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道論經典揚國粹 傳承醫術濟蒼生——第五屆仲景論壇側記

道論經典揚國粹 傳承醫術濟蒼生——第五屆仲景論壇側記

龍騰南陽訊 廣揚經典,國粹興邦;高朋滿座,道論天下。9月28日下午2時30分,在大氣磅礴、史詩恢宏的《醫聖頌》主題曲中,第五屆仲景論壇拉開帷幕。5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領域的專家學者、臨床醫生、中醫藥的研究者、愛好者參加論壇,為本次論壇增添了絢麗的華彩。

大師薈萃抒己見

本次論壇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保健協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主辦;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仲景專業委員會承辦。論壇以中醫藥學術傳承路徑與模式為主題,由河南電視台《對話中原》以訪談形式展開。

論壇特邀師承家傳模式代表——浙江中醫藥大學原校長范永生,流派傳承模式代表——山西中醫學院教授、三部六病學派傳人馬文輝,自學成才模式代表——國醫大師唐祖宣,中藥加工炮製傳承代表——全國名老中醫、中藥大家祝之友,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會長陳明,現代院校傳承模式代表——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原湖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惠勇,民辦公助傳承模式代表——原張仲景國醫大學副校長趙安業,書院靜修崇典模式(仲景書院)代表南陽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桂延耀,就各自專長發表意見和看法。

對話嘉賓登台,展開了一問一答式的精彩對話。專家們就中醫藥學術傳承模式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結合中醫藥法的出台是對師承模式的認可,對傳統的傳承模式如何創新和發展進行了熱烈討論。祝之友就如何傳承發揚傳統中藥炮製手法談了個人的意見和看法;陳明分析了中醫藥學術傳承模式的類別和特點;黃惠勇闡述了院校教育的優勢和不足;趙安業分析了當前民辦公助模式面臨的困難;桂延耀談了書院模式的興起和運作。

傳承模式應創新

論壇中,專家們就如何發揮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的作用,如何創新傳承模式展開熱烈討論。

范永生認為,師承可分為師帶徒型、家傳型,其特點就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可將老師的一技之長完全學到手,臨床上運用起來更加嫻熟;而家傳型的師承有更好的優勢,父輩會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傳給後代。但師承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只跟一個老師,局限於一個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而院校派的學生知識面要相對廣泛。所以,師承教育可以再提升,今後可以多個老師帶多個學徒,同時處理好個性和普遍性的關係,這樣師承教育的局限性就可以得到改善;反過來對於院校教育來說,可以將師承教育的優點嫁接過來,倡導一種全新培育模式,更好地促進師承教育和流派的發展。

馬文輝認為,中醫藥效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更高層的理論體系包容不同的辯證體系,包括它的辯證和對症處理,沒有流派局限,什麼藥方有效就用什麼方。而中醫的發展也應該具有包容性,仲景學說體系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作為仲景傳人,中醫更應該具有包容性,不僅包容傳統、包容不同流派,同時還要包容現代。

唐祖宣結合自己自學中醫的經歷,總結出學好中醫必須讀好經典;勤於實踐,看病不能脫離臨床,在實踐中要及時總結,寫好病歷,打好臨床基礎;要將中醫藥繼承好、使用好、發展好。

高端論壇贏讚譽

八位大師名家從專業角度、學術層面闡發了中醫藥經典、學術傳承路徑及創新模式,其觀點高屋建瓴、連通古今;既有文辭語義的學術闡發,又有臨床應用的感悟拓展。精彩的講述不時引發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令與會者讚嘆不已。

仲景書院學員王笑青,是來自洛陽正骨醫院的醫生,他聽了大師專家們的精彩論點後感慨不已。他說,專家們講出了自己的經驗和對現狀的擔憂,以及對未來中醫藥前景發展的見解,令人受益匪淺。作為一名中醫從業者,他期待傳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給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活力。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段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