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為挽救清朝沒落的局面,除殺和珅懲辦貪官外,還做了這些事
乾隆帝死後,其十五子顒琰繼位,是為嘉慶帝。他一上位就力圖清除乾隆帝在位時的各種時弊,為挽救清朝沒落的局面不斷地努力著,這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剷除了和珅這位大貪官。
其實除此之外,嘉慶帝還採取了好多的舉措,你都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努力。
一、勤政戒惰
嘉慶帝在登基的那天就做了一番演講,指出作為國家的官吏,理應恪盡職守,辦事不得有絲毫鬆懈,是為「君克勤則百度惟貞,臣克勤則庶司無缺。」
此後他更是身體力行,堅決做好表率作用。每天天還沒亮就起來秉燭批閱奏章,用完早膳之後召見臣工多達十多人,披覽奏疏幾十件,一直到凌晨深夜,可以說成了典型的工作狂。
二、體恤民情
嘉慶帝上位後,對於那些熱衷於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大臣很是討厭,對他們說的話根本就不信。他一直聲稱,要知小民疾苦,對官員隱瞞災情或是故意縮小災情的行為深惡痛絕。
公元1804年某個早上,他正在宮中批閱奏章,忽然飛進來一隻蝗蟲落在桌上,太監隨後也捕捉到了十幾隻。嘉慶帝想,禁宮中都能飛進蝗蟲,那郊外田地之間豈不是蝗蟲為患?於是立馬派直隸總督顏檢查明真相。
沒幾天,顏檢回奏道,「北京郊外的蝗蟲已捕捉乾淨,還說蝗蟲不傷害莊稼,只吃青草。」這使得早已掌握了真實情況的嘉慶帝十分惱火,當場就發飆了。
三、提倡封建禮教
嘉慶帝和歷代皇帝一樣,也知道「以孝治天下」、 「文教治天下」的道理,於是上位之後極力提倡尊孔,提倡封建禮教,以此來完善和鞏固其統治,力求在百姓心中成為一個傳統道德捍衛者的形象。
公元1804年,嘉慶帝就親到翰林院,在孔子牌位前三跪九拜之禮,後更是數次親自或派皇次子綿寧前去。在其五十和六十大壽之際,還兩次特邀孔子的第73代孫孔慶進京為其祝壽,期間對其關懷備至,賞給了很多珍寶書籍。
還說自己因為接連動亂、水旱災害,始終未能到孔廟朝聖,十分遺憾,並意在告誡孔慶,要好好繼承先祖事業,要忠孝存於心中。此外嘉慶還大力提倡孝道。
四、提倡節儉,反對奢靡生活
乾隆中後期,隨著社會的發展,統治階級過得都是窮奢極欲的生活。嘉慶帝一上台就表示要提倡儉樸,以轉移社會風氣。在其五十歲壽辰之際,為防止奢靡之風盛行,提前一年就規定各直省總督不準進獻珍寶,民間也不準廣陳戲樂。後有不聽勸的官員還因此丟了官職。
嘉慶跟乾隆不一樣,到各地巡行也比較少。作為皇子時,曾隨乾隆巡幸過江南,可即位之後,也就巡幸了盛京、熱河等地,基本上都在家門口附近溜達。這一切估計和國庫空虛以及大臣的諫阻有很大關係。
就是這樣一位嘉慶帝,試圖挽回大清沒落的局面,可依舊還是沒能擋住歷史的車輪,清朝從他這裡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公元1912年,也就是在嘉慶帝死後的第92個年頭,大清朝徹底宣告覆滅。


※清朝這位皇帝極具傳奇色彩,硬是將佛、儒、道三家融合在了一起
※當年道光帝立儲,遺詔上為何會寫有兩位皇子的名字?留有後手嗎?
※同治帝臨終前其實是打算傳位於他的,可慈禧為何要毀掉遺詔?
※西漢霍氏被滅族,只因觸犯了這四條,隨便一條都是滅門的死罪
※風雅了千年的茶道為何在中國斷絕?只因這位皇帝覺得太奢靡!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