情危急,攝政王載灃也實在沒有辦法,只有答應將袁世凱復職。




儘管心有疑慮,但對於清廷來說,他們當然希望,袁世凱能像曾國藩、左宗棠一樣做個「忠貞不二」的臣子,力挽大清帝國於危瀾之中。




只是,事情好像沒那麼簡單。




1911年10月,重新出山的袁世凱,很快便以湖廣總督、欽差大臣的身份重新控制了北洋六鎮新軍;接著,在滿清皇族無力應付局勢的情況下,奕劻自請辭職,袁世凱又迅速被任職為

內閣總理大臣

;在被迫「賦閑」兩年多後,僅僅復出才一個多月的袁世凱,便迅速攫取了大清帝國的軍權和政權,其復出之速、崛起之快、勢力之大,震撼了整個帝國。




烽火亂世,滿清的皇族們沒有能力,個個亂成一團,自然就讓奸雄袁世凱趁虛而入了。




繼奕劻後,無力掌控局勢的

攝政王載灃

在沒有辦法之下,也將權力移交給了袁世凱。這位當時年僅28歲的宣統皇帝溥儀的親生父親,在移交權力後回到家中,悲哀地對妻子說:




「以後我可以在家抱孩子了。」




載灃的妻子,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生母親

瓜爾佳·幼蘭

,瓜爾佳·幼蘭是清朝武衛軍的創始人

榮祿

的女兒,也比較爭強好勝,聽到載灃如此不爭氣,不由得嚎啕大哭。




皇族如此窩囊無能,地方大員們又紛紛逃命或「鬧獨立」,帝國的骨架,已然開始崩潰了。




中低層官員的「不屈」:屈指可數




高層如此不爭氣,但也有個別非滿族的官員,想為大清爭口氣,弄個「名節」。




武昌起義爆發後,官職正三品的

湖北按察使馬吉樟

(回人)

想自殺,只是有點不夠膽,於是便把朝服都穿戴整齊去到衙門大堂,說革命黨要是敢來,我就自殺給他們看,可是左等右等,忙成一團的革命黨人,就是不來找他,按察使大人有點坐不住了,倒是馬吉樟的老婆和一堆小妾們吵吵嚷嚷地找了過來,說老爺啊,趕緊逃命吧,馬吉樟想想也是,於是趕緊回去換了個便服、偷偷溜之大吉。




於是乎,本來有可能成為大清王朝的「殉節」先進典型的馬吉樟、馬大人,也偷偷開溜了。




這正是:"

我本欲殉節,奈小妾不肯何?"




當然,在滿清一眾高官們紛亂的嘴臉和目錄中個,也有屈指可數的極個別漢族官員,選擇了為滿清「盡忠」。




武昌起義後,南昌的形勢也不穩,革命軍鬧了起來,但

江西巡撫

馮汝騤

不願意參加革命,最終,他選擇了吞食鴉片自殺來為大清「殉國」;而遠在廣東的

潮州總兵趙國賢

,見革命軍已勢不可擋,也選擇了上吊自殺以為大清「殉節」。




與太平天國時期,城一破,大清的臣子們就紛紛上吊或自殺相比,在革命軍興、共和聲起的辛亥革命期間,滿清早已是官心、民心盡失,為國「殉節」的官員,毫不誇張,真真是屈指可數。





湖北按察使馬吉樟本來想為清廷「殉節」,想來想去還是逃命了。




儘管漢人都不願意為大清國「殉節」,但在

滿人

中,還是有人「殉國」了的:




閩浙總督松壽

,由於不肯參加革命,於是便吞食鴉片自殺;

福州將軍朴壽

,組織

「殺漢隊」

想幹掉革命軍,沒想到卻兵敗被殺;另外

西安將軍文瑞

,也在組織滿人旗兵反撲失敗後投井自殺;

湖北安陸知府桂蔭

,則和妻子一起在文廟上吊自盡,頗顯悲涼;

江蘇鎮江駐防八旗副都統載穆

,他手下的滿人旗兵堅持要降,他自己不肯,於是也上吊自殺,選擇了大清「殉國」。




而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到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短短4個多月時間,國祚268年歷史的大清朝,在短短四個多月間,沒有經歷大的戰亂,便在各省的紛紛鬧獨立聲中,土崩瓦解,不能不說,這也與大清帝國的皇族貴胄、地方大員們的腐朽無能和逃命、投機關聯甚重。




一個沒有忠臣良將輔佐的帝國,又如何能夠長久呢?




老臣逼宮:帝國的末日




大清帝國最後的4個月期間,帝國上上下下的官員們,死的死、逃的逃、躲的躲、投機革命的投機革命,所以,袁世凱自然就開始「謀劃」了。




在1909年被攝政王載灃貶黜後,袁世凱便「隱居」到河南彰德的洹上村,當起了所謂

「洹上漁翁」

,但實際上,他卻在家中設了電報房,每次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打探各方情報,不時接待下北洋軍的老部下和老朋友的來訪。




在洹上村,袁世凱寫過一首詩

《登樓》:





「樓小能容膝,檐高老樹齊;開軒平北斗,翻覺太行低。」




他即使「隱居」,野心也一直不小。




因此當武昌起義後復出時,在命令北洋軍攻下漢口和漢陽後,當武漢三鎮中的最後一個、武昌已是唾手可得的情況下,袁世凱卻乾脆命令停止攻擊,擁兵自重的他,轉而與革命軍開始進行秘密談判。




在與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

孫中山

等人達成

「逼迫清帝退位、宣布共和、袁世凱出任總統」

「南北議和」

方案後,袁世凱迅速出手,1912年1月16日,他與他手下的各位內閣大臣聯合上書,名為「懇求」,實則威脅

隆裕太后

說,如果不

「順民心、行共和」

,那麼大清皇室,很有可能會像法國大革命中的

路易十六

家族一樣,人頭不保、統統被殺啊!

(原文:「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孑遺也。」)




當天,袁世凱跪在

隆裕太后

和小皇帝

溥儀

面前,這位大清國的「忠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儀。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凱的唆使下,

段祺瑞

等47個北洋軍將領又聯名通電,要求清廷立即退位、實行共和,通電措辭非常不客氣,說要是那些王公大臣膽敢「阻撓」拒絕共和,那麼北洋軍可就要全部殺進北京城,跟他們

「剖陳利害」

了。




為此,隆裕太后嚇得流了眼淚,哭著對袁世凱的馬仔,內閣大臣梁士詒、趙秉鈞、胡惟德說:

「我們母子二人的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啦,你們回去好好跟袁世凱說,務要保全我們母子性命啊!」




對此,大「忠臣」袁世凱當然是高興著答應了:1912年2月12日,

隆裕太后

帶著6歲的小皇帝

溥儀

,正式宣布退位。至此,268年歷史的大清國正式滅亡;與之相隨,則是從秦始皇時期開始、中國延續了2132年的帝制歷史,也一併宣告結束。





電影《辛亥革命》根據史實,拍攝袁世凱剪辮子。




袁世凱很開心,就在清廷宣布退位當晚,1912年2月12日夜裡,他就在北京外務部大樓里,當著中外記者們的面,擺弄來、擺弄去,剪掉了自己的長辮子,

整個過程,他不斷哈哈大笑,樂開了花。




清廷退位第二天,1912年2月13日,袁世凱依照和南方政府的

南北會談

要求,發表了贊成共和的聲明,表示

「共和為最良國體」,「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

;同一天,孫中山依據談判內容,宣布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改而推薦袁世凱繼任。




清廷退位第三天,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順利當上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當然,日後不甘心的他,還要再過一把皇帝的癮。




至此,在武昌起義後僅僅4個多月時間,大清帝國的皇親貴胄、「忠臣良將」們,在有意無意、有心無心間,就一起合力葬送了大清帝國。




好一撥亂世皇親、好一撥鬼胎臣子;當然,無意間卻是中華之福。




民國,開始了。

 




參考文獻:


房德鄰:《封疆大吏與晚清變局》;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張鳴:《辛亥:搖晃的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END—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最愛歷史


回復關鍵詞「

最愛粉

」免

費領

101本

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極端氣候如何摧毀一個帝國?明朝興衰276年,逃不過這個定律
崇禎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都做了17年老闆,皇太極做到上市,崇禎做到退市,為什麼?
假如東北不淪陷,日本還敢全面侵華嗎?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這個黑鍋,蔣介石背了86年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