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創走廊建設高校篇-雙創活躍策源地
松江素有「大學之府」之稱,目前,共匯聚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等13所大學,共有各類在校生14餘萬人,各類教職工10159人。
GIF/569K
其中高級職稱4000人,中級職稱2583人,高級職稱教師中有正高1462人、副高2538人;博士學位者338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中組部「千人計劃」8人,上海市「千人計劃」13人。
據統計,區內高校共有博士後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64個,本科專業28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一流學科15個,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地49個。未來,松江大學城雙創集聚區將打造G60科創走廊科創成果轉化轉移橋樑、創新創業主戰場、創新創業策源地。
雙創策源實力
01
近年來,區內高校科研實力顯著提高,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參與各類科技、產業聯盟11個;與企業共建科研合作平台5個;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2456項;在國際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千餘篇。
點擊可查看大圖
點擊可查看大圖
點擊可查看大圖
點擊可查看大圖
教師(團隊)科研成果
02
東 華 大 學
紡織新材料與針織技術研究團隊
東華大學紡織新材料與針織技術研究團隊是由紡織學院院長陳南梁教授領銜的專業團隊,包括教授/博導4名,副教授2名,講師1名。團隊致力於針織及特種編織產業用紡織品創新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產業用紡織材料、紡織結構複合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在國內外針織領域擁有良好的知名度。
蒙泰課題組
東華大學蒙泰課題組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領銜,團隊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講師2人,學科領域涵蓋高分子科學、納米材料、纖維成型加工等,具有學科背景交叉、集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為一體的特色。
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創新團隊
東華大學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創新團隊共有成員近30名,包括教育部創新團隊1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千人計劃人選3名、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1名、上海市領軍人才2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名、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2名等人才。
民用航空複合材料團隊
東華大學民用航空複合材料團隊由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973首席科學家、外籍特聘教授、上海千人、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曙光學者等高級人才十餘人組成。團隊擁有民用複合材料「設計-成型-測試」的全鏈條研發能力,聚焦中國商飛的重大需求,致力於攻克國產大型飛機複合材料結構研發生產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化纖工程研究團隊
東華大學化纖工程研究團隊是由材料學院王華平教授領銜的專業團隊,包括正高級教授5名,副教授2名,博士後2名,工程技術人員3名,在讀博士研究生22人,碩士35人。團隊致力於纖維成形加工機理與產品開發研究。
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科研團隊
東華大學航天員服裝研發設計科研團隊由紡織材料、服裝設計、服裝工程、紡織品設計等跨學科領域的教授專家、設計師、工程師等14名成員組成,結合服裝設計與工程、人體工效學、材料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創新方法,通過構建的服裝舒適性、防護性、工效性、美觀性測評平台,研發設計多功能高性能服裝。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張丹教授團隊
團隊在高性能並聯機器人系統剛度研究領域、高性能機器人系統優化研究領域、機器人系統精準誤差模型以及標定優化領域、機電一體化領域、製造系統領域、新型機器人及應用領域做了深入研究並與相關企業建立成果轉化關係。
陳少棠教授團隊
團隊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汽車電子及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電池管理、動力電池包、車載電源、電動剎車、電控系統和助力轉向控制器的研發。團隊已實現多項應用產品的研製、多個軟體平台的開發,並成功應用於川汽SUV T70/T80、華晨SUV MS3、北汽XC61、長安奔奔等車型,及日照五征、山東麗馳、南京嘉遠等汽車公司。
辛斌傑教授團隊
團隊從事紡織科學與工程、計算機視覺、新材料及其交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化紡織及功能性紡織材料開發。
王安斌教授團隊
團隊長期從事軌道振動雜訊分析及控制研究、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及重載等產品及技術開發,軌道系統設計軟體和減振降噪軌道系統。先後開發十多個設計/分析軟體,申請50多項專利,在國內外著名的核心刊物及國際著名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承擔和主持國內外重大科研項目20多項。
楊尚磊教授團隊
團隊長期從事高速列車/航空鋁合金等輕質材料和航天錸合金等耐高溫梯度材料的製備與連接、激光/電子束等高能束加工、材料/接頭/結構的疲勞可靠性等方面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科技部杜邦科技進步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五項。已在國內外發表科技論文50餘篇,其中第1作者40餘篇,SCI/EI檢索論文20餘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齊佳音教授團隊
齊佳音教授團隊主持的數據科學與管理決策重點實驗室定位於探索大數據引發的生產要素配置規律、產業演化規律、生產變革規律、個體消費規律、社會風險規律等,並通過構建大數據驅動的管理決策理論與方法,實現複雜問題的智能決策分析與有效管理,提供數據/模型/實證/智庫等系統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包裝傳播設計團隊
團隊一直為走向世界的中國一線品牌的領銜設計師,在整個設計教學中,堅持「左手與右手」的設計教育理念,概念、策略、思辯在左,生活體驗、市場意識,形式美學和動手能力在右。概念到現實的達成,是一個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技能,適應著市場,同時也使創意之火永不熄滅。
演出空間設計團隊
團隊結合佘山歡樂谷的場地特徵,探索將賽博朋克風格融入TomorrowLand電子音樂節的舞台及整體視覺設計,設計出2020年TomorrowLand電子音樂節的舞台空間和視覺識別系統,並用動態視頻、三維全景圖及實時交互VR呈現的方式來展現整個設計。
大學生創新創業案例
03
上海緣一實業有限公司
創始人劉冰,2008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嚴傑,2007年畢業於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共同於2013年創建上海緣一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發、採購生產及市場營銷為一體的服飾文化公司。公司將服飾傳承與現代審美相融合,力圖弘揚中華文化之美,目前已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成為中國風男裝的第一品牌。
上海潘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潘玉,2003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2005年創建上海潘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旅遊行業代運營的領先者,服務國內最大和最專業的客戶。一站式託管服務、個性化模塊訂製,為品牌迅速打開在線市場是潘博的專長。潘博幫助代運營店鋪參與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2015年創下1.38億,2016年創下2.2個億的傑出業績。
乙辛(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郎金龍,2013年畢業於上海立信金融會計學院,2016年創建乙辛(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軟硬體結合的科技企業,公司自主研發的共享自助列印一體機,現已服務全國415所大學,其中211院校覆蓋率82%,985院校覆蓋率84%,設備終端2780台,其中包括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累計註冊用戶1800萬。
上海荷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唐曉峰,2007年畢業於東華大學,2014年創建上海荷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傳承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顧氏外科,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依據「病在外,根於內」、「一人一方」等中醫理念,開發內調外養系列產品;同時進行智能線上診斷,提供50萬種解決方案,無需面診即可解決肌膚問題。
上海垓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曹耕宇,2014年畢業於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年創建上海垓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總部位於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是一家以提供產業地產服務為主的互聯網公司,利用互聯網技術、VR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為各大開發商及開發區提供招商策略、宣傳推廣、線上資管等一系列服務。
(來源: 松江科技)


※G60科創走廊建設規劃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TAG:松江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