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最好的家教是,人格為主,知識次之

最好的家教是,人格為主,知識次之

-1-

9月25日,寧波飛西安的航班上,來了一位獨自帶孩子的媽媽。起飛後,這位媽媽給同艙的每一位旅客都發了一份禮物:一副降噪耳塞和兩顆糖果。

禮物雖輕,最動人的是背面列印的那段話——

「你好!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這不是我第一次出門旅行了,可是獨自帶我的媽媽還是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畢竟飛機氣壓變化會讓我感到很煩躁。

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會儘力保持安靜的。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Wendy祝你旅途愉快喲。」

整個航程中,這位寶寶非常乖,沒有大聲喧嘩,只是偶爾叫幾聲阿姨,一直安靜地認真看書和看ipad……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有了這樣的媽媽,長大後的小Wendy必定也是一位溫和善良的小姑娘。

現在很多父母推崇西方個性化教育,認為孩子管的太多太嚴,會埋沒他的天性。

這真是誤解了個性化教育。

所謂「個性教育」是以孩子的特點為中心,尊重孩子的思維方式、智力水平、學習習慣,按孩子自身發展而施教。

個性化教育和「管」孩子並沒有任何衝突。

我們的孩子將會面對一個文明化程度更高的世界,他的教養程度會決定未來他能走多遠。

那什麼是教養呢?

Wendy媽媽給了我們一個示範:不只考慮自己,還要考慮別人,尊重他人,有分寸感,萬不得已打擾到別人,要心存感恩。

-2-

看完這條暖心的新聞後,我們把時間撥回今年8月份,也是發生在飛機上的一則新聞:

據《中國日報》報道,從中國飛往洛杉磯的一次航班上,一位中國夫妻帶著孩子去美國度假。

當時,父親和兒子坐在一起,旁邊是一位華裔年輕人。

在旅途過程中,小孩的一直在滋擾鄰座的華裔年輕人,還用腳踢到他,年輕人向這家人提意見,但是父母並沒有任何措施,孩子依然在滋擾別人。

起飛三個小時後,這名年輕人忍不住站起來,很激動地罵了這家人。

孩子的父親見狀,和這名年輕人對罵起來,後來年輕人爆了句粗口,激怒了這名父親,於是他掐住年輕人的脖子,兩人隔著孩子扭打在一起。

機組人員出於安全起見,將事件通報給洛杉磯國際機場地面人員,地面人員則報告給美國海關和聯邦調查局(FBI)在機場的執法人員。

飛機落地之後,20多名執法人員已經等在了飛機口,由於小孩的父親因為先動手打人,被美國海關以故意傷人罪拒絕入境,並於第二日凌晨即安排飛機遣返回中國。

看到這條新聞的第一感受就是:

當一個小孩身上有某種問題時,他的父母身上必定也有同樣的問題。

一個粗魯暴力的家長,肯定教不出溫和有教養的孩子。

也對這個孩子感到可惜:

雖然父母給了他很好的物質條件,但同時也害了他,父母的精神世界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個孩子從一開始就輸了很多。

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先生曾說: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

兒子鄭亞旗小的時候,在家裡,鄭淵潔總會捧著書看,哪怕自己看不進去,也要在兒子面前捧著本書,就為了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希望孩子溫雅有禮,父母就要談吐優雅,舉止有禮;

希望孩子熱愛閱讀,父母就要多讀書學習;

希望孩子寬容懂事,父母就要胸懷寬廣。

-3-

司馬光在《家范》中寫道: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意思就是:當人母親不擔心她不慈祥,擔心的是過於溺愛而不知道教導他們。

司馬光認為:慈母之所以敗子,關鍵在於愛而不教,只是過分的寵愛和溺愛。

小則使兒女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稼穡之艱,不曉生計之難;大則使兒女們任性孤行,不顧綱紀,無法無天,以至於做出不忠不孝、喪盡天良的事,到頭來身入囹圄,成為社會上的渣滓和罪人。

愛孩子,就要好好教他為人之道。

望子成龍,不如望子成人。

現在,不少家長都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熱衷於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卻很少想到教孩子怎樣做什麼樣的人。智力形象發固然重要,而教孩子怎樣做人則更重要。

因為「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4-

很多人都看過《傅雷家書》,總結傅雷先生的教育方法就是:人格為主,知識次之。

傅雷先生愛兒子,但絕不溺愛嬌縱。

他的教育寓於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諸如穿衣、吃飯、站立、行動、說話這樣的生活小事。

比如進餐,傅雷就注意孩子是否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影響旁邊的人,吃飯時是否發出失禮的咀嚼聲……

有一個冬夜,在寒風中奔波了一天的傅雷父子倆又累又餓,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還未打烊的餐館,可是餐館中人滿為患,服務生忙得不可開交,半天沒理會他們。

傅聰急了,喊道:「夥計,怎麼搞的,還不給我們倒杯熱茶?」

話落,傅雷便說道:「茶壺就在鄰桌,我們自己倒就行了,不必給別人添亂了。」說著,就要去提壺倒水。

傅聰拉住父親的手,說:「我們是顧客,他們伺候我們天經地義。」

傅雷搖搖頭,說:

「孩子,不管將來你成為怎樣的藝術家,都要記得,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還有不管你將來的身份怎樣、地位怎樣,與人相處,都不要站在利益的高度上去俯瞰人性,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多給他人一點溫情。這不僅僅能體現你對他人的體諒和尊重,更是你有素質的一種表現。」

做人,要人格為主,知識次之。

這就是我們需要傳達給孩子,需要他牢牢記在心頭的為人之道。

文:范燕

【一起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你最希望孩子學習到哪些品質?

-晚安-

GIF/132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藍幸福家 的精彩文章:

真誠的內心,更能感動人
愛婆婆,是最高層級的自私
做自己的愛人,一輩子都有人愛
只要生命在,一切都會改變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TAG:海藍幸福家 |