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前後中年人健康養生,要做好5「不」原則保健康
導語
中年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那麼中年人應該如何保健身體呢?專家認為,中年人保健養生要做好5個「不」,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下吧。
中年人要做好5個「不」能保健康
三餐不挨餓
有些中年人工作起來,長時間連一口水都顧不上喝,吃飯不定時更是常事,長期下去會導致水分、營養缺乏,引起胃潰瘍,誘發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休克。只有定時定量,按三餐時間進食,才能保證大腦機能得到充分發揮,使記憶、理解、思維、分析等能力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
聲明: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工作不熬夜
人到中年,由於工作任務繁重,特別是從事各類腦力勞動的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上長期熬夜,就可能引起因神經系統過度緊張,而導致的神經衰弱、潰瘍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此外,長期睡眠不足,還會造成大腦受損,促使早衰。
運動不過量
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有益身心健康。但過量的運動會使熱能大量消耗,乳酸等代謝物在血液中堆積。過度的運動量還會造成心律不齊,影響肝臟功能,導致筋骨和肌肉酸軟,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病痛不拖延
不少中年人時常感到活得很累,經常出現頭暈、乏力、胸悶、心悸、胃痛、失眠、氣短、關節痛、食慾差時,還滿不在乎地拖延就醫,結果小病熬成大病,輕病拖成重病,以致失去治療的良機。因為中年是承受事業壓力、家庭壓力、角色壓力最多的階段。所以,身體若有病兆,不可諱疾忌醫,應該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玩樂不傷神
輕鬆、健康、適度的娛樂活動,可以調節人的神經,陶冶情操,有益健康。但玩樂過度,會使體力消耗過多、視力下降、神經疲勞。如長時間期玩電子遊戲機,將會患「電腦綜合征」;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將,會過多消耗腦力和精力,傷身勞神,影響健康。所以,中年人玩樂也應適可而止,更應注意文明雅趣和輕鬆舒暢。
中年人保健養生的注意事項
做力量練習
人到中年,新陳代謝開始減緩,肥胖幾率增加,如果不重視鍛煉,患慢性病的風險將翻倍增加。40歲後,肌肉會逐漸減少,建議每周進行啞鈴、杠鈴、阻力帶等有助於「重建」肌肉群的力量訓練,以每周3次,每次進行8~10組為宜。如果沒有時間,每天散步、快走30分鐘,同樣有益健康。
開始健腦
一過40,很多人忽然發現自己容易分心、老是忘事。這些都是中年「腦力危機」的縮影。可以每天給大腦做做「有氧運動」,比如將時鐘和枱曆倒置,增加觀看難度。試著改變回家路線,重新認識周圍環境;每隔幾個月調整一下家裡的布置等。另外,還要常給大腦「排毒」,通過大笑、冥想、聽音樂等能讓身體放鬆的方式給大腦解壓。
轉變心態
40歲前後,很多人都要面對「中年危機」,事業上可能處於瓶頸期,停滯不前;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重。專家表示,人到中年拼的就是心態,如果說年輕時積累知識、經驗是做加法的話,40歲後就要學著做減法,及時清理消極情緒。調整好工作和生活的關係,多關注自己和家人,能讓人更豁達。
多吃4種食物
人到中年應盡量做到飲食均衡,除了保證規律飲食、吃飯七分飽以外,還要適當地多吃新鮮的果蔬和粗糧,少吃油炸、燒烤食品等,切忌胡吃海塞,餐餐大魚大肉。日本一項研究發現,40歲後要多吃4種食物:豆製品提高骨密度,燕麥幫助降膽固醇,杏仁有利於控血糖,每周吃4次深海魚,改善高血壓。


※青春美女輕描淡寫的出現,就能給時尚注入無限循環的活力
※青春的時尚與大海的浪漫,別提多有韻味了
※青春運動女孩,夠青春減齡也夠休閑愜意
TAG:養生之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