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統一六國後,除了建長城、修陵墓,還有幾個舉世無雙的大工程

秦朝統一六國後,除了建長城、修陵墓,還有幾個舉世無雙的大工程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仍以關中為全國的政治中心,為了保持對六國故地的控制,首先就得面臨關中與外部交通和通信聯繫。因此,秦始皇下令開始大修道路。這些道路包括馳道、直道、新道、五尺道等。

這些新修建的道路就好比是一張以咸陽為中心的高速公路網,輻射四方,向東過潼關、函谷以通齊魯;向北過榆林、雁門以通塞北;向東北,過軹關、天井以通燕、趙;向東南過武關以通吳越;向西南過大散關、劍門關以通巴蜀。

下面就秦國的幾種不同規格的道路,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馳道。秦馳道是首都咸陽通向全國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幹線,相當於現代的高速公路。消滅六國後,為了掌握全國各地的情況,秦始皇開始出巡。為了方便出巡,他命令修築馳道。從秦始皇二十七年開始,先後用了11年時間,到了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時,道路修建完畢。

史書對於秦馳道的規格和質量是這樣描寫的:「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為馳道之麗於此,使其後世曾不得邪徑而托足焉。」

直道。直道是直通抗擊匈奴前線九原郡的道路。這條道路於秦朝末年修建,是為迎接秦始皇到反擊匈奴的前線視察所築,類似現代的國道。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後,蒙恬率30萬兵馬進駐上郡,主要任務是把守關中北大門。在此期間,蒙恬做了三件大事,其一是修築長城;其二是修築直道;其三是反擊匈奴。

秦直道路所經過的地方多為丘陵、溝壑、沙漠。修築這樣的道路即便是現在難度也很高。但是蒙恬在修築這條直道時定下原則「塹山堙谷,直通之。」通俗的說就是遇山削平,遇溝填充,但必須保證道路的筆直。

直道的主要作用非常明顯,那便是服務于軍事和政治。在軍事上及時向咸陽傳遞前線軍情,在政治上則是為了皇帝視察前線。

新道。新道顧名思義就是新修的道路,目的是為了開發和經營嶺南。秦統一中原後,派屠睢率兵50萬征百越,為了向前線輸送糧草、軍需,並為了日後治理嶺南之便,秦王朝下令修築通向嶺南的道路。因為嶺南山川縱橫,溝壑交織,再加上開發較晚,沒有或少有道路,所以,這條通向嶺南的道路稱為新道。

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區修築的道路。這類道路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一帶。其走向是,從今四川宜賓向南,直抵雲南曲靖。由於山勢陡峭,地質複雜,甚至連可供利用的故河舊道都很少,所以不得不在山體或山腳開鑿道路。由於這種地理限制,道路即無法取直,也不可能修的太寬,僅能容下一輛車馬通過。所以取名為「五尺道」。

除了上面四種道路外,秦朝還建造了大量的驛道和輔助道路。在馳道、直道、新道和五尺道沒有的地方,也修築了大量規模不等的道路,這些道路就像是我們現在的縣城、鄉村公路,密密麻麻分布在全國各地,其目的就是為了郵驛通行,確保政令的傳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一統中國,卻僅僅維持十五年,秦朝到底因何滅亡?
看看這吐血的穿幫鏡頭!
秦朝丞相李斯精通權術,為何卻會敗於宦官趙高?
用數據說話,秦朝的兩位皇帝都沒活過50歲,平均年齡36.5歲
眾說紛紜:撥開迷霧,秦朝滅亡的原因其實是這三個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