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泉窯五代與北宋初 各自特點與區別?

龍泉窯五代與北宋初 各自特點與區別?

五代時期的龍泉窯主要燒造地點在金村窯隔小梅溪對望的上一帶。上窯初期產品的紋飾風格、裝燒工藝,甚至部分產品的尺寸,都與同時期的上林湖越窯非常一致。

五代十國龍泉窯缽

五代/北宋龍泉窯貼團花刻劃卷草雲紋梅瓶

五代/北宋 龍泉窯刻劃團花捲草雲紋十棱執壺

五代中期之後,上林湖地區由於人口密集,土地開墾過度,瓷業生產所需的林業和瓷土資源匱乏,難以承托錢氏小朝廷向趙氏大朝廷進貢的重任,從而轉向資源豐富的龍泉。一批優秀的瓷匠陸續在龍泉安家落戶,使得上窯初期產品就極為成熟,帶有濃郁的越窯風格,但是和越窯產品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北宋早期龍泉窯執壺

北宋 龍泉窯青釉盂口瓶

從比較中可以看出,上與上林湖產品的最大區別在胎和釉上。上窯瓷器的胎質更細白、緻密,淘洗更精細。釉面極其光亮,有開片和不開片兩種,釉色有灰白、蛋青、淡翠青三種。其中以淡翠青不開片為上品,這類產品多為小件器物,如蓋碗、花口出筋碟、盞托一類;大型器物如多管瓶、盤口瓶、梅瓶、執壺、塔式帶蓋瓶等。一般呈灰白釉,但這種灰白釉和北宋時期的灰白釉有很大的區別,五代的灰白釉異常清亮,類翠質地。

北宋早期龍泉窯淡青釉五管瓶

北宋龍泉窯盅

帶蓖紋的蕉葉紋飾廣泛使用在上窯各種器物上,蓮瓣、荷花、人物、山水、花鳥、走獸也有少量使用。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慶元出土的一件五代時期的五管瓶,瓶身採用了立體蕉葉內帶精細的葉莖針蓖紋,層層往上推至肩部,平肩帶彎曲的五管,極為精美,令人嘆為觀止。五代時期龍泉窯的紋飾採用刻、劃、刺等多種工藝手段,在近乾燥的胎體上用竹籤塑造圖案(當地人稱針刺工),工藝難度大。

北宋 龍泉窯青瓷五管瓶

北宋龍泉窯刻花罐

在墊燒方式上,五代時期採用瓷土加石英沙的支條墊燒,看上去有石灰質的感覺,和越窯同時期的墊燒方式相仿:北宋採用圈墊燒,為了降低成本,一些產品使用泥圈墊燒,上窯、金村窯均是如此,北宋早中期則採用刮胎泥餅墊燒。

北宋龍泉窯刻花梅瓶

北宋龍泉窯雙系盤口瓶

在上窯群堆積層中處於最表層的為北宋早中期瓷片,說明上在北宋中期偏早時期就基本停燒了,而後龍泉的瓷業生產的重心逐步移向金村。原因是沿用五代工藝製作的產品,其高成本並不能適應普通民用消費。現在很多人簡單地把這批上窯群歸在金村窯是不夠嚴謹的。

在品閱本文之後,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這是對我們創作最大的支持!學習更多收藏知識請關註:「談藝品」 每天有更多新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品 的精彩文章:

蘇富比古董八大專場交5.6億港元成績單
王大凡瓷板畫最新的市場情況
宣德時期的碗王
元青花瓷器目鑒十五法和鑒別要點

TAG:談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