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在國外的人真的過得很滋潤嗎?聽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那些在國外的人真的過得很滋潤嗎?聽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才是美國出品,ID:MIGUO-1,作者:Sherman,編輯:胡偉。

Christophe Vande

我認為在國外生活,特別在美國,最大的困難是「低人一等「感覺,以及難以被完全接受。

我目前是一名在美國學習的交換生。很多時候,人們認為我想變成美國人,所以選擇美國。在他們眼中美國是富有和完美。儘管我在這一年裡學習到不少知識,也僅僅只是在美國待一年而已,並且我一點也不想再待下去了。

儘管人們對我很友好,他們背後會說」他一定是非法移民(事實上我來自比利時)。他不是美國公民,所以要低我們一等。「

實際上,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想成為美國公民。來美國只是為了學習英語,以及為明年去法國留學做準備。

我覺得如今生活不錯,但誰心中沒有點苦澀,美國人會覺得」我們的軍隊可以分分鐘粉碎你的國家,所以你應該對我們屈服。「這種想法讓我沮喪以及不爽。

Ryan Dion,曾國外生活10年,來自印度尼西亞

青春期時與同學相處格格不入,因此父母決定把我送到澳大利亞留學,在澳洲留學並不像它的風景一樣美好。

在澳洲生活困難之處:

生活費:

我的家庭在出國時並不富裕,父母賣掉家中房子供我上學,這些錢只能支撐1-2年,可是澳大利達的物價貴得離譜。因此我邊打工邊求學,最開始8-9個月我除了購買食物,沒有任何其他不必要花銷。

朋友:

漸漸跟要好的朋友話題變少、聯繫變少,到最後彼此不再聯絡,這是無法癒合的。

在外求職:

以外國人身份求職困難指數五顆星,我變得很珍惜每一份工作,哪怕我不喜歡那份工作。

歧視:

以外來者居住在國外,多多少少都有被歧視的經歷。有時甚至會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只能自己不斷地調整。比如米叔之前在這篇文章:《華人女性在美國竟這樣被歧視:4段令人心酸的真實經歷!》中提到的現象。

總體上在澳大利亞生活居住良好,努力融入當地人,之後也找到滿意的工作。然後在父母建議和幫助下,決定前往中國生活,獲得更多工作經歷。於是我前往北京學習中文,畢業後在上海工作。

同樣,在中國生活也有不少困難之處:

來自印度尼西亞,家族中有中國血統,面孔看起來像中國人,普通話很有限。因此最大困難就是頂著一張中國面孔卻無法與人流暢溝通。

中餐與家鄉食物完全不一樣,我很難找到與家鄉相似的食物,而且有時感覺食物不那麼衛生。另外,來中國之前從未想像高峰時期在中國乘火車、地鐵、公車有多擠,不管去哪裡到處都是人。

最後我總結下國外生活的難處

1 簽證等文書工作準備繁瑣

2 沒有固定朋友,經常被國內朋友所遺忘

3 沒有舒適區

4 食物食物食物

5 創造一個與成長不同的新身份、心態、幽默、語言,換個詞「逆文化衝擊」

國外的生活並不舒適,但卻不是壞事。在壓力中生活和成長,教會我更多人生課程,比如:如何處理金錢、如何處理多樣的文化、保持開放思想、尊重和珍惜與家人時光。

Matthew Manning,移居南美洲

語言

儘管我努力嘗試與人交流,結交當地朋友,慢慢鍛鍊出高階級別語言天賦,可是仍然對於很多話題很困難。基本生活沒有問題,但是非母語會限制很多話題深度和精準度。比如:碰到好吃到起飛的美食,只能用「good」等詞形容。

法律系統

作為一名美國公民,我的大腦會自動認為法律無處不在。並且,法律建立在常識基礎之上的。然後,事實並不是這樣。

食物

儘管能夠找到很多相似食物替代品,但味道總不是記憶中美味,有時甚至喚起思鄉之情。

治安

居住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在犯罪和暴力率較高的拉丁美洲國家,這些國家給不了你夜晚擼串和溜達的安全感。

客服

類似於第二點,作為來自北美的人,會想當然認為客戶有一定權利。北美生活告訴我們,只要你給商家足夠的時間和壓力,他們會向你屈服。然而,在南美州不同。退貨,換貨,退充值卡等服務簡直是非分之想。

融入

感覺自己就是個外來漢。無論你如何努力融入,並且在許多方面已經融入進新的環境,你始終感覺仍然是外來漢。有時你會想知道「別人如何在背後談論你,以及你如何看待他們」。

感覺難以表達

當你回到家鄉,與家人朋友分享異國生活經歷。不過,除非他們也有類似經歷,不然並不一定會引起共鳴。哪怕分享很多照片和故事,孤獨感仍會存在。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感覺會逐漸淡去,並且你會更珍惜自己的經歷。在國外生活,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生活,會讓你懂得謙遜,並帶給你有意義的生活。

Celeste Iong,國外生活三年

沒有歸屬感

當移居到新國家最初幾個月,能明顯感到自己是局外人。如果在30歲移居國外情況可能更糟糕。因為大部分同齡人都開始忙於撫養孩子、工作,大家都擁有封閉的社交圈。

比如「我周末已經有計划去朋友家」。直到設法滲透到某個群體或者自己建立起社交圈,這種感覺才會減輕。需要時間,過程中會伴隨著孤獨。

學會靠自己開心

儘管結交到新朋友,你仍然有大把的獨處時間。你必須學會享受孤獨。我曾有過困難的階段,11年的男友分手後,獨自生活中每天以淚洗面。

難以停止再次出國的想法

如果你已經在相對發達國家生活過,回到家鄉之後,會對小地方、慢節奏的生活難以適應。你會考慮再次出國,即便出國不易,這個想法也會在腦中一直盤旋,你會頻繁思考,「人生的下一站在哪?」

Jainish Patel, Truely Indian Heart

你會想念你的朋友和家人

天天相處的親人、親戚可能會讓你煩惱,但是如果他們長期不在身邊,你會看到日子的艱難,開始無比想念他們。偶爾因為時差,與家人視頻都費勁,比如對方剛起床,而我卻累到打瞌睡。我一年只回一次家,並且不會是在聖誕期間,因為機票貴得驚人。

自己做飯

不會做飯的朋友,出國後會很慘。想做吃的,卻燒糊了鍋,或者做出黑暗料理。我來自於印度,在家的時候總是我母親做飯,所以我面臨很多吃飯問題。

在很多國家,要吃素不容易

如果你是一個完全的素食主義者,連雞蛋都不吃,那麼在很多國家外餐,你會發現沒有食物可以吃。

交新朋友比想像要難

在國外交新朋友是不小的挑戰。你也許會想,如果自己開朗,對人友善,就會交到朋友。但實際上,交朋友會比這難很多。

作為成人來說,要交朋友本身就不容易。並且,如果再加上語言和文化差異,你的開朗並不一定會起多少作用。很可能你遇到的人只是對你和你的文化感興趣,而不是想和你真正的交朋友。

錯過重要的慶祝或者節日

我是一個顧家的人。然後,在國外不得不錯過家人朋友們的生日,重大事件,和主要的節日。我已經錯過了我家庭新成員的出生,我奶奶的葬禮,我爺爺85歲的生日,以及一些印度教中重要的節日。

你感覺自己是個外來者,因為你就是!

這種感覺會讓人沮喪。你是一個陌生人,人們對你不了解,用異樣的眼光打量你。你的文化與所在國不同,屬於少數派。雖然隨著居住時間的增加,情況會好轉。但是,在開始階段,這種感覺會阻礙你的開朗。要保持耐心,時間會解決問題。

你感覺不舒服

居住在國外和旅遊不同。旅遊會帶來各種興奮,而僑居國外則不是。當你感覺生活不適的時候,會更為倦怠。儘管想擁抱這段經歷,帶著很多期望上了飛機,你仍然需要在達後做出很多調整。

你可能並不喜歡你所在的國家

這話也許不動聽,但也許是事實。在出發前,對新地方有許多設想,假如結果不如當初預期,你會感到失望,沮喪,煩躁,困惑,甚至憎恨。

這些反應都很自然,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些熟悉感(因為新環境太不熟悉了)。沒有人可以一直保持積極的狀態,尤其是在陌生緊張的狀態下。

Amy Shropshire, 曾居住英國和美國

對於生活在國外最困難有:

想念家人

從未發現是多麼想念家人值得出國後,甚至連不親近的親戚都很想念。在網路還未發達時,跨國電話費是我重要開銷之一。出國後我更珍惜每一次與家人重逢。

語言

我從沒預想英文在英國和美國有如此大區別,剛到美國我向身邊人學習那些不熟悉的單詞。

回國後

我認為回國後不適應期是正常且艱難,當我向小夥伴們分享倫敦的生活,得到都是嘲笑的回應,與之溝通話題也有代溝。與之同時我會想念過去的生活,可是沒人明白我為什麼喜歡。

-推薦我們另一個不錯的公號-

最真實的日本經歷,道盡日本好與壞,

最真切的日本感悟,說盡日本是與非。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

正在用親歷親記,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美國 的精彩文章:

她患癌時寫下45條人生格言,一直堅持照著生活,現活到90歲了!
美國女生不用姨媽巾?一名女留學生的真實經歷
美國瘋轉的一段視頻:短短2分鐘,改變你一生
上海白領嫁到美國之後……
美國人是如何孝順父母的?附西方人眼裡的十大標準

TAG:這才是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